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st1\:*{behavior:url(#ieooui) }
/* Font Definitions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alt:SimSun;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135135232 16 0 262145 0;}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135135232 16 0 262145 0;}
/* Style Definitions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so-style-parent:"";
margin:0cm;
margin-bottom:.0001pt;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mso-pagination:none;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2.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ont-kerning:1.0pt;}
/* Page Definitions */
@page
{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
@page Section1
{size:595.3pt 841.9pt;
margin:72.0pt 90.0pt 72.0pt 90.0pt;
mso-header-margin:42.55pt;
mso-footer-margin:49.6pt;
mso-paper-source:0;
layout-grid:15.6pt;}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铮铮钢骨 浩浩正气
参观马寅初纪念馆
走在庆春路上,常来常往,穿着长衫的马寅初先生塑像也看得有些熟悉了,只知道马寅初先生是位名人,计划生育,新人口论的创始人,为此曾被批判了二十年。至于先生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均不甚了解。有时路过,想进纪念馆去看看,又觉得,纪念馆就在身边,随时都可以去,又错过了,直到一位朋友说:“马寅初纪念馆,有没有去过?值得一去。”才发兴,走进了纪念馆。
看后,被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被先生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不屈精神所震撼,又介绍给还可以旅游社的朋友们,于是2009年1月10日,我们还可以旅游社的14人,走进了马寅初纪念馆。
马寅初纪念馆是马寅初的旧居,位于杭州庆春路210号,1936年至1937年夏,马寅初先生曾在这里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1949年8月至1951年5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也曾在此居住,先生的部分经济学论著和演讲稿在这里撰写。
这是一座三层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三楼阳台墙上镌刻着“竹屋”两字,故此楼称“竹屋”,马寅初先生喜竹,竹“虚心劲节、宁折不屈”的品格,正映衬了马寅初一生坚持真理的崇高气节和不屈风骨。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是一尊马寅初先生的塑像,先生坐在椅子上,正在看书,后面蓝色的墙壁上是几个耀眼的金字:“民族瑰宝——马寅初
1882——1982
”
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走完了悲壮绚丽的百年人生,先生一生坚持真理,严谨治学,才华盖世,品格高洁,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曾称马寅初先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塑像前摆放着几盆劲竹,是先生的一生喜爱,也象征着先生的高风亮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敢思敢言,坚持真理、无所畏惧。
作为我国赴美研习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他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得罪了蒋介石,被关押监禁数年,但他没有屈服,出狱后,他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
1957年,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马寅初先生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新人口论”, 1958年、1959年,先生的“新人口论”遭到了全国规模的大批判,马寅初先生被横加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帽子和罪名。80高龄的马寅初先生,没有被铺天盖地的批判吓倒,他对照批判文章,审视了自己的观点,坚定地确认自己观点是正确的,是利国利民的,毅然发表《附带声明》和《重申我的请求》,表明为维护学术尊严,坚持科学真理,决不屈服的严正立场。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字字句句,似钢似铁,铮铮誓言,掷地有声,这大无畏的胆略,顽强的意志,犹如战场上拼杀的战士,冲锋陷阵,无所畏惧,犹如上甘岭坚守阵地的战士,精神抖擞 ,毫不动摇。
纵观马寅初先生的一生,不管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先生所关注的是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国计民生。为了国家和民族,他大声疾呼,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不畏强权,为了捍卫真理,他“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新人口论”被批判后,他的一些朋友劝他认个错算了,他坚决拒绝。
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何况,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那就难上加难了。“碎身粉骨不必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的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
什么是骨气?这就是骨气。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马寅初先生就是鲁迅先生所称颂的中国的脊梁。
在被批判的二十年里,先生还一直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曾上万言书,反对个人崇拜,并孜孜不倦地撰写他酝酿多年的重要著作《农书》。
“这百万字的《农书》,现在已经没有了。”女讲解员遗憾地说。
“怎么没有的?”参观者问。
“烧了。”
“谁烧的?”参观者问。
“先生自己。”
纪念馆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我们的心在颤抖。我们难以想象,先生会亲手烧掉自己撰写的著作,于是,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老人,用颤抖的手,在火盆前,一张一张地烧着他呕心沥血写下的稿子……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在那黑白颠倒的大劫难中,先生亲手烧掉了自己的稿子,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啊,辛酸、不平、愤怒、抗争汇集在这位坎坷多舛的老人心头,面对着燃烧的火舌,老人喊出了“真理何在?!公道何在?!”的喊声……
那是一个可悲的年代,那是一个真理被腌割的年代,在这里,我们祈祷,愿那样的年代,千秋万代,永远永远不复再来。
历史是公正的,1979年党中央顺应民心,果断的决定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马寅初先生的名誉和职务,又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这是北京大学建校百年来唯一的一位名誉校长。
马寅初先生对人类,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就是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反复思考提出的“新人口论”。想不到这样的真知灼见,竟遭到铺天盖地的大批判,而且足足批了二十年。
“错批一文,多生三亿”,如果在1957年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时,就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国就会减少人口三亿多。三亿是个什么概念,美国的人口是二亿七千多万,俄罗斯人口是一亿四千五百多万。三亿人的吃饭、穿衣、住房、读书、求业等等,要消耗多少财力、物力?如果我国现在只有十亿人口,我国人民的生活将会怎样?可以说,早就达到小康了。
马寅初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主张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虽然因此蒙受冤屈与不公正待遇,但事实证明“新人口论”是相当伟大的远见卓识。为表彰他在人口学领域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1993年8月19日,首届“中华人口奖遴选委员会”授予已故的马寅初先生特别荣誉奖。
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里,陈列着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有着深刻影响的四十位文化名人的铜像,马寅初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马寅初先生百年后,墓前有一幅挽联写得好: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纪念馆的二楼,摆放着马寅初先生用过的一些家具,其中一张高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高凳的说明是这样写的:1968年马寅初右腿行走不便,每天早晨起来后,他就用双手扶着这个高凳,咬紧牙关,在院里非常吃力地挪着步转圈。为了帮助计数,他在上衣口袋里放了50粒蚕豆,每转完一圈,取出一粒放在另一只口袋,直到全部取完,锻炼才告一段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漫长的坎坷的境遇中,马寅初先生仍能寿享遐龄,一方面得益于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也得益于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持之以恒锻炼身体的方法。
两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得益非浅,马寅初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人格力量,坚持真理的不屈意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仰。
带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汪玉洁代表我们还可以旅游社的参观者写下了“见解超前,有功于国,坚持真理,是中国人的骄傲”的留言。
离开纪念馆时,我们再一次瞻仰站立在庭院里的穿着长衫的马寅初先生的塑像,先生朴实、豁达、坚定、自信的形象,在红灿灿的晚霞中,显得更加英气勃勃,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