虽然是这一年里最期待的旅行,成行后的感觉却并不怎么好。前期的准备有点仓促,行时又丢三拉四,让之后的行程变得不太顺利,难免会有失落,间接也影响到了回来写游记时的心境。
说要去香港,是11月初的事。那时候,刚刚将BDP-S300还给索尼。有一阵子,我非常迷Blu-ray,即使一边将BDP-S300形容成“一堆废塑料”。接着,就想借11月底广州之行去香港买部PS3回来。这个事情纠结了许久,直到后来我决定放弃PS3、放弃Blu-ray。是的,没有一个国家能依靠高清播放机来普及高清。就好像音乐的普及,是通过电台节目而非卡式录音机来完成的那样。
碰巧,有一天收到了浦发银行的短信,说是去香港最低只要888元,于是就想跟同事一起组团出游。这当中的情节也是一波三折。先是打算跟苏苏一起去,结果人一多,大家的时间都无法安排。跟组团的新康辉打了好几次电话,越往后越是发现日期难定。事实也确实这样,因为报名晚了,你原先看好的日子就没了。明明今天打电话还有空位的,纠结一下,等到明天大家确认了,才发现全订满了。最后,我们4个人成行,包括老婆和同事他们一对。我们报的团正好在香港过圣诞节,因此也是最贵的,要1888元,12月23~26日。
12月23日
出发的那天出了点状况。
睡到半夜3:30,两个人都被热醒了。看看时间还早,就躺着看电视。5点左右,我起床上网,顺便跑到三表的博客上看《你丫真狠》的首映式。DV之前我在上海已经看过,周日原本说会安排首映式直播,但实际上我把QQ的播放机装了删、删了装,结果还是没看成。小强老师是那天上午坐飞机赶回北京的,据说他负责现场的保卫工作,以免阶级敌人搞破坏。首映式因为是现场收音的缘故,很多对白都没听清楚。看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我觉得时间不对,再去看老婆,发现她又睡着了。赶紧叫醒她,再匆忙拿行李,往已经在楼下等着的同事那边去会合,我犯了此行中最大的错误:没有拿相机。
相机是前一晚准备好的,我还把路上可能会要用到的药品之类放在了那里面。坦白说,我有点神经官能症。许多东西,可能一路上都不会用到,但是如果没有带在身边,我会就心神不定。
到机场才7点。领队退了我们每个人170元的燃油附加费,然后过安检、逛商场。
切记,上海免税店里的香烟比香港要便宜。还有,硬壳中华确实是限量供应的,我们在上海买了4条,后来香港机场就没看到,回上海后那家免税店也没有了。我在上海看到的七星,是每条90元人民币。当时觉得大街上卖也不过9.5元/包,所以就没买。但后来在香港机场就看到它卖120港元。担心回来后上海这边直接出关,不能再进免税店,于是再贵也买了。结果呢,上海出关时还是进了一家免税店。另外,到香港机场时导游会给一张9折券,买满300港元才能用。不过,这张券只能用来买酒,所以实际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们买烟时,店家也会要券去输入号码,我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也许是给导游或旅行社增加积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对游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正如我在《广州、珠海、澳门三地行》中说的那样,要让飞机准时起飞,远比将股指拉回6000点更难。我们在浦东机场由于流量控制的缘故,等了一个多小时。可能因为是国际航班,飞机餐的水准明显比国内航班要好一些,尤其是回来的那趟,还送了酸奶。顺便说一下,回来时的航班很正常,莫非境外机场的准点率就比较高?而且,这还是我第一次碰到上航航班准时起飞的!真的是第一次!
来接我们的导游姓马,她让我们别叫她马导,说马不倒可以。香港人迷信,叫马导是不吉利的。
机场给人的感觉很大,我们是坐火车出关的。回程时,还见识了香港机场的免税店,反正留给我们的一个半小时,根本就来不及逛!看上去,那里就是一个Shopping Mall。
可能是怕我们走失,领队一再关照我们不要去换港币\不用急着去买八达通,当然也不必马上换香港的电话卡。不过,事后的经验告诉我,对领队而言,他心目中工作远比你来得重要。虽然我不急着买电话卡和交通卡,但是我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去换港币,结果当天的消费都是以1:1支付的。也就是说,以一块钱人民币买了一块钱港币的东西,无论是在机场的超市、迪斯尼的小吃部,还是后来酒店门口的7·11。
苏苏在香港,就买了当地的电话卡,打回大陆才2毛5一分钟。不过我跟上海移动申请了一个“一卡双号”,个人觉得也很方便:月租半月一计,才9块,打回大陆是6毛9,接听和打到香港本地才3毛9。回来看了账单,也就30块钱不到,而且不用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