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上携程网社区浏览游记,丢丢麦兜的连载游记《心涠洲系》,勾起了我的广西记忆。小学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一次让我从文字中领略了广西的山水风光,想象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优美意境。还有那部老电影《刘三姐》,虽然画面的色彩与质感,与当今的电影技术无法相比,但她所展现的山山水水,她所散发的壮族风情,仍是儿时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组成部分。02年,终于有机会带儿子去了趟桂林和阳朔。07年夏,又与同事们去了北海和大新。于是,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渐渐在我的眼前铺展开来,令人无法淡忘她的壮、奇、秀、美,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憧憬着下一程的广西之行。
德天瀑布位于边境线上,隔着国界归春河,与越南版约瀑布组成了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气势上虽不及被喻为“雷神之水”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她更让人觉得可以亲近,可以触摸,可以融入。从断崖上跌落的水幕伴着巨大的轰鸣声层层倾泻而下,满山遍野地流淌着。第一级观瀑台可由远及近,仰视瀑布全景。在第二级观瀑台,可从侧面近距离地感受瀑布跌落与撞击岩石时的雷霆万钧之势。站在最上层的第三级观瀑台前平视,瀑布一下子变得顽皮起来,山野仿佛是母亲温柔的前胸,环抱着怀中恣意舞动手脚的婴儿。随后乘坐游览车,几分钟后到达53号界碑,那里有一些越南的小贩兜售菠萝蜜干和粗糙的手工制品。
通灵大峡谷也有瀑布,不过与德天的“铺天盖地”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但通灵大峡谷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刺激的峡谷漂流。两人座的皮筏时而在平静的浅滩滑行,时而在湍急的漩涡中盘旋,时而在水流的落差中俯冲而下,时而又在幽黑的山洞里穿行。有一段峡谷山势陡峭,水流湍急,游人必须弃筏,沿着狭窄的栈道步行。正在纳闷我们的筏如何过去,回头一看,训练有素的景区小伙们已经肩扛手提,架着我们的交通工具一路小跑地追了上来,谈笑间,一阵风似的跑到我们前边去了。走了大约十分钟左右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我们的皮筏正在那儿候着,刚才的那群欢快的小伙儿正蹲在水边抽着烟,歇口气呢。心中不禁暗自佩服:不是从小穿梭山间的当地人,谁干得了这个?“打水仗”是漂流活动的保留节目,浑身上下不到湿透不罢休。
大新县的田园风光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坐上竹筏“漂”在宁静的山水之间,两岸一丛丛的凤尾竹仿佛是夹道欢迎游人的花束,一座座秀美的小山峰宛如一群群玲珑的少女,婀娜地拖着裙裾,携手在清澈的水边观赏自己的倒影,顾盼生辉。这样的美景让竹筏上的人不约而同地感觉到了做“隐士”的幸福,怪不得古往今来,寄情山水间的人数不胜数啊。其实,这就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
涠洲岛属北海市管辖,是一座年轻的火山岛。从高空俯瞰可发现,火山口是倾斜的,一半埋在碧蓝的海水中,一半裸露在陆地上,演化成半圆型的海滩。从北海坐船一上岛,立刻便感受到了这里纯朴的民风。个子娇小的“皇帝蕉”,在大城市中也算得上是水果中的贵族,在这儿的渔民手中,卖一元一斤。询问为何如此便宜,得到的回答与笑容一样的憨厚:自家香蕉园里种的,多的是,也不需怎么打理,吃不完就卖,卖不完的就烂在泥里成了种子,明年它自个儿又会结果。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因为开发旅游,岛上也有了渔家乐的烧烤。五元一只蟹,十元一盘虾,虽无美味调料,但尝的就是个鲜呗。岛上的沙滩被起了许多名字,记得有一个叫珊瑚滩,当时在那里流连了一番,随手捡了好多白色的珊瑚石。视线顺着白色的沙滩向大海延伸,感觉海水蓝得透明。岛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一座就地取材,用珊瑚石砌成的小教堂,在不经意间,给涠洲岛的自然美景增添了人文的色彩。
北海银滩的海水虽不及涠洲岛的碧蓝,而是显得有些青灰,但是由于她的滩平水浅,仍不失是个理想的天然游泳场。夏日的黄昏,这里随处可见纳凉戏水的游人和市民。夕阳的余晖失去了灼人的威力,涂上防晒霜,漂浮在海面,不需要会游泳,同样能安全地享受惬意。一番体力消耗后,冲洗完毕,重新换上衣服,端坐在海景酒店餐厅的落地玻璃窗前,一边享受饕餮美味,一边观赏壮丽的落日,真是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啊!推开玻璃门来到阳台上吹吹海风,讨论着明天得去大名鼎鼎的南珠宫一睹镇宫之宝的真颜,顺便买一串色泽淡雅的海珠项链或一对红得鲜艳的珊瑚耳环,留作纪念。
虽然又过去了两年,但每每翻看照片,总会想起这两次幸福的广西之行,总不禁感叹:懂得享受自然的魅力,生命的旅程就会变得无限精彩。

(德天瀑布漫山遍野恣意地倾泻着)

(涠洲岛的海水蓝得透明,连劳作的渔船也充满着诗的韵律)

(北海日落的壮美景象与海鲜大餐的饕餮美味是一对完美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