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归来一月有余,是时候汇报阿拉伯风情了。再不写的话,以我现在的记忆力水平,差不多就该忘光了!
我们以一种一以贯之的急行军精神,在八天时间里横扫了埃及的重要旅游城市——开罗、亚历山大、阿斯旺、卢克索,最后到红海边的赫尔格达。其中最辛苦的三天分别是:第一天,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到达开罗正好是清晨,下飞机放好行李就开始游览埃及国家博物馆和大金字塔;第三天,坐了一晚上的火车从北部的亚历山大到南部的阿斯旺,然后又临时决定赶到将近三百公里外的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当天往返;第八天,坐车七个小时从赫尔格达赶回开罗,然后再坐十几个小时飞机回北京。
在从阿斯旺去阿布辛贝的途中,我就告诉他们万一我牺牲了直接把我埋在撒哈拉沙漠即可,等到最后一天到达开罗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累傻了,不知道该怎么把飞机上的十几个小时熬过去。上了飞机才想起来升舱,空姐却说只能在地面办理。幸亏我最后两天在当地的药店里还买了两盒安眠药,虽然效果不佳,但好歹在飞机上还让我睡着了四、五个小时。
这一次,我算知道什么叫做疲于奔命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行程真的就是在极度疲劳中奔命。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吧。埃及的古文明确实伟大!尤其是卢克索的卡纳克神庙和阿布辛贝神庙,唉,怎么说呢,实在是太宏大了!你很难想象人类在三、四千年之前能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建筑群来,而且精准程度也让人吃惊。上周末我陪父母去圆明园,看到西洋楼遗址建筑群,简直就没什么感觉了,三、四百年和三、四千年的历史,怎么比啊?
相比于神庙而言,大名鼎鼎的大金字塔却比预想中差了不少。在金字塔下,我们没有那种强烈的震撼感,觉得这个东西也就不过如此。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金字塔离城市太近的缘故。也许去往开罗以南十八公里处的另一金字塔群,会找到些感觉。留待下次吧,呵呵。总之,以前我的印象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对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感到非常疑惑,这次我去了,让我感到疑惑的却是,好象人们更应该对那些伟大的神庙是怎么建成的疑惑不解才对啊,为什么却偏偏不是这样呢?
不过身为中国人,在古老悠久的埃及文明面前,却也可以找到惊喜。我是学历史的,但我以前却从未意识到,或者说没有清醒地意识到,埃及的文明是完全断代的。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古埃及的伟大遗址,跟现代的埃及人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埃及经历过希腊罗马人、阿拉伯人的长期统治之后,在血统上已经便得非常混杂,而且在文化上,后来者的文化也早已取代了古埃及的文化。相比之下,中华文明的历史虽然没有埃及历史久远,但汉文化始终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很是了得啊!自豪!FU FU!
那个叫SAYED的埃及胖导游,说起古埃及的时候还骄傲得不行。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后裔嘛,他的祖先又没有参与古埃及的建设事业!这小子中文说得不错,但经常把“盒饭”说成“饭盒”,每次中午途经沙漠只能用简餐的时候就要让我们吃“饭盒”。汗!SAYED挺好玩儿,但也喜欢偷奸耍滑。他告诉我们埃及有一种烟叫“埃及艳后”,比较有特色,50埃镑一条,我们要了10条。最后一天分手之前,他说赫尔格达的烟贵,60一条,我们二话没说给了他600。结果到机场后发现,那种烟不到30埃镑。回想起SAYED那有时堪称憨厚的眼神,我实在是不能想象他能这么恶心我们一把。
回来以后我总结的埃及印象是:古迹伟大,国家破败,人民热情又狡猾。上面谈到了伟大的古迹,接着该重点说说后两点了。
在去之前,尽管有人已经告诉我开罗是很破旧的,我还是因眼睛看到的景象而吃惊。尤其是尼罗河西岸,离金字塔很近,他们称为“死人城”的吉萨市(属于大开罗的一部分),破败和肮脏都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满大街的人穿着灰色或黑色的长袍走来走去,真不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有人曾经说,开罗的红绿灯基本是没有作用的,过马路要眼疾手快,分几步走。可我们在吉萨一路车行到火车站,干脆根本就没看到过红绿灯。
到了火车站,我们更是被惊呆了。这个火车站没有候车室,人们就在站台上候车,车进站了,速度还挺快,只见埃及小伙子们个个拿出铁道游击队的身手,飞奔着窜进了车厢。我就不相信他们这么多年没出过任何事故,太厉害了!也算是亲眼见到了一个比中国更没有秩序的国家!HE HE!
相比之下,其它城市都比开罗要好,尤其是亚历山大,地处地中海岸边,城市风格比较欧化,也干净许多。那里的小伙子长得比较帅,有点儿像意大利!女孩子穿得也漂亮,虽然同样是长袍,但色彩丰富许多,而且很合体!
到了最南端的阿布辛贝,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热,因为这辈子我是第一次体验那样灼人的热。一下车,你就会有种要窒息的感觉,人在沙漠里仿佛迅速要被烤干一样。在那里见到的日本人,统统打扮成阿拉伯人的模样,穿戴整齐,有的戴着头巾,有的索性披上长袍,日本人真的很怕晒哦!
埃及的人是热情而又狡猾的,其实这主要是对男人的印象,因为埃及在伊斯兰世界里虽然属于开放国家,但大街上的女人仍然不多。说他们热情,是因为他们经常会主动上来打招呼,一听说我们是中国人就开始说“FRIENDS,FRIENDS”,而且说着说着就勾肩搭背了。正好赶上中国人本性其实也是挺散漫的,散漫的民族碰到散漫的民族,一拍即合,即使语言不太通也能扯半天淡。
但扯淡完毕以后,他们多半会问你有没有“清凉油”或者“CHINESE PEN”。不到埃及不知道,清凉油在那里相当的受欢迎,带少了。有些小摊贩在答应你的砍价后,也会索要清凉油,而且还振振有词道:我给了你优惠,你就该给我清凉油。真是拿他们没办法。
在赫尔格达,我第一天找了一家药店买安眠药,效果不理想,第二天随手打了一辆出租车找另外的药店。上车之前跟司机谈好了价钱(他们那儿根本不打表),去最近的大药店,20镑。结果上了车我发现,这哥们儿根本就没明白我是什么意思,因为他除了数字外压根儿不懂英文。于是我又跟他指手画脚了一番,他貌似明白了,开着车往荒郊野外飞奔,而且还锁上了车门。这时候我才突然惊觉,自己买药心切,太没有防备心了,紧张中开始观察他的举动和周围地形。这哥们儿其实还是不明白我要去哪儿,但也没有停下的意思,直到我最后从包中掏出一盒药来给他看,他才开始往回开。哎,幸亏不是打劫的,惊出一身冷汗。
买完药回到酒店时,我给他20埃镑,他不干了,那意思是跑了这么远(其实也没多远),要50埃镑(他对数字还是很敏感的)。最后,罗嗦了几个来回,我给了他40埃镑,惹不起我还是躲远点儿吧。
埃及的警察很有意思,任何两个旅游城市之间的交通非得组成车队,由警车开道。所谓的警车开道,其实也就一辆破车,上面坐三、五个警察,而且所谓的车队,跑着跑着就散了。对付小蟊贼可以,真要碰上恐怖主义袭击,估计警车早跑了,其实他们也就是收取保护费而已。
在机场里,我们对埃及人的恶感达到了顶峰。我们想在餐巴里喝点茶,但那里只提供咖啡。一个同事随身携带着立顿红茶,于是我们付钱买了几杯白开水。在给我们白开水的瞬间,服务员笑着很自然地顺手从红茶盒里拿走了几袋,后来有人看到,他居然把那几袋卖给别人了;喝茶的时候,我不小心弄翻了一个杯子,洒了些水在地板上,清洁工同样微笑着过来用阿拉伯语跟我说了些什么。经人翻译,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说把地板拖干是他的职责,但是能不能给一美圆的小费?另一个同事在卫生间洗完手,旁边站着的服务员递上纸巾,随即就伸手索要小费。这帮惟利是图的家伙!
埃及男人的另一个不得不说的特点是:轻浮。大街上眉来眼去的就算了,酒店餐厅的服务员一边工作一边还不忘跟你眉来眼去,甚至要手机号,准备约会。他们一天要做五次礼拜,可是个别人做礼拜的时候也不认真,口中念念有词,眼睛还不忘色迷迷地盯着人看。真主到底是怎么教育他们的?
当然,我得承认,在埃及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这并不能抵消我对埃及男人轻浮的看法。看来伊斯兰教并不是禁欲的宗教,或者说它对女性要求十分严格,同时又对男性十分放纵。否则,他们怎么能合法地娶四个老婆?否则,他们怎么又能表现地那样轻浮?啊呸!幸亏我没生在伊斯兰教国家!
鸡毛蒜皮,汇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