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宗教之旅:一场净化心灵的旅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甘孜藏区北隅的一个来回,完成了秋林晚霜与冬山皓雪间一个旅程的穿越,人在途中,渴求的目光总会探视到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眼里,途中点滴在记忆长河里慢慢沉淀,把焦点定位于每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寻求着某种行将失落的虔诚,回味着一次又一次教人深深叹息的感动...

第一日: 成都——都江堰——卧龙— —巴郎山——猫鼻梁——小金

早上 8 时,团队一行八人踏上旅程。

成都出发时,天空下着微微细雨。驶离市区,车行上成灌高速,迟到的太阳不期而至,一扫满空的阴霾,这个火红的太阳预示着我们一个阳光灿烂的旅程即将开始。

出了都江堰,转上卧龙路段。车行在林间的山道上,任我们如何杏眼圆瞪,也没见着举世闻名的野生熊猫,只饱览了一番行将落幕的秋末景致。那有点儿勉强的青山、调零的黄叶和那间或跃现的几簇玫红,在一路欢腾的清澈涧流映衬下,煞是养眼。

装上了防滑链的车子小心翼翼地翻过垭口,不处远便是猫鼻梁——号称远眺四姑娘山的最佳观景点,也是拍摄四姑娘山日出日落全景的绝佳之处,然只见一团朦胧灰雾凝聚于空,哪见什么姑娘的影子!正当垂头丧气、纷纷哀叹来得不是时候之际,忽然一股寒风过处,居然把那团迷雾吹开了一角,四姑娘山便如轻纱半揭的美人儿般给我们来了个犹抱琵琶半遮面,众人哇声顿起,长枪短炮集中火力就是一轮狠狠的扫射。那股寒风仿佛知晓我们心中的渴望,很配合且卖力地推移着雾团,让解除了束缚的四位姑娘一个接一个地显露真容。四姑娘山呀,这回就此远远地看上一眼吧,留待来 年再与你好好亲近了。

夜宿小金,乌灯黑火的镇子里人迹罕见,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车辆翻飞起一路的尘土外,这小金实在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提示:因此路线全程皆为高原地带,要提早做好预防高原反应的准备。巴朗山为此行第一次踏足的高海拔,其上下山道及垭口处海拔高达4000多米,一般来说,如果能安然翻越这巴朗山的话,后面的行程便不用担心高原反应这个问题了。)

第二日:小金——丹巴——八美

早上起来,天朗气清。9时30分到达丹巴。丹巴素有 “千碉之国”称誉,全县都有碉楼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

据考证,这里的古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那著名的碉楼就这样静静地矗立着, 傲视着隔岸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仰慕者。只见一弯清流绕山而过,青黄相拥的山谷间,三五成群的碉楼与藏居倚偎而立,在时间的年轮里,一任风吹雨打、无怨无悔, 只默守着千年的承诺,用无语的沧桑维系着岁岁的平安。

11时10分,到达甲居藏寨。门口岗 哨林立,守护森严,入内参观要收取门票25元/人。众人埋头一算,时间和金钱都是个问题,就不进去了。

到达八美时,已近黄昏。八美镇,原为乾宁县,海拔35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一条街镇子,街道两旁是各具特色的藏居。镇子入口处默默地伫立着一组神圣的白塔群。日落时份,带点儿苍茫的暮色,给静静的白塔镶上了一圈淡淡的红边,益发显得静穆、详和。一藏族妇女带着两个娃子在白塔下转经,一圈一圈地很专注很虔诚的转着。见到我们立在一旁,便憨憨地笑了一个,一脸的纯朴。那个小男孩带点儿好奇,眼睛眨巴眨巴的,天真地望着我们,我对他举举相机,说给你拍个照好吗?他有点腼腆地低下了头,待得抬头时笑容却在暮色中一下子灿烂地绽放开来,与天边的霞光相互辉映。看得呆住了的我差点儿忘了手上的照相机,幸而狗仔队的惯性犹在,随手的抓拍及时地记录下了这美丽 的瞬间。

夜宿庄园餐馆(就在入镇不远的邮电所旁),依然是10元/床的双人间,整洁、干净。美中不足的是隔音太差,夜里有什么风吹草动的都听得一清二楚,害得好梦频惊、似睡还醒。以至第二天每个人都多少带了点熊猫眼儿。

更多精美旅游图集今日图集最高人气排行最新上传排行榜

第三日:八美——道孚——炉霍——甘孜

早上7时30分,迎着初露的曙光,我们又展开了新一日的旅程。车出八美,沿途满目荒凉尽皆苍茫,只有清一色的枯黄山坡上间或几个白塔独自迎风伫立,向路人喻示着宗教的庄严和力量。途经道孚、炉霍,车在人迹稀少的山道上往甘孜方向前行。

16时40分左右,到达了甘孜城外。这时,灰暗的天空突然裂开了一条缝隙,一缕阳光直直洒下,把远方的雪山近处的镇子来了个强烈的明暗对比。刀刀灵光一闪,让老大叫停了车子,然后一马当先小跑上坡,对着眼前忽明忽暗的景色就是一通狂拍。背着沉重装备的老大也随之而至,用镜头细细地捕捉那飘忽不定的光线,随着快门的按响,一帧帧的美景由此定格。吃过晚饭后,集体去泡温泉。温泉费用不高,20元/间, 可容纳 3—4人同时浸泡。脱下所有束缚,把身子慢慢地浸泡在温泉水里时,真个说不出的痛快和舒畅。

(提示:1. 因为在高海拔的地方洗澡容易受凉,从而引发严重的高原反应,所以一般旅馆提供的洗浴设备我们都不敢享用,故而能在甘孜这儿泡温泉实在是一大美事。但要注意不能浸泡过久,因为温泉能加速血液流通,泡久了会出现头昏脑胀的现象;2. 特别提醒MM们不要用温泉水洗发,因为温泉区那儿只有一个电吹风,且在高原地方电压偏低,头发难以真正吹干,走到室外被寒风一吹,容易头痛感冒;况且温泉水里含有硫磺成份,对发质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爱美一族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第四日:甘孜——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德格

今天行程的目的主要是抵达德格。10时50分,我们到达了马尼干戈,因山路未通,便先转往雀儿山东麓的新路海。我们到达时,蓝天白云下雪峰皑皑、冰川闪烁,湖水碧绿, 波光粼粼,群山起伏处经幡轻舞、白塔超然。踏着没过脚背的积雪,越过岸边大大小小的玛尼石,我们慢慢地绕湖而行,静静地感受着广褒天地间的这个清清海子。置身其间,不由得让人想到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不知道冥冥中是否真有一种名为缘份的东西在相互牵引暗自相连?想着想着便有点犯迷糊了。

告别新路海,我们开始翻越雀儿山。雀儿山海拔6168, 为此行翻越的最高海拔山头。藏名“措拉”,意为巨鸟羽翼。确然山如其名,从车窗向外张望,只见一圈一圈的山道绕山而行,越转越高,越转越险,有些地方就仅仅能容一辆车子挨着山边擦肩而过,看得人心惊肉跳的,很是惊险万状。山道上除了偶尔一辆来车鸣着喇叭小心地擦身而过外,就只有几头散落在厚厚积雪间的黑厚壮实的牦牛在斜斜的山坡上怡然自得,听到车响,便微微抬头,目送着我们车行远去,眼光里流露着某种早已失落的古老语言。

在山腰处装上防滑链后,车子开始慢慢地爬坡,小心翼翼地在积雪上择路而行。凭着张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我们于14时35分平安到达了海拔 5050的垭口。那儿立有一碑,上书“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难得胜利到此,当然要来一张全家福式的合照了。随着“咔嚓”声响,我们的骄傲从此定格。傍晚时份,终于抵达德格更庆镇。德格县是康巴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在藏区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称誉,继承和发展了藏区古代文化。

夜宿物资招待所,15元/床的双人间,还算干净,就是有点儿狭小。因为房间全是用木板间隔而成,故而隔音效果奇差,人坐在房间里,感觉就象置身于一天然的立体音箱内。一贯奉行早睡早起的刀刀和我,21时多便躺下,隔壁的电视音量从四方八面蜂涌而至,充斥于房间的每个角落。幸而那电视收看的频道是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估计可能是藏语),我们亦就将之当作催眼曲,居然不久便沉沉睡去了。

(提示:1.新路海的门票原价为20元/人,这个季节去游人稀少,不妨如我们般诞着脸赖皮地与守门人称兄道弟拉拉交情,随时可省下一顿餐费呢。2.翻雀儿山是一件很严肃认真的事儿,应在事前尽量搜集必要的气候资料,以防冰雪封路,害得无功而返。)

更多精美旅游图集今日图集最高人气排行最新上传排行榜

第五日: 德格 —— 金沙江畔——德格

吃过早饭,我们沿着文街步至德格印经院 —— 这个驰名中外的“ 藏族文化宝库”。因天时尚早,院门未开。只见印经院红墙壁立,经筒飞转、彩幡飘扬,顶上的“金刚时轮”正好迎着初升的太阳,向我们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一群群的藏民口中默念着经咒,顺时针地绕着院子的外墙转经祈福,有的则虔城地磕着长身头,以自已微薄的身躯来丈量这片神圣的土地。

因未能进入印经院,我们便沿着一条白塔小道往大殿堂走去。大殿堂里很安静,只有居中而坐的三个喇嘛在诵经, 我们也不敢打扰。因为是佛门清静地,我们一怕犯讳,二怕唐突神灵,故而把相机都收了起来,只各自静静地走走看看。当我边转悠边欣赏着墙上巨幅唐卡的时候,不想却邂逅了一位当地的民间艺人格萨尔王说唱家阿尼大叔,倾谈之下很是投缘,便随他转起大殿来,一边转一边听他说大殿堂的典故。

转完外围,我们便顺理成章地转到阿尼大叔家里作客去了,入乡随俗地好一番大吃大喝。除了必不可少的酥 油茶外,还尝到了曲拉,一种从牛奶中提取的精华物。当然更少不了最具藏族特色的糌粑,还有整块儿风干的牦牛肉。面对如此美食,试问我们又怎能节制得住?各自放开肚皮,埋头苦干起来。

午饭后,张师傅便把我们一行人拉上,直往金沙江畔驶去。车行不久,我们便来到了江畔。下车一看,只见 青山绿水掩映间,对岸屹立一青翠石崖,上书“西藏”两个朱红大字,旁边的山坡星罗棋布着藏族民居。想不到居 然真的到了西藏边上了!屏息静气,不待多言,拍!继续前行不久,便到了新建的金沙江大桥,桥的那端便是隶属西藏的昌都地区江达县了。

我们带着潇洒走一回的轻快心情步行于桥上,眼看着行将 踏足于西藏的土地了,累积的脚印,渐次拉近着我与这个梦想中的圣地的距离。终于抵达的那一刻,我记下了时间:14时30分,这也该算得上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了吧。行跨川藏,脚踏两方的感觉真爽!

第六日:德格——马尼干戈——竹庆

15时左右,到达了马尼干戈。因两间旅馆都差强人意,且向路人打听,得知竹庆温泉那里有住宿的地方,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直接赶往竹庆。立马登程,冲着那令人身心发痒的温泉而去。

傍晚时份,终于赶到了竹庆。透过车窗向外张望,顿时傻了眼,原来那个期待已久的温泉就大大咧咧地摆在雪地边上,无遮无挡地吸收着日月精华,自顾自地冒着缕缕温热的蒸汽。而更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里面正美美地泡着几个光着身子一脸幸福相的藏民呢。看来,我们的温泉浴只好泡汤了。拉开车门,刺骨寒风就呼拉的一下子扑面而来,直把人所有的冷神经都激发起来,忙把衣服拉上,帽子扣紧,可那份冷呀还是直往骨子里边转,硬是让人受不了。这才看清,落脚处四面雪山环绕,简直就是一个冰窝子。

看来,原以为最冷的德格,现在得让位给竹庆了。住地名为竹庆温泉山庄,还是10元/床的四人间,没电热毯且被子特薄。发现墙角处有一个炉子,正想着晚上可以用此取暖,谁知老板娘笑兮兮地说不行,因为天花板是纸糊的,受不了热。无可奈何地对一下眼神,没辙!

安顿下来后,到旁边的餐厅吃晚饭,厅子中央有个很大的炉子在烧着开水,我们就呼拉的围了上去不挪窝了。饭后撤去杯盘狼藉的桌子后,我们重新围坐在火炉旁,跟那家老板东拉西扯地聊起天来,才晓得这地方是刚通的电,今天是第五天!呵呵,看来幸运之神对我等的眷顾着实不浅呢。

聊着聊着,自然而然的便演化成对歌来了。老大一首《青藏高原》打的头阵,男中音浑厚耐听;老板娘接着放歌一曲藏族民歌,清脆悦耳。我 们这边再抛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边回个《高原红》 ,把脑海里能找到的旧歌全都翻了出来,一一唱了个遍,甚至连“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呀”也贡献出来了,呵呵!一时间,厅堂里热闹非常,跳动的炉火给每个人的脸都染上了一层红晕,这寒冷的夜也随之被燃烧起来了。夜,醉了。

(提示:在竹庆这个冰窝子住宿的话,一定要带上睡袋,还要厚厚的能真正抵御寒冷的那种。)

更多精美旅游图集今日图集最高人气排行最新上传排行榜

第七日:竹庆——马尼干戈——甘孜

早上起来,阳光普照,又是一个好天气。因为山庄里没有早餐提供,各人便从车上翻出快食面以解决肚子的温饱问题。厨房 里的水是温温的,没全开,面泡得半生不熟。匆匆吃罢,启 程上路,直奔竹庆寺而去。

刚到竹庆寺时,只见大门紧闭,四处无人。正待抱憾而回之际,几个青年喇嘛从旁边的小门迎出,知晓我们远道而来, 便热情地打开大门,把我们让进了大殿。只见殿内雕梁画栋, 一片富丽堂皇。喇嘛们边指点边讲解的引领着我们绕场一周, 然后拾级而上,把每层的各大小殿堂全都打开来让我们尽情 参观仔细欣赏。

15时多,回到了甘孜,故地重游给人的感觉很有几分的亲切和熟络。看着时间尚早,张师傅便把我们拉到甘孜寺。原只抱着不看白不看的心态去到此一游的,谁想到幸运之神眷顾着不肯离去,硬要陪着走这么一遭,让我们得了好大的一份意外收获。

推开虚掩的殿门,入口处地上的两行深深印痕赫然入目,那是虔诚的信众们日久年深地在此磕长身头而留下来的深刻印记。如此坚硬的地板,要多少人多少时间才能磨蚀得出这么深的痕迹?转出殿门穿过厨房时,正在高高的灶台上煮着斋饭的司厨喇嘛见到我们这一行,便边挥动着那大大的锅铲 边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那可是真正的眉开眼笑, 笑得一如天上朗月心无城府,教我等也大大的阳光灿烂起来, 同乐了一番,呵呵!

晚膳时份,钟敲数下,一众喇嘛徐徐而入,各按年龄辈份安然就座。再次踏足殿堂,耳畔传来详和的喃喃念经声, 一片肃穆平和,与世无争。面对着我们一张张探求的面孔一双双饥渴的眼睛,还有那不可仰止的闪烁镁光,年老的喇嘛们 全都是一脸的宽容,心平如镜不为所动,这是怎样的 一种修为?举着相机的手无力的放下,因为自觉如此的骚扰行径已近乎成为了一种亵渎, 一种罪过。悄悄退出,心里的愧疚难于言表。人世间如此 宁静和谐的境界实在已所剩无几了,希望我们这些过客扰攘过后,真的只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没带走一片云彩,还依然是一方人世净土吧。

(提示:1.竹庆寺外的村庄道路可通车,车辆可直接开到寺庙所在的山脚下,这样可省下时间和体力去参观修行山洞;2.参观甘孜寺的最佳时间为下午三时至六时,一定要呆到喇嘛们开饭的时间,热情如他们一定会盛意拳拳地邀请你留下来观看进膳场面的,那股震憾真的能令你毕生难忘,可不要错过了。但如果他们没有明确的表示或邀请,也就不可强求了,毕竟此一时彼一时矣。)

第八日:甘孜——炉霍——色达——翁达

今天的目的地非常明确——色达佛学院。可惜刚绕过了白塔和牌楼,我们的车便被设在道路右手边上的一个公安驻点给拦截下了,先是要求交出身份证,继而要交出所有的拍摄器材!他们说这是因为佛学院范围内不得拍照,一经发现,即扣押证件并处以罚款。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坛 城,在纵横交错的红色僧舍的烘托下益显雄伟突出,那在阳 光下熠熠生辉的金顶更是以其高高在上的姿态向我们散发着 无比的诱惑。不容分说,先上去看看再说。经一热心喇嘛的 指点,我们沿着窄窄的土路,按着转经的路线、踏着前人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好不容易的爬上了那高高的山坡(在高原上爬坡多少有些难度,每个人都有点儿气喘吁吁的),站在了坛城的脚下。

当时,站在坛城面前观看的我们,只能将之粗略分成三部分:下面的一层是长长的转经筒道,上层为转经的地方, 顶部是一个三层高的绿墙红边金瓦的封闭型佛堂建筑,亦就 是吸引我们到此的金顶所在。但见坛城内外,熙熙攘攘的人们摩肩擦背络绎不绝,闲不住的我们便也跟着信徒们慢慢地在那经筒道里绕了满满的一大圈。随着手在磨滑得乌黑发亮的木把子上推移,璇转飞舞的金色经筒在身后“咕噜咕噜”地欢快的叫个不停,和应着喃喃的经文念诵声,合奏出一曲古老而神秘、圣洁且清心的宗教咏叹调。

17时20分,车子开出了山沟,到那公安驻点里取回了相机,武器在手的感觉真好!向这个神圣的地方挥手作别后,再次启程,赶路去也。夜宿翁达镇,一个因电压过低而灯火不明的镇子,却益显满天星斗。如此美丽的星空,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已不复再现。但见繁星点点,一如孩童纯净明亮的眼睛,在漆黑的夜色里天真地眨巴着,清亮、透辙,身心的疲惫和烦忧因之而一扫而空。

25元/四人间,虽然天花板开了个大洞,北风往里呼呼地直灌,且喜老板热情, 又是送被又是燃烛,把冰冷的黑夜映衬得生动活泼起来。

(提示:1.参观佛学院最好是依照规定不要拍摄,以示尊重。如要坚持拍摄的话,最好带上两部相机,以防万一;但在偷拍时要多加小心,不然被逮个正着可不是开玩笑的。2.在佛学院内可与修行居士多作沟通交流,对了解佛学院的历史文化民生百态有很大的裨益。3.佛学院内一应俱全,有兴趣的话可在此留宿,多角度地体验当地民风民情。)

更多精美旅游图集今日图集最高人气排行最新上传排行榜

第九日:翁达——马尔康——米亚罗——古尔沟

早上起来,空气清冷。吃罢早饭,踏上回程的路上。

车行不远,途经色尔坝镇时,在一片晨光微曦中,路边静静地伫立着一座既高且瘦的庙宇——拉则寺,孤傲地顶立着。一个身穿汉服的青年刚出门洗漱,见到我们一行,很是热情地大开寺门领着拾级而上。

拉则寺的风格完全打破传统的建筑观念,很具特色。一众庙宇,不论是汉地还是藏区,无不以广阔宽大为标准,以示佛法的广博包容。拉则寺则别出心裁地自顾自往高空发展, 昂首挺胸地立于天地之间,我行我素得如此潇洒不羁,令人不禁为之眼前一亮。当问及此寺何时建造时,看门的小伙子摇头说不晓得,只知道在康熙年间已然存在,至于什么时候 建造的则不可考了!

楼高九层,拾级而上,只见四方形的窄窄殿堂里分别供奉着不同的菩萨神明。而最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两旁墙壁上的精美壁画,细腻的笔法和艳丽的色彩将人从第一世到第十六世的过程详尽地记录下来,其中的一世居然是孔子!狗仔队自然又是一通狂拍,不枉此行。

16时许,车行至鹧鸪山,在山道的卡口处捎上了一位搞 隧道工程的技术人员。因为他要到米亚罗赶乘成都班车,与 我们同路,故而提出搭个便车。有他在车上,我们得以率先穿越那定于 12月31日才正式通车的鹧鸪山隧道,全程19分钟,便翻过了山,节省了2小时的车程,免却了翻山越岭 之苦,值透了!

出了鹧鸪山,转上了米亚罗路段。车子在依山傍水的夹道上飞驰而过,只见一色小树临水依依,坡上丛木成林鸟语可闻。可惜此时已秋色不再,只有间或闪现的调零黄叶在枝 头上瑟缩战抖着,一副不能经受寒风吹打的模样。终于来到了念叨不已的米亚罗,与那追逐最美色彩的梦想终于擦肩而过,唯有以鱼与熊掌来自我安慰,期待来年罢了。

夜宿古尔沟藏家大酒楼,此程里首回也是最后一回的双 人标间,价钱不贵,40元/间,还算干净整洁,最美的还是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把一身的尘垢尽皆洗净,为明天清清爽爽地回成都做好了准备。

(提示:1.据拉则寺守门人介绍,位于寺对面的山头上还有一间有着闪亮金顶的寺庙很值得一游,他自动提出为我们带路,车程约需15分钟。可惜我们都要赶着回成都,唯有谢过他的热情和好意,有点儿遗憾地向那金顶瞧多两眼罢了。建议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看,或许又是另一番的收获。2.古尔沟那儿也有温泉,所有酒楼旅馆都说可代为收费及带领前去,但价格不一,有所偏高。建议要浸泡的可自行到温泉区询问价格,以免不必要的浪费。)

第十日:古尔沟——理县——汶川——都江堰——成都

早上起来,天空阴沉得紧,不久还飘起了毛毛细雨。想起自成都出来时也是这般景象,看来上天也知晓今天是旅程的终结日子了,故而以同样的微微细雨来为我们搞这么个有始有终的仪式,从而预示着整个旅程的完满终结。

车行在理县桃坪一带时,路旁的人家很是让人羡慕。干干净净的院落墙头,遍种着五彩缤纷的各式花儿,小猫小狗从中往来穿插、互相追逐嬉戏,安静闲适得仿如隔世。那青翠明净在微风细雨中益发显得娇嫩欲滴,浸润着我们那看惯了白雪黄尘老树枯土的干涩眼光,笑意慢慢地溢上了每个人的面容,心也随之而温柔起来了。

10时22分,到达桃坪古堡的桥梁入口处。车未停定, 呼啦地便围上了一大帮人,目光带点儿凶狠,态度谈不上友善,张口便要门票:25元 / 人。我们远远地在外围往对岸望去, 只见一片朦胧烟雨中,灰墙白边的寨楼倚山而建,映着下面一方绿油油的草地,很是趣意盎然。心里蠢蠢欲动着想亲临其境,尽情体会踏足其上的感觉。只是实在不满那些卖票的副占山为王的嘴脸,可能是这一路上遇到的全是热情友善的面孔,一下子反差如许之大实在教人接受不了,况且细雨飘飞之下也拍不来什么佳作。所以,埋头合计后决定重施故技,再次过门而不入,就在原地拍上几张远境罢了。

于是,经汶川,走都江堰,一路马不停蹄,终于在14 时45分回到了成都。晚上在某火锅店狠狠地腐败了一顿。席间, 通过十日行程早已成为了知心盟友的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围座一桌,纷纷相互举杯致意把盏言别。酒醉饭饱,席散曲终。

至此,十日的川西之行正式地划上了完满的句号。川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之旅。在佛家的殿堂中, 一颗漂泊的游子心得到了神灵的净化,归来的思想中,满是川西留下的影子,渴望着能有再一次的出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