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碉楼之一——马降龙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正是深圳的雨季,俗称龙舟水,三天的小长假,和may约好选一天去开平看向往已久的碉楼。虽然我和may都很谨慎地查询了中英文的天气预报,选择了无雨的端午节后那天,可是有的时候风云不是那么呆板的。

起床一看天空正飘着细雨,call了may确定风雨无阻,我们8点左右出发。我有出发前做功课的习惯,加上汉语的语言优势,这让may的英文路线和资料变得没有用武之地。深圳出发上广深高速到京珠高速上中江高速最后佛开高速在塘口下高速,本来还在担心下了高速后迷失方向,可是一过收费站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指示牌高高悬挂在路口,左转就是325国道。由选到近分别是锦江里,马降龙,赤坎,立园和自力村。因为雨天的影响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决定放弃最远的锦江里,虽然那里有号称开平第一碉楼的瑞石楼。也因为很多评论都认为立园太过矫揉造作,远离碉楼的风格,我们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这样看来我们放弃的都是华丽的景点,很配合这样阴雨微凉的天气。

其实沿325国道一路开往马降龙碉楼的路上就能看到很多古旧的碉楼散落在田间、山脚,淡泊的灰色建筑在绿色的田野里显得沉默,低调。may嚷嚷着等老了要买一个这样的城堡。一路小雨不停,到马降龙碉楼群景区门口雨仍然在下。买票时选择了马降龙和自力村的套票90元,比分开买便宜10元,小小节约。停车场泊车后就要在景区步行了。

碉楼群里果然建筑密集,飘雨的天气更让这里有一种烟锁重楼的怀旧感,几乎没有游客,我们突然觉得好象是回来自己乡下的老家一样,轻松诗意。所到之处脚下全都是石板路,路的两边全都是被雨水洗得碧绿的青竹、果树。may突然用中文说了一句话,我几乎听成“这里好肉麻”,其实是在说“这里好浪漫”。还真的是浪漫,下小雨的天气,撑着伞在一个几乎被时光遗忘的处所来看望这些被主人遗弃的楼。最难得的是可以远离喧哗的人群。碉楼也分两种,一种是众人集资合建的,这样的碉楼从外观上看就非常简单,一般没有任何装饰,在当时为晚上躲避匪盗的住所。没有开放的集资碉楼,所以我们就从一楼隔着铁制的趟龙门观察内部结构,感觉很像一梯两户的楼房,在二几年的时候可以被战乱和匪盗逼迫而把房子修到和碉堡一样,而且有5、6层那么高,可以想象那时候当地的社会治安到了何等混乱的地步。

一般看到的碉楼都是没有庭院的,即便是对外开放参观的私家碉楼也一样。马降龙雕楼群里只有两幢开放的雕楼:林庐和骏庐。外观上和别处的中国传统建筑很不相同。一般下面两层和集资楼一样,但顶层采用了西式天台风格,而且每家的顶楼正面都有一个和西方家族徽章一样的浮雕。进到里面发现采光不是很好,为了保护文物也没有开灯,不过还是可以清楚的看见那时少见的地砖和墙上的印花。楼道很窄,而且在上楼的地方还有铁门防护,真是戒备森严。估计这两幢楼的主人在当时都算很富裕,水泥钢筋都是从英国和德国运回来的。其他的室内布置没有太多的特色。不过发现每层楼的地板上都会留一个和下一层相通的天井空,听看门的阿姨说是用来往楼上运东西的通道,不用的时候都用钢筋网盖住。终于到了天台,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整个碉楼群和村落。背靠大山,云雾缭绕,结满芒果和黄皮的果林青翠欲滴。细细的雨丝朦胧了所有的景色,如诗如画。

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准备离开马降龙,却看见路边有两个亭子一样两层的小碉楼,显然不是居住的,一看介绍原来是整个村子的瞭望楼,起保安报警作用的。无法想象当时当地人民那种提心吊胆的生活。带着无限感叹,和微微的饥饿,我们立即去往我选的午餐地点——赤坎古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