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常规景区景点指南
>>香妃墓
位于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是新疆著名的名胜古迹。当地人把香妃墓称为“艾孜牙提”或“浩罕”,也称“阿帕霍加墓”。墓地是一座规模宏丽伊斯兰教墓园。相传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皇妃--香妃的墓地,实际上是香妃的高祖父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此墓园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公元1640年),其后他的家族也随葬于此,为五代人的墓地。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帕霍加而得名。
传说清乾隆皇帝的宠妃,名叫伊帕尔汗的“容妃”,逝世后遗体被运回喀什,亦葬于此。陵堂内还摆放一部当年运送灵枢的马车。伊帕尔汗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因此得了“香妃”美名。因此阿帕霍加墓也叫“香妃墓”。但据史料记载及今人考证(后经挖掘河北的清东陵证实,香妃死后葬于裕妃园寝之中),乾隆皇帝所纳的叶尔羌和卓氏(香妃)在宫中生活28年后,53岁病逝,葬于河北省清东陵,这里并不是真正的“香妃墓”。
喀什的香妃墓园占地面积30亩,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距今已350年,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老的陵墓建筑。陵墓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主墓室在陵园东部,是这处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造型宏伟壮观,风格庄严华丽,为整个建筑群之冠,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陵墓。
主墓为方体圆顶,以土坯为胎,横长36米,纵深29米,通高27米。墓室四周的墙上,由绿色和紫色琉璃砖贴面,间以黄蓝二色瓷砖镶嵌,瓷砖表面绘有彩色图案,还有阿拉伯文警句,建筑特色充满维吾尔族民族特色,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典范。门上绘有美丽的图案,正门两边的墙壁上装饰着各种米黄色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石膏花饰,雕功精细。远远望去,整座陵墓仿佛一座高耸的城堡。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之内,筑有一个半人高的大平台,平台上排列着大小不一的58座坟丘,埋葬着阿帕霍加五代共72人。平台和坟丘都用白底蓝花的琉璃包砌,晶莹而素洁。而香妃的“衣冠墓”就在平台的东北角。香妃墓地势高爽,林木参天,果园茂密,清爽宜人,是旅游观光的首选胜地。
>>卡拉库里湖
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距离喀什191公里,中巴公路从湖畔经过,这里离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营不远(徒步走或骑骆驼,5小时到达)。“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海拔3600米,湖深30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水面映衬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景色十分迷人。
湖畔的苏巴什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有塔吉克人的毡房和木屋,还有专设的登山营地。
>>慕士塔格峰
海拔7509米,位于乌恰县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处,塔吉克语意为“冰山之父”,是著名的登山地点,也是从喀什去红其拉甫口岸的必经之路。
相传,慕士塔格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她与住在对面的海拔8116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热恋,凶恶的天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就用神棍劈开了这两座相连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这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冰山公主整天思念雪山王子,她的眼泪不停地涌出,最终流成了道道冰川。天晴时,白雪皑皑的山峰夹带着伸向雪线下的道道冰川,宛若冰川公主飘逸的白裙和长袖。慕士塔格峰巍峨庄严,纯洁高雅,又因为有这样美好的传说,它便被塔吉克族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
>>红其拉甫山口
距塔县县城145公里左右,海拨在5000米左右,这里是喀什通往巴其斯坦的中巴公路国内段的终点,竖有中国国界的界碑。
红其拉甫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由于天气情况比较恶劣,这里只在4月15日-10月15日开关,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无论是游客还是探亲者或者商人都不能通过。但山口附近的风景很好,开关时期这里的游人和商人络绎不绝。
从喀什到红其拉甫的这段中巴公路长415公里,它是帕米尔高原之行(《西游记》中提到的葱岭就在这一带)的必经之路,一路上会经过奥依塔克森林、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峰、石头城、公主堡等景点,还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盘橐城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多来提巴格路以南,是公元74至91年间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西奴,安扶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在原古城遗址上修建了盘橐城,占地14.5亩,以班超雕像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对称,后衬36米长,9米高大型半圆浮雕屏墙,建有大门、古亭、石牌坊、城墙、烽火台建筑。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石头城
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侧不足百米处,是新疆境内古丝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这里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28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厅,对旧城堡进行了维修。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坐落在市内体育路,占地965平方米。墓主是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诗,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他生于1019年,卒于1080年左右。公元1070年前后,他用古回鹘文写成了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这部长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正门宽4.2米,高8米,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高达8.7米的圆柱形塔楼,陵墓由墓葬群、门楼和主墓室组成。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穹窿顶,顶正中有一个小塔楼。陵布局独特、宏伟、装修古朴、肃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莫尔佛塔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0公里处,是一座古代佛教遗迹,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塔由一座卵圆形土塔和一座覆阗形高台构成。卵圆形土塔中空,塔高12米多,下有三层方座,以大土坯砌筑而成,土塔旁边的巨大高台,是这里的中心建筑,是专门用来供佛的,墙壁龛内的佛像因年久剥落,已荡然无存,但佛龛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生于是1008年,卒于1105年,是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辞汇极为丰富,堪称一部关于突厥民族的百科全书,对研究中亚各国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有很高的价值,而且为研究突厥语诸部族的历史,地理,物产和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巨著被许多国家用十多种文字出版发行,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该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来特毛拉山山岗上。陵墓东侧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兰教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祷之用。陵墓北侧有一文物陈列室,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绍等有关书籍与资料。泉边有一丛古杨,树干苍老遒劲,枝繁叶茂,被视为一大奇观。
>>艾提尕清真寺
坐落在市中心的艾提尕广场西侧,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寺院建筑。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规模和绚丽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中外。艾提尕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442年,占地25亩。主要由正门、经堂、礼拜殿和庭院组成。入口的寺门塔楼雄伟辉煌,在造型艺术上为整个建筑群之首。
大门宽4.3米,高4.7米,门的上主牌匾高悬,两侧屹立着两座高12.5米的米黄色砖砌圆柱体尖塔--“宣礼塔”,塔顶各有一筒形“召唤楼”。门厅为多角形穹隆顶,顶部亦有一小型圆柱体塔楼,远远望去,整个寺门塔楼巍峨庄严,古朴肃穆。在寺院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主教阿訇讲经之用。礼拜殿建在寺院最西端的高台上,包括正殿和两翼侧殿等部分。下殿为密闭式长方形建筑,其后墙有一深龛,名为“米赫拉卜”,此即穆斯林们进行礼拜时的正式“朝向”。龛旁置有一座木制雕花的宣教台,台旁置一权杖。在节日和大礼拜时,大毛拉即站在台上执杖宣讲古兰经。殿堂内外地面上铺着地毯,布单或苇席,专供穆斯林跪拜祈祷之用。寺院内广植林木,间有水池,环境幽静而肃穆。寺内做礼拜的平时2-3千人,“居玛日”6-7千人,重要节日可达5万人左右。
(香妃墓)
(慕士塔格峰)
(塔县石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