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成长在多山的四川吧,爬山是我最喜欢的运动。2009年的五一只有短短三天(广州变相延长时间还被叫停,可惜),论文没写完孩子作业多,遂没有长途出外。但是毕竟是个节假日,怎么着也要出门让孩子去爬山踏青去。考虑几处地方后,便选定了最近几年渐渐出名的榆次后沟。
一、了解后沟村后沟村的发现,与一个改革人物有关,媒体的评价他是“吕日周第二”、“又一个仇和”,他就是目前在任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他先后在任上开发出了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老城、后沟,并在2007年的太原大搞城建(适逢省长于幼军筹办首届煤博会),目前又在大同大搞城建,政绩卓越,非议不少。据《收获》2004年第04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文章,后沟于2002年11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民俗学家、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先生,民间文化学才向云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先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潘鲁生先生,民居摄影家李玉祥先生,民俗摄影师樊宇先生、谭博先生应榆次区委书记耿彦波邀请,来到后沟村,进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地采样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榆次后沟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村落,这是浓缩保留了千百年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民间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产方式、生活状态、传统工具、民俗民风,保留了中国,特别是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在后沟古村,古朴的农耕文化、纯正的自然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2003年元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后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古村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采样地。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晋中市寿阳县交界。总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75户,251人。最高海拔974米,最低海拔907米,相对高差67米,形成了后沟村沟、坡、垣、滩纵横交错的独特地貌。 后沟有村谚云:“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后沟村起源无证可考,从考古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约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古碑中记载,“年代替远,不知深浅”。后沟村古建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关帝庙、文昌阁、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神庙和1座祠堂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尽收囊中。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统可与一流的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形成黄龙、黑龙两个体系,流经村西南、东南留水口最终归入龙门河中。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有几句《收获》上的冯骥才的语言很喜欢,摘录在这里:“村民说,以物易物,相互看得见,不用算计,实实在在,最公平。”“一条汉子倚在一架手摇的鼓风机上读报;几个孩子聚在一块平台上玩“跌面面”;一个小女孩穿着名唤“外刹孩”的鞋子在一旁独自踢毽儿;还有四五个老人一排靠墙蹲着,晒太阳,抽烟,发怔,相互并不说话。他们几乎整整一生厮守一起,话已说尽,为什么还要坐在一起,一种生命所需求的依靠么?”“据同来的一位东赵乡的人说,有时两人说话,全村都能听见。 我忽然悟到,所谓桃源,既非镜花水月,亦非野鹤闲云。原来——互不设防,才是桃源的真意。陶渊明所写是他心中的桃源。我所写是我眼见的桃源。”二、后沟的交通情况后沟自发掘出来,柏油马路已经修到村口。自驾车从太原出发走太榆路到榆次市区,在顺城街十字口(有后沟指向标志)左转东行,一直到头,再左转(行50来米)右转,一路东行出市区,经北合流(不过萧河大桥)顺石太线逆萧河一路直行,看到东赵桥(不过桥)即左转过铁路桥洞北行6公里就到后沟村。交通很便利。公交车则是在太原火车站坐901线到榆次晋中晋华站,转车18路到后沟终点站。注意太原901线有2趟(901线和901支线),双层城际大巴,看站点有榆次晋中晋华站的。榆次18路也是有2条线,记住坐终点站后沟村的,只有4趟,早8、10、12、14点,返程是8:40、10:40、12:40、14:40。三、出发榆次后沟5月2日清晨,正是风和日丽日子。背了个小包,装了几瓶饮料和水,还有水果点心,拿点湿巾就出发了。对了,皮鞋是不能穿的(村路崎岖,铺路是石子),旅游鞋是必备的。孩子平日就坐公车少,也想测试一下太原去榆次景点的公交情况,一早在建设南路边上等到了901线。汗颜,多年来还没有坐过公交双层大巴,上到顶层于我都很新鲜。太原到榆次正在修西环高速,工地到处都是。虽是两个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际间已经没有了农田,完全连接在了一起。据说榆次未来会是太原的卫星城市,看来已具雏形。不到一小时到达榆次晋中晋华站,看看早8点已过,又错上了不是开往后沟的另一趟18路公交车。等好心的司机在城边凑空放下我们,耽误了至少半小时。于是打车前往,问询了几个taxi司机,均是50元喊价,40元出发。田野开阔,路况不错,和司机聊天,司机笑对孩子来说还有看头,对我们来说那小村子到处都是没啥意思。想想也是,不是为了孩子,这山西的农村对我也是一点新鲜感也没有,且不说老家也是在农村,就是类似《甲方乙方》中冯小刚的农村生活我还在吕梁实践了一年呢,比他长。看看就是20分钟左右就到了后沟在公路上的售票处前。公路上有栏杆拦路,售票处是一木板流动房,左侧下坡是一山谷停车场,门前就是18路站点。门口有警车和警察值班。门票不便宜,40元一张。。小贴士:1、记住买票索要景区简介页。游玩出来才看见有,买票时售票姑娘没有主动给。2、售票处距离村口还有1公里,村口其实也有停车场。售票处放在公路上,估计一是拦截绕后山逃票的,二是村民想让坐他们的牛马大车想出的招数。不断地看见有车进出,不知是否什么关系车还是本地车才能进。我们坐的当地taxi买了票以后就直送到村口了,司机还不错。3、关于逃票。后沟一路游玩下来,一个感觉,40元有些过于高了,据说还是60元降下来的。想逃票,有后山可进后沟,只是不知路线了;偶们是带着孩子,也不好做这事情,呵呵。四、后沟村中游走后沟村口扎着红红火火灯笼红布一类的竹竿门楼架子,左面是黄土悬崖(有一大门洞禁止入内),右面是进村的上坡路,路边有导游小屋,想请导游可以请。因为本是山西人,于这黄土高坡小山村没什么新鲜,且主要目的是踏青爬山来了,也就省略了导游。具体多少钱不清楚。从路边的景区牌子看,村左右两侧都是高地,遂决定以爬山为主,走游人少基本是逆行的右侧线路,爬上左右两个制高点奎星塔和真武庙。小路开始就有冯骥才题写的“后沟古村”石碑,可以留影。


(魁星塔下看村庄)山顶上是一座全封闭小石塔-魁星塔,只有几米高。周围全是果园,果树排排列列的伸远开去,看来秋天来是采摘的好地方。远处沟壑纵深。和孩子在果园里走走,有零星的村民在翻地。下山是一神泉,石砌的水坑,清澈冰凉,品了品水;再上到泉上方的小亭子里看看供奉的后沟龙王,给孩子解释风调雨顺的现实意义。小儿顽劣,就是跑上跑下,一刻不停。2、村中游走龙门上的状元楼下坡往村中进发(往前就出村往深里走了),过一座门洞,门洞上供奉的好像是读书人的神仙,此门洞也好比是龙门了。爬上门楼,进门记不得是何神了,孩子纳头边拜,明知他根本不是何物就是好玩,也是在边上大加赞扬,讲解此谓状元神也;至于爬起来就要烧香,风干物燥消防要紧,小儿无知烧香不雅,赶紧拖走。古代的防盗门村中大大小小的有说法的小院不少,也记不住是什么院了。最有印象的就是一家荒废的土崖边上的小院,进其窑洞式的门洞里,周边铁钉累累的一大门放在地上做陷阱盖子,晚上拽起来就是严丝合缝的大门,现在躺下的门下面则是深坑陷阱。聪明啊!停留了好一会,和孩子一起研究怎么操作这陷阱上厚重的木头门,讲解其作用后,孩子恍然大悟:“哦,防盗门!”无言,妙!额咋滴啰啰嗦嗦半天就是没想起来这简单的2个字就解释清楚了。出来也迷惑,这小破村子里,在古代有什么可防盗的,专门修门洞,安防盗门,真的是大盗或官兵抓人来了,从屋上面沿土崖悬条绳子就吊下来了,防什么防啊,不解,或许有故事呢。张家的祠堂路过左面一窑洞,窑洞前有一白净小伙道士在转悠,见我们来,手一指“张家祠堂”。进去是一低矮长窑洞,供奉两个清朝打扮先祖,窑洞门口上方是祖训4幅,颇有见地,摘录中间骨干部分:奉亲唯孝,夫妻唯敬,邻里唯和,立业唯勤,持家唯俭,持心唯正,待人唯义,待事唯诚。孩子又顽皮要跪拜,笑着拦住,这是张家祖先,不是咱家的,礼敬即可,不可随见随拜。后沟村里据说姓氏众多,不同于山西普遍的村庄都是张家庄、李家沟、赵家岭、王家村似的,一般都以某个大姓群居为主。像这样的杂姓村不多,可能有世外桃源,各色人等或逃荒或逃难等原因来的吧。山西村落很有意思,各地现在还保留着明显的山东、河南口音的百年前逃难过来的外省村,也多是同姓整村迁移过来的。同姓同一村里严禁通婚,尤其是五服内,就是忌讳,以前是没什么下一代的理论,看来有朴素的意识。半腰长的大古槐上坡石头路渐渐尖利,厚底旅游鞋的优势出来了,要是皮鞋就受罪了。慢慢喘着粗气上到了村里的博物馆屋顶坝子(四川、西南是叫坝子,山西叫这平顶好像没啥称呼)。坐下歇息一会,看看村中,大量的房顶都是晒粮纳凉的平坝,也很有特色。不远处山路墙中,半腰里90度弯曲出一硕大的槐树,根系牢牢扎在半腰墙中,真是长得不容易。和孩子蹦跳过去,举其上树,lp在远处,很摆pose的照了几张像。上去容易下不来,小儿骑虎难下,大叫大嚷了半天,引得一路游客微笑侧目。山顶的真武庙沿着山边小路走到了村中香火最旺的真武庙。就是一外观破破烂烂的旧庙模样,高高的矗立在村中的高土山上,对面山上即是魁星塔。后沟最有名的一大特色就是各色庙宇道观众多,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庙宇神龛,各路神仙菩萨都显灵啊。庙前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显得香火旺盛;信则有,名山大川烧到小村土山上,很是佩服这些善男信女。孩子又想烧香,知道其是想纵火,坚决不允,噘着嘴扭头就走。村中和尚道士有若干人,摆摊算命也有,很是奇怪这么偏僻的小村子,这么小的庙也有大和尚?后来午饭时的饭店女老板才道出天机,下文再叙。


酒屋豆腐坊看看临近中午,途中消灭完带的水果点心矿泉水,随着三三两两的游人下村去。到了村中半腰,不少游人拐进农家就餐。继续下行,到香油屋,有室外水管,顺便洗洗手;参观了一下,小院里有压榨石磨等物什,大锅干啥的不明白了。香油屋的路对面下方就是酒屋和豆腐坊。有孩子喜欢的马或驴子在门外。lp问我不买点酒,颇为诧异,平日最不喜就是偶喝酒啊。进小院右侧是一大片正在屋檐下翻弄的满地酒糟,空气中有酸涩的酒糟气。院中有几人在一柜台前站立,一桌上摆了玻璃瓶、瓷瓶、塑料壶的几种包装酒,看看都是村子自酿的高粱白。想想平日里喜酒的几个朋友,带回去一瓶也新鲜,就手拿起酒盅品了一口,度数当在60度以上,不是很辣口,应该比太原高粱白北京二锅头更绵一些(多年不喝烈酒了,平日都是汾酒十年陈酿中低度多),但是下胃就是腾腾的热。好酒!买了2瓶,一瓶朋友品尝,一瓶送老丈人。价格不低,1斤装的就15元/瓶。只是不见有出厂日期什么的,问及,卖酒的憨憨的笑,没问题就是后沟的。嗯,这些东西还是商业化一些好,买着也放心。隔壁就是豆腐坊,进窑洞参观,石磨和大块的豆腐、豆腐脑缸子还新鲜的摆在那里。这是真正的农村卤水豆腐啊。豆腐脑卖光了,只见很多的小碗堆放在那里。lp爱吃,遗憾啧啧。看见有游客1斤2斤的称买豆腐,有些心动,但考虑一路不好拿,也就放弃了;出门建议女主人,以后做些豆腐干吧,方便游客携带啊。无处不在的古水道继续下得坡来,路边延伸出来或凹进去的下水道口随处可见。最大的一个道口边我停步看了看,探头进去看了看。全村水道3000多米,上到山顶下到河沟,排水系统错落有致,暗道纵横,体现“明走暗道”含义。这是后沟村一大特色地方,应该感谢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村长有这么高的见识和知识,把一个小小的山地村落排水做得如此先进。看看那古水道口里面,黝黑深邃,一路过的年纪较大女游客说有的地方还能进去人呢。水从各户的暗道沥出,沿道路下行,继续流入下一个暗道,最后流入河床,家家、道路无淤水积水,不容易。没戏的戏台下到坡底,就是戏台,对面是道观。中间站定向村口望,是观音庙的高地。木结构的戏台,山西农村多了去了,没什么特色,只是岁月把柱子也冲刷得斑斑驳驳微有红色。不是啥节日和集市,今日肯定没戏唱,对面道观不感兴趣,进也没进去。继续下到街上(如果能叫街的话)往村口走,就进入回头路了。

(更多照片放在携程相册里了,点击作者名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