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凤凰-镇远-凯里-荔波-贵阳十一天游(二)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5月12日:

半半夜听到外面哗哗的雨声,心里一紧,完了,去“老屋场”的路本来就不好走,这下不知能否成行。5点半天蒙蒙亮,雨还在下,屋外白茫茫一片。6点半起床,心里默默祈祷雨快些停,哪怕小一点儿都行。不安地收拾东西、吃早饭。山里下雨后气温骤降,买后就没上过身的冲锋衣发挥了作用。直到快8点雨小了下来,我们才冒着绵绵细雨开始了今天的行程。

原本上午要去袁家界,因雾大不利于观景,小郡主临时决定带我们到天子山风景区,欣赏适合近距离观看的景点。到了大观台,从上面看下去全是雾,什么也看不见。沿着石阶缓缓下行,风起雾散,周边也渐渐地清晰起来。来到三岔口,我们先到右边的仙人桥,一座天生的石桥,桥身长不过十几米,最宽的地方也就1米左右,架在两山之间,下面是深谷,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桥上长有苔藓。虽然网友推荐要走一下,很刺激,但刚下过雨桥面湿漉漉的,很滑,本人实在不敢冒险走到上面去,还是安全第一吧,于是在桥头留个影儿。接下来是天子座,当年向王天子挥兵点将的地方,“天子座“后面的山峰就是天子峰,去“老屋场”要走位于山腰的一条小路。岔口左边是一步难行,夹在两座300多米高的山之间的一条宽缝,为了游人安全,现在在缝隙上架起了一座由一根根圆形金属棍焊成的桥,因为圆棍容易打滑,为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发生,我和老公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走过桥,走到缝隙上方我大着胆子往下看,深不见底,想到掉下去的后果不禁腿有点儿发软。神鸡啄食,说是观“十里画廊”的最好角度,其实只是看到那条山谷。

10点40分走出景区,天虽阴,但雨停了,网上说去“老屋场”来回要三个小时,我们担心天气有变,就决定回来再解决午饭问题。顺着柏油路来到天子山环保车停车场,没想到去往“老屋场”的小路就隐藏其中,10点45三人走上山间小路。经过“天子峰”半山腰时,可以清楚地看见“天子座”观景台,我们向山下的人晃动手臂(冲锋衣色彩鲜艳)并大声呼喊“能看见我们吗?”观景台的人回应道“看见啦!”感觉特好玩。小路比想象的好走多了,因为都是绕着山腰走,所以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我还吃到了野生刺莓(这个名字是我在凤凰看到有人卖才知道的),就长在路边,红红的非常诱人,长得像桑葚,汁多味甜,好吃。我们只用30分钟便来到毛公路,没想到毛公路减慢了我们的进程,这是什么路啊,到处都是碎石、积水和烂泥,还是粘性很强的红泥。刚开始还行,后来脚下越来越沉,走一段路就要到石头上蹭鞋底,或者用木棍去除烂泥。艰难前行,拐过一处弯路,小郡主在前面喊“空中田园到了。”空中田园就是在周围被原始森林包围着的山顶上开垦出的一块块农田,还有修建的农舍。此时感到阴天的好处,使一切看起来像一幅水墨画,让人顿感安宁,称得上是世外桃园。小郡主指着远处山上的房子告诉我们那就是我们的住处,我用相机拉近一看,可不是嘛,原来自己住在山顶还浑然不知,在我们住处前面不远就是被树木填满的山谷。

继续前行,到了百龙电梯的对面,这里就是神兵聚会的观景台,48座山峰(号称48座,数了数应该没有这么多)威风凛凛的排列在眼前,非常壮观。为了留住这美景我们一通乱照,稍作休息便往回赶。往返的路上除了我们仨,没遇到其他人和车辆,小郡主说平时还能遇上扛三脚架的摄影爱好者,今天可能是天气原因所以一路没人。

下午1点45我们回到“大观台”入口处午餐,一落座店主就端来热茶,大家边吹边喝,我们带的水在回来的路上就喝光了,真是饥渴交迫呀。菜一端上来,三人也不客气拿筷子就夹。菜都是小郡主点的,第一盘是土豆炒腊肉,就是网上推荐必吃的当地人自己做的那种腊肉,过油后酥酥的,是我吃过的最香的腊肉。当时我真想买一块回家,考虑到这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只好作罢。第二盘是清炒鸭脚板,鸭脚板不是鸭掌,而是一种长得像鸭脚板的野菜,很爽口。最后又给我们添了一盘炒土鸡蛋,金黄色,比以前吃的鸡蛋的味道要香。这三样菜很有当地特色,感谢小郡主的细心周到。汤是鸡蛋野菜汤,我们一会儿功夫就都包圆了。

茶足饭饱,告别“大观台”,坐环保车来到袁家界,袁家界游览线是个山顶游,不用爬上爬下,沿着悬崖峭壁边修的石板路走,保护措施很好,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饱览美景。缺点就是人多,一路上都是韩国人和香港人,内地人倒不多。走路排队,拍照也排队,等不及就要和别人拍“合影”,这还是淡季,到了旺季可想而知。风景虽美,但心情有些烦乱,想来是这两天没遇到过这么多人不太适应。我们游览了百丈绝壁、三观台、八阵图、五女出征、猿人望月、望桥台(观“天下第一桥”的最佳角度)、天下第一桥(一座天生的石桥横跨在两山之间,让人惊叹)、四级天梯(又叫“九天玄梯”,在袁家界是纵观,有四个方正的石峰,故而得名。在黄石寨是横看,像是没有桥面的桥墩,所以叫“天桥遗墩”)、神龟问天、情人谷、连心桥、迷魂台(一大片拔地而起的石峰形状各异)。这中间还有个韩国人必去拍照的“拜仙台”和“友谊亭”,友谊亭上挂着用韩国人名片粘成的五角灯笼。最后是后花园,旅游团不会走到这里,所以只有我们三人,我觉得这里的风景不逊于“迷魂台”,山峰的层次感更强一些。

下午5点半回到住处,洗衣服、刷鞋、洗澡,7点晚饭。为了表示对小郡主的感谢,我写了封感谢信,明天给小彭。写好日记,11点睡觉,此时屋外风声大作。

5月13日:

今天要出山,衣服都没干,只好叠起来塞在一个塑料袋里,再放入登山包,这回分量可增加不少。8点半到袁家界停车场,向神堂湾出发,车程约30分钟。

今天的雾比昨天的还大,并且没风,这可惨了,一点儿也看不见。听说大声喊叫能把雾叫开,我们就扯着脖子叫,虽然起点风但还是看不见,只好败兴而归,把遗憾留在这里。来到贺龙公园,元帅的雕像前有许多拍照的人,这是唯一能看到的景点。路边叫卖着各种小吃,不能饱眼福咱就饱饱口福,我看中了烤玉米棒,就和小郡主每人一根举着边走边吃,这儿的玉米虽然香甜但一粒是一粒,有嚼头,不黏,北京的甜玉米水分大还黏,没这里的好吃。后面的天子观景台、西海石林、仙女散花、御笔峰都是白茫茫一片,只能在小贩的电脑上欣赏这些美景。

这下时间充裕了,开始走卧龙岭的“五上午下”,虽然台阶角度挺陡,但下坡比上坡多,不过在心理受到打击的情况下,身体好像也容易疲惫,大家一路无语低头下山。到了“四下”时,云雾散去一些,山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很诗意,赶紧掏出相机拍下这美景,否则我都要难过死了。路上遇到几拨儿从山下爬上来的,真佩服他们,这可比乱窜坡难多了,同时也庆幸自己当初没选择这条路线上山。

快到十里画廊时下起雨,还越下越大,雾气又起,只好匆匆看些景点,有印象的就是全家福、采药老人、食指峰、寿星迎宾。今天带防雨罩的登山包可露脸了,只要罩好防雨罩,下多大的雨都没事。有个小伙子看见了对同伴说“你看人家,多牛~。”我们从家带去的雨衣也发挥作用,频频遭到表扬,说我们有先见之明。因为景区内卖的雨衣风一刮就坏,根本穿不住。每次我穿上雨衣,都会沾沾自喜一阵儿。

张家界的游览行程结束,坐环保车到武陵源大门,乘1路公交(1元/人)到汽车站,再乘中巴回张家界(10元/人)。下车后小郡主带我们吃午饭后,回中天青舍取行李、交感谢信,借小彭的电脑把松下相机的照片导入硬盘,然后乘10路公交(1元/人)到火车新站,买了张家界到吉首的2011次(10元/人),17点38分发车。

19点半到吉首,出站坐中巴15元/人到凤凰。晚上9点到凤凰。中巴是回场车,所以一直开到小吃街,不用自己打车了。沿着沱江南岸的吊脚楼小巷前行,网上有名的几家已经客满,此时已快10点了,就凑合找了一家60元/天,卫生间很小,热水挺冲,虽然不太满意,先将就吧。放下行李回到小吃街,这里的东西巨黑,肉类2元一小串,蔬菜一元,比北京还贵。酒酿圆子5元10小个,还没馅儿,当然摊主说有,还掰开一个让我看。炸臭豆腐还可以,3元8块。土司酒10元/小瓶,没吃着什么几十元就没了。

吃过晚饭,顺着沱江北岸逆流而上,各色的灯光把小镇装扮得绚丽多彩。因嫌麻烦没带三角架,拍夜景发虚,老公聪明地利用护栏、江边石块作固定物,这下拍出的照片就清晰了。北岸酒吧居多,我们一直逛到跳岩。先走高跳岩,两个岩墩之间距离有3、4米,中间架着木板,也没有照明,晚上走在上面颤巍巍的,再看着脚下流淌的河水,感到有些头晕,战战兢兢走过江,回身一看,好嘛,压了十几个人,没办法,谁让咱害怕呢。人掉水里没关系,咱会游泳,怕的是相机掉水里不就报废了。调整好心态,再走由一高一矮并列组成两排的跳岩,这个难度就小多了,岩墩离水面很近,并且间距适中,走起来比较踏实,两排也便于别人通过。所以高跳岩我只走过这一次,后来再过江走的都是两排跳岩。

给东门城楼拍完照我们便沿着小巷回住处,这是发现这边有空房的吊脚楼挺多,我们边走边询价,来到“临水居客栈”,老板娘说3层有间空房50元,在知道我们当晚不住的情况下老板娘还同意我们上楼看房,楼梯很干净,打开306房门,屋顶是倾斜的,感觉很温馨,卫生间也很干净。我想马上就搬过来,老公觉得时间很晚了,收拾行李太麻烦,因为我把湿衣服都晾起来了,再说已交了房钱,这样退房不太合适,劝我将就一晚。回到客栈怎么看怎么别扭,半天才睡着。

5月14日:

本想睡到自然醒,可生物钟6:20就叫早了。一会儿开始冲街,机器声轰鸣,赖到7点才不情愿地起来。和老公商量“搬家”的事,因为只再住一晚,他嫌麻烦不太想换,提议和老板谈谈要是每天50元就不换了,结果老板娘不同意。反正12点前退房就行,到时候再说。出小巷过虹桥来到桥头的“老字号”牛肉粉店。我们要了牛肉绿豆面(面条宽而厚,浅绿色)、排骨米粉各一碗(6元/碗),每人加一个卤蛋(1元/个),再来根油条(1元/根),吃得很舒服,味道挺不错,我连汤都没剩,15元搞定。

天阴阴的,我们沿沱江北岸向下游走,感受着白天的古镇。江水东南拐角处,一座多层叠加、翘檐高耸的楼阁,便是艺坛怪才黄永玉先生多年前修建的“夺翠楼”,现在看已经比较旧了。北岸比南岸要清静许多,三三两两的学生在写生。经过万名塔,走到一木桥处过河来到南岸,穿行在古巷中,顺着标有“沈从文墓地”字样的电线杆一路下行便到了。拾阶而上,溪水潺潺,简单一块石碑,碑下是一束束或白或黄的菊花,还有一只香烟。碑前一位老人在给一女孩讲解碑文的含义,女孩很认真地倾听。我暗想莫非这位就是网上提到一直为沈老守墓的老人?因我只是慕名而来,对沈老不甚了解,感到有些惭愧。下山时遇到一位当地人证实我的想法没错,对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能遇到他很荣幸。

下听涛山,网上说可以泛舟,一问价每人20元,价格又涨一倍,侃到最后15元/人。网上说能到桃花岛,现在没戏了,也就200米远,在两座跳岩间打个来回,顺流漂下,再慢慢划回来,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上当了。不过我还是有收获的,平生第一次看到把猪杀死后吹进气,小猪的身体像只皮球一样漂在水面上,两个人在给它洗澡。

让船夫停在北岸,缓步往回走,看见一只漂亮的小鸟停在路边石头上,我给它拍完照才飞走,真懂事。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着河水静静地站一会儿,感觉思绪都被流水带走了。为拍下万名塔全景再回到南岸,整个一条商业街,喧嚣拥挤。

过虹桥重游昨晚的河边,看看白天与夜晚的不同。东张西望时发现一老人开的“酒”店,几排大坛子装着各种口味的酒,低度糯米酒才5元/斤,高度的10元,比前几家店都便宜,尝一口,满口飘香,本想只买1斤,一个葫芦状塑料桶外加1元,大妈说若买一整桶(1斤6两)8元,我们就买了一桶。临走时大妈说喝完了拿空桶回来,高度糯米酒10元卖我们一桶。刚走到跳岩,老公说渴了,打开酒就喝,我也不甘示弱捧着塑料桶一大口下肚,真好喝呀!此举引得路人给我俩行注目礼。

白天走跳岩的感觉和晚上大不相同,一点儿也不害怕,还站在河中间给虹桥照了相。又走回小巷,到“临水居”我忍不住走进去问“306还空着吗?”老板娘一看是我就笑了“还空着呐,今天来住吗?50元。”“住,您给我留着,我们马上拿行李去。”没等老公同意,我脱口而出。此时已11点半,拉着老公回到住处,和老板娘说要走了,她以为我们是离开古镇,我们也没说什么。把晾的衣服、洗漱用品草草装箱,结账走人。

总算住到我满意的房间了,看哪儿都好,因为房间在3层,屋里很亮,虽然来回折腾麻烦些,那我也愿意。屋里有个衣架,还有个大风扇,我把未干的衣服都挂上,打开风扇吹着(第二天全干了)。以前那间屋里都没地儿晾衣服。真是痛快啊!已是下午1点15分了,还没吃午饭呢,桌上的糯米酒只剩桶底儿了,哈哈,两个酒鬼。酒虽然只有18度,我还是感觉有点儿晕乎乎的,老公说我话密。

太阳出来了,问好“大使饭店”的方位打算去吃血耙鸭。可能是昨晚吃过烤血粑(血粑就是鸭血和糯米做成的块),我对血耙鸭的兴趣已不似从前。沿着古城墙的东门城楼走到北门城楼,上到虹桥右拐没几米看到“苗家食堂”,这也是网上有人赞的。太阳晒着有些热,我的嘴也不刁,就近吧,于是在“苗家食堂”品尝了血耙鸭和清炒河蚌。也许因为要了不辣的缘故,开始吃着味道一般,老公觉得不错。等快吃完了,血粑被汤汁泡软时,我才感觉挺好吃。吃完又到“夺翠楼”对面拍了几张阳光明媚的照片,我和老公各拿一部相机,各自取景,颇有一番乐趣。

回客栈的路上看见如何拉姜糖,跟拉面似的,只见师傅把一个大糖团挂在门边的一个大铁钩子上,两只手把糖团拉长后挂到钩子上,然后将一根圆形短木棍平行套在两股糖中间再使劲拉,拉长后拧个麻花再挂到铁钩上,如此反复约30分钟,取下木棍,用手把糖团慢慢拉成大拇指宽的细长条,40公分左右就揪断,此时糖还是温热的,揪断后放在案板上晾凉,最后用剪子剪成段,装包出售。

下午3点回到“临水居”,老公睡觉,我写日记,把昨天的补上。6点老公醒了,还哼歌呢。7点出发买酒去,走了一个来回竟没找到。不可能啊,除了一个门锁着,其他都开业呢。因为上午是无意而为,何况河边就着一条路,没太注意门脸儿的具体位置。我不死心决定再走一遍,来到上锁门旁的“听涛客栈”问老板娘隔壁是否有位卖酒的老太太,没想到竟是她婆婆。老板娘不会卖酒,打电话叫回她老公,她老公也不知哪坛是高度的,又给老太太打电话,最终老公如愿以偿。此时天还没完全黑,肚子也不饿,拎着酒我们向下游走去,寻找上午看到的小虾饼。一吃才知道不是想象中酥酥脆脆的,特皮,还很腻。回来碰上“麻二”刚拉好的姜糖,尝后口感不错,其中的芝麻特香,半斤装每袋5元,最后砍到10元3袋。又在“曾记姜糖”买了不太辣的。10元4袋砍到10元6袋,大丰收啊。

晚上8点回到客栈,可能喝酒喝饱了,打算10点再出去吃饭。“老字号”牛肉粉晚上不营业,随便找了一家吃了米粉和蒸饺。蒸饺是死皮的,个儿特小,也几乎没馅,悔死我了。后来在河边买了碗现冲的葛根粉,挺好吃。让老公数了数跳岩的个数,共66对。本想许愿放河灯,但看见河灯放在水里有灭的,有着火的,感觉不好就没放。由于没看时间,走到拍虹桥夜景的地方(白天才发现的),刚举起相机还没来得及对焦,灯一下就灭了,一看表24点整,后悔莫及,只能记在心里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