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西安曲江新区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一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成为西安乃至文化大省陕西的骄傲。为什么曲江新区会获得国家如此重要的褒奖,曲江新区的发展模式到底具有怎样的独特示范意义?解开这个疑团须从曲江新区成长与探索之路说起。
文化内涵区域化发展提升品牌价值
“文化立区、旅游兴区”,这是在2002年,曲江新区确立的战略,而这也赋予了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基因。利用盛唐文化积淀,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拓展现代文化展示平台,都成为曲江新区实施战略目标的途径,于是,有了大雁塔北广场的休闲、大唐芙蓉园的恬静、曲江海洋馆的欢乐,在投入大资金建设文化硬件设施的同时,3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的成功举办,也无疑为曲江新区丰富了文化内涵,首届曲江论坛、唐人文化周、《人文奥运·盛典西安》、曲江文化大讲堂、曲江电影论坛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的举行都是最好的例证。区域化的发展理念,也使曲江新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最具说服力的变化,就是曲江这一区域文化品牌的提升,依托区域优越的资源禀赋、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巨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也促进区域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
多门类文化产业互补
以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核心,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龙头,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包括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的体系框架。
最具标杆意义的就是曲江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其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注册资本迅速增至30亿元,由一个单纯的投资型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4家子公司,涵盖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商贸、餐饮、物流、物业、娱乐、房地产等多个产业门类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先进的管理机制、独到的运营模式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曲江新区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认为,“现阶段曲江区域产业结构雏形中,主导产业是文化旅游业。在未来几年,其发展趋势是要由文化旅游、影视、会展、演艺、传媒形成的文化产业主导产业群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同心圆的结构特征,资源、创意作为核心向外辐射,逐渐扩散到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造出巨大的附加值,也形成了曲江新区的文化产业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百姓
文化产业承载的社会意义在曲江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但文化产业建设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据记者了解,由2006年开始,曲江新区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后逐年递增,直至占到曲江新区财政收入的40%。坚持政府主导下的投融资机制,是曲江在建立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上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创新。
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曲江新区也得到了有力的实施。今年7月,曲江新区斥巨资开建西安歌剧院、西安音乐厅、陕西现代艺术馆、曲江电影城、陕西民间艺术馆、陕西文学馆等六大文化场馆,这为曲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物质载体。与此同时,曲江新区在文化产品的打造上也不遗余力,在将《梦回大唐》等大型诗乐舞剧演出推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将陆续推出《长安回响》、《大秦腔》、《兰花花》等大型交响诗乐。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和财税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形成由政府与市场混合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建设的互动机制,这是曲江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建设进程中的经验所在。
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后,曲江新区品牌价值将大幅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将扩散到西北乃至全国。“曲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最好注解。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曲江以大项目带动,市场化手段,国际化的眼光创建的曲江模式可以向其他地区和城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