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一早先忙着换住处,小旅馆的卫生间排水有问题,正好昨晚发现黛螺顶下有个2星的金界山庄不错,标间90元,虽说是个半地下室,但是居然能晒到太阳,房间也比较宽敞。忙活停当后,快7点半,到停车场“没碰到运气”,一人包车上五个台实在有点贵,先上黛螺顶吧。
也许是文殊菩萨的有意安排,清晨登黛螺顶还真是不错的选择。一路向上,一路回头望着昨日登上的灵鹫峰,朝阳给灵峰上的寺庙群镀上了一层金光,起初只有山顶上布满阳光而山下尚在薄雾的昏暗中,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最后整个山谷中的台怀镇都在一片光明中醒来,这是五台山自然和人文美景的结合。从黛螺顶门口的平台上观景一览无余,下面是台怀镇,标志性的大白塔和菩萨顶黄色琉璃瓦还有寺庙群的红墙都清晰可见;正对着平台的山峰是中台顶,眼神好的朋友还能看到演教寺的黄顶;右侧是北台,左侧是南台。
四百米高的黛螺顶五方文殊殿内供奉着五台山五座台顶的五种文殊菩萨法像,分别为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吼文殊,人称“五方文殊”,是五台山五大台顶的象征。信众认为在此处拜五方文殊,其意义是类似于登五座台顶,所以上黛螺顶被称为小朝台,这种说法应当自乾隆朝才开始流传的,据说这位皇帝来了几次五台都没机会上台顶(两百年前上台顶可不是有点决心有点财就可以的,真是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但是皇帝又不是随时都有空的,他老人家行前肯定没做好功课:P),于是佛家就想出了折衷的方法—在黛螺顶塑了五方文殊的像以满足皇上的心愿。徒步登五台是需要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的,因此这里自然就云集了很多信徒、游客,在登黛螺顶的途中也见到不少虔诚的朝拜者一步一叩首地前行。黛螺顶内另一主要建筑就是旃檀殿,又称站坛殿,殿内所供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常见的盘坐模样,而是站立于佛坛之上,原来的站佛还是用旃檀木雕成的。殿内侧壁上的堆锦也非常精美,值得注意。第三座后殿的台阶下左侧有一棵松,即是乾隆诗中所称的“阶下千年不老松”,边上还有石碑一通,其实寺内千前不老的松柏很多。
从黛螺顶下来途中经过上善财洞,是依势建在山壁上的庙,上山时一心登顶,竟然忽略了此处。规模不大,主要是进去可见一首相传是顺治帝出家后经过此地时所题的长诗,语句很平实易懂,含义是对出家前后的各种看法,不过即使是吾等未看透世事的俗人读一读也是蛮有意思的。善财洞的平台也是个俯瞰台怀的好地方。
下到山脚十点半刚过,好运来了:正有一司机在找人拼车上山。原来一位河南来的出家人想上五个台顶,但是觉得包车费450元太贵了,于是让我出200元分担一下,呵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否就是佛说的缘分呢。不过坐车上台顶也算大朝台?我不懂也不去研究了,只是觉得一样花了168元的门票而且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能去的地方就尽量去啰。小朝台和大朝台发生在同一天倒是我事前怎么也没想到的,出门在外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我们的线路是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
在五台山的介绍中是如此形容五个台的风光:东台看日出,西台赏明月,南台观山花,北台望雪景(云海),站在中台顶,伸手摸星星。虽说这些风景算不上稀罕,但时间跨度很大(从夏到秋,从清晨到夜半)估计也只有当地人或是坚持常来五台的信徒才有福享受,而对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却变得可遇不可求了,不过有时侯也会有意外的惊喜出现,那又成了一种游途中的乐趣了,此为后话待我慢慢道来。
(上黛螺顶途中所见的朝拜者)
(黛螺顶的不老松)
(黛螺顶上俯瞰台怀镇)
(五方文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