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于盛京与奉天之间(闪游沈阳游记篇)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几乎所有听到我们要去沈阳闪游两天的人都会有点儿茫然:沈阳有啥玩儿的涅?从植物学角度来说,这一现象说明,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群众对于大清入关前的据点儿,对于张氏父子只手遮天的大本营不太感兴趣;另一方面:咱沈阳旅游业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要是能把京津两地的游客多划拉些过来,也会颇有收效的吧。我和兔子,属于高瞻远瞩继往开来目光敏锐嗅觉灵敏…(打住!)的两个不知愁分子,在未雨绸缪地提前十几天就买好了往返沈阳的动车票之后,毅然决然地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奔向了东三省的黑土地。穿越…穿越…先往回穿三百多年到满清建国,再往后穿到清末民国,历史的大车轮都快让我磨爆胎了,哈哈。

沈阳印象:

老城市,有老城市的味道,自然也有其欠发达待改善的地方,比如交通,市容,卫生等。感觉这座城市并不像大家想象和听说的那样不安全,至少我们觉得挺自在的。当地居民也都很热情,问个路啥的每次都很顺利。物价水平总体不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项目(吃饭算吗?洗澡按摩得算吧?)在价目上普遍比一线城市要低很多(我们亲身经历的只有吃饭这一项)。第一天在沈阳没赶上好天气,风力不小,加上差强人意的市容卫生状况,灰头土脸是我们一整天的状态。从来没想过沈阳也会刮风(这是什么逻辑?),想象中的东三省就是冷(难道不分夏冬一律都冷?),却跟刮风不沾边儿。唉,全球气候恶化呀。

行:

1.往返都是北京-沈阳的动车组,第一天早上从北京出发,第二天傍晚从沈阳返回。4个小时多点儿的单程用时。虽然都是动车,外表看上去没啥区别,可座位的设置没有其他动车舒服,座位小了很多。奇怪。

2.在沈阳市内基本都是乘坐的公交车,都是单价1块钱的。强烈建议市政府得更换公交车辆了呢,城市旅游业的名片呢。

住:

选择了7天连锁酒店,而且订上了会员优惠的77块钱的大床房。从沈阳北站出来,乘坐800路到小西路站下车。从旅店去中街/故宫/帅府都可以乘坐215路,去福陵的话乘215到大东门站,然后换乘218到终点。(这一段是不是应该挪到“行”里面去呢,呵呵)

吃:

沈阳饭馆的菜量普遍都很大,两个人能把两个菜都吃干净了就算对得起劳动人民了。所以大家点菜的时候一定要适量而为呀。不过也许是我们没找对地方,反正是在市中心附近吃饭的地方并不多。看得出来沈阳的烧烤业是相当地红火,且不说有店面的烧烤店了,就是露天也有很多摊位。尝了个烤面筋,吃着跟豆腐差不多。街上还经常看到“烤冷面”的摊子,就是把粘在一起的冷面当底儿,上面摊上鸡蛋,做法跟摊煎饼一样。

1.沈阳名吃有“老边饺子”和“李连贵熏肉大饼”。前者坐落于中街上,后者在刘老根大舞台旁边。这两样都没试,就没办法给大家传达味道啦。

2.沈阳人颇爱烧烤,烧烤店很多。大东门站附近的“鲜一烧烤”是我们在沈阳的第一顿饭。时间紧迫,没点烧烤类,吃到了搪瓷大大碗的不是大酱汤味道的大酱汤,大厨很是舍得放芥末的拌木耳和一种形容不上来的酸甜辣口味的拌土豆丝儿。除了上述特点之外,价格便宜,分量十足。

3.连锁分店颇多的“三千里”有点儿店大欺客的意思。服务员都是木头型儿的,韩式牛肉汤一上桌我差点儿没喷了(对于韩国料理是否正宗,我自认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这应该算是创意型儿的…汗…烤肉的分量很足,我们两个女生根本吃不掉。白菜泡菜和萝卜泡菜的味道都不正宗,凉拌的菠菜估计年龄在80岁以上。总之,这顿饭除了分量超大算是优点之外(这个优点也让我们不得不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味道上实在不能恭维。价格呢,不便宜。

4.充分体现东北菜的一餐是在“沈继风味粗粮馆”离故宫不远的那家店(我们是在傍晚时分不看地图走路随便找饭馆时摸过去的)。装修的不错,环境挺好。我俩点了3个荤素凉热菜和一份主食,没想到这么大的菜量,结果连一半都没吃到(罪过啊罪过)。结账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多少?50?立马晕倒在酸菜排骨的大盆里…

玩:

1. 刘老根大舞台

就在故宫的对面,灯火辉煌。据说票价也不菲。五一期间所有主力们都在北京呢,所以也就没去凑这个热闹。

2. 杀人吧

因为兔子是个狂热的杀手,所以在这里单独把“杀人”列出来。就在大雨如注的5月1号晚上,兔子全副武装,一个人摸出旅店,奔向杀人现场…案发地点在八一剧场附近。爱好此项目的杀手们可以丰富一下沈阳的夜生活嘛。据兔子说,沈阳人太纯朴了,因此这种说瞎话的游戏玩儿起来就悬念缺缺了。哈哈。

游:

在历史的长河里游啊游,好在地儿不多,从蛙泳换到自由泳换到仰泳(就会这三样)顶多再来两下狗刨(咦,这不就会第四种泳姿了嘛),徜徉在我们的目的地之间也足够扑腾的了。

1. 沈阳故宫

大清国入关前的基地,依循汉式格局,却也是满蒙汉风格相结合。几部“秘史”看下来,对于这段历史或正或歪地也都能了解个大概,所以游览的时候有点儿探索影视城那意思。故宫面积很小,估计一是因为那会儿人少,二是因为那会儿钱少,没啥资本奢侈享乐。再说了,干吗掏自个儿腰包呢,等入了关,整个天下就是自个儿家的了,明朝的故宫那不是现成的嘛。所以殿堂呢也不用修太大,装饰呢也不用太豪华,将就将就先。什么皇太极的正殿啊,象征着八旗的亭台啊,对咱们的吸引力都不如后宫来的大。主要都想看看永福宫之类的是啥样子的,大玉儿长啥样儿住啥地儿呢。果然有够节约用地的,后宫统共也没多大占地,就7座殿:中宫皇后的清宁宫还算大点儿,东西两边儿的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就跟住一个大杂院里似的离得那么近。可别被电视剧里面给骗了,什么大玉儿生福临的时候都喊不来人,还别说站在大门口喊,就算站在屋子里面叫两声,都能把躺在中宫炕上的皇上给吵醒了。海兰珠跟大玉儿不愧是两姐妹,反正从画像上看,跟双胞胎似的。可怜海兰珠没住上大别野就驾鹤西游了,人家笑到最后的大玉儿赶上了改善住房的好日子。后宫建筑群里面特别搞笑的是有俩“宿舍”,除了皇后和那四位封了名号的妃子,其余10位没名没分的就被5个人一屋分配在俩宿舍里面。皇后的大殿也就那么点儿大,可想这宿舍也就跟现在大学宿舍差不多吧。

2. 福陵

此地为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皇后的陵寝,据说阿巴亥大妃也随葬于此,不过还未考证核实。依山势建有一百零八阶的神道,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怎么听着跟水浒似的呢)。皇宫都修得那么回事儿了,所以陵寝也算是走简约路线的。都怪秘史剧看太多了,站在福陵里面想的努尔哈赤和站在故宫里面想的多尔衮是一阵阵地重叠,谁让都是老马同志一人饰演的呢。不过人家是父子嘛,而且多尔衮也被称赞为颇有大汗的风姿,通用一个形象的话也无可厚非吧。

3. 张氏帅府/赵四小姐故居/金融博物馆

近代的沈阳因张氏父子而再一次闪亮在历史长河中。从军,执政,咱不管,且看看人家金屋藏娇的府邸去。老张从清朝那会儿过来的,所以比较传统,住四合院。小张受新世界熏陶,西洋派十足。不过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帅府内的两座主要现代建筑被命名为大小青楼呢?太不庄重了吧,就算由外观颜色而得名吧,也不太好听不是。很喜欢大青楼,罗马式的建筑。老张虽然喜欢四合院,可是给最心爱的五姨太盖了座小青楼。也难怪人家老五受宠,在老张被日本人暗算之后,五姨太临危不惧跟前来看上没上西天的老张的日本人斗智斗勇,为小张的到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赵四小姐的金屋在帅府大院外面。不知道以前是不是在府内呢?还是一开始就被定了性:小三,别想进门。搁那会儿不叫小三,叫不顾世俗眼光毅然奔向所爱,不求名不求份。四小姐的金屋从外面看上去很普通,里面的设置一应俱全,还有舞厅啥的。从照片上看,少女时期的四小姐确实很漂亮。英雄爱美人嘛,更何况又是琴棋书画亦中亦洋的大家闺秀。

金融博物馆设计得挺有意思的,全程是单行路,只要进去开始参观,就只能从第一间展室直到最后一间才能出来。

4. 中街

每个城市都得有这么一条王府井大街。从头走到尾,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条街上有老边饺子,还有一家冰淇淋店,应该比较有诱惑力吧。

沈阳是个适合闪游的地方,行程也不会太紧张。或者把这里当作中转,继续深入东三省的腹地。就当作是东三省的预科嘛。在沈阳的这两天,我和兔子明目张胆地说着还欠标准的东北话,起到了很好的自娱自乐效果。哈哈。总滴来梭,sen(三声)阳儿zei(四声)嘎哒还四不错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