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行--龟山汉墓(1)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前言:

徐州,相比青岛三亚厦门这样的城市来说,很少人会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旅游目的地。其实我之前也是对徐州知之甚少,一次在机场阅读的一本杂志,让我知道了徐州原来还有这么多文物古迹。加上几年前的西安之旅让我对历史和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徐州有这么多汉墓汉俑。我不明白,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首都都不在徐州,那为什么这么多的汉墓会出现在徐州?古时候是有活人陪葬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用那些俑做陪葬的?徐州的汉墓主人都叫楚王,却也都姓刘,他们和汉代的皇帝有什么关系?

于是,徐州之行提上日程。

龟山汉墓位于江苏徐州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的夫妻合葬墓。这也是徐州这么多汉墓当中唯一能确认墓主人身份墓。由条墓道两条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组成,由人工开凿而成。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 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开凿。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

墓其实很小,半个小时足够了。古时候的人都已经人死只不过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所以,他们的墓都与生前生活的地方差不多,厕所,厨房,厅堂应有尽有。只可惜这里展出大部分复制品,真正的古迹不是被黑心的盗墓者岛走,就是放在了各大博物馆里收藏。

(正门,进去就是了。)

(这个碑文最有意思,是当时墓主人刘信留下的)意思是: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天发誓,墓中没有放置华贵的服饰和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悲伤,所以你们就没必要动我的墓穴了。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碑原文如下,虽然我看不懂:

楚古尸王通于

天述葬棺淳

不布瓦鼎

盛器令群

臣已葬去服

毋金玉器后

世贤大夫幸

视此书

目此也仁者悲之

(南墓道封土原为西汉时期楚襄王死之后覆掩墓道的人工填土)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墓式的佐证。封土做工精巧,现寸13层,每层厚度在280到60毫米之间,上厚下薄,填层顺山势东高西低。做法为先铺一层碎石(厚80到20MM)再填一层黑褐色粘土,然后人工填实。封土的主要功能是封闭裸露的墓道,保护墓葬的隐密,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袭。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现在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以当时的生产条件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也是龟山汉墓四大谜团之一。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通道的开通是利用阳光、铜镜、罗盘作测量的。

(楚王刘注车马室,)车是陆地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同时也是显示乘车主人在社会上的等级和身份。在汉代的乘车是有严格的规定的,皇帝,王侯乘用的马车是由四至六匹马的高级马车,可坐可卧,还可以调节温度。一般的贵族只能用一匹马或两匹马拉的马车。照片上的马车是按汉代君王乘用的马车复制的。陶马则保持出土文物的原貌。

这里上传的图片有限

更多图片请浏览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dingdingzoutianxia

徐州之行--龟山汉墓(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4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