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赐清明酒,男儿跪拜谢君王。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可见在当时寒食、清明节期间活动的丰富多彩。其实在古代,寒食清明节可以说是一个狂欢的节日。到了南北朝时,寒食节活动从单一的禁火寒食开始向娱乐性方向发展,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提到寒食节的习俗活动有挑菜、镂鸡蛋、斗鸡蛋、斗鸡等。但那时的游戏娱乐性活动到了唐代才达到全盛时期。首先寒食节有了固定的节期,唐代官方规定:寒食节放假七日,大小官吏及军队将士均可休息,长年以来已成惯例。由于自唐以后直到明清,寒食节一直成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中的大节,为政者还吸收了民间的郊游、植树、镂鸡子、斗鸡、走马、蹴鞠、击球、荡秋千、插柳等活动。对此白居易《和春深》诗云:“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化,碧草追游骑,红尘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寒食习俗及其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
然而,十年浩劫,传统文化没能性免于难,劫后重生,只剩下扫墓祭祖、植树的习俗。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但国家最近提出了节假日改革方案: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国家的改革无疑是清明文化保存的最好方式。了解并发扬传统无疑成为当代人们必修的功课。介休绵山-介之推的归隐之山,介之推“忠孝清烈”伟大精神的承载地,寒食、清明节的原发地,成为我们了解寒食清明文化的最好课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