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行记
沁园春 过奉国寺有感
冰封白狼河,雪漫八塔山,多少棘城旧事,古刹动经幡。遥忆萧绰过澶渊,庙堂垂帘二十年,只手撑契丹。叹令公泣血,难胜一红颜。
七佛殿,绘飞天,源《阿含》,千载照尘寰。不熄龛前烟火缘,渐远红楼钟声慢,无奈人又换。佛展拈花指,笑点人间。
义县南依渤海,东倚医巫闾山,大凌河横贯境内,地处辽西故道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燕秦设郡、汉武立县迄今已两千多年。
她的第一次辉煌要从风云际会的东晋十六国说起。公元五世纪,横空出世的慕容氏家族定都于此,时曰“大棘城”。几十年间慕容家英雄辈出,仅过了两三代就一举从奴隶社会跨进了封建社会,成为乱世的一支枭雄。
当时北方的霸主是由羯人石勒创建的后赵帝国,作为后赵第二代君主的石虎焉能坐视慕容氏在辽西独大,于是亲率十万铁骑亲征,大军势如破竹直捣王都。公元338年5月兵临大棘城下,后赵大军把大棘城围得水泄不通。那真是“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时势造英雄,年仅十五的少年慕容恪横空出世。(古人说的十五是虚岁,就是十四岁,相当于我们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历史就是这样在滚滚狼烟中被改写。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慕容恪亲率二千骑兵出城突袭,后赵十万大军“互相惊扰,弃甲而遁”,“恪乘胜追之,斩获三万余级。”“赵诸军皆弃甲逃溃,惟游击将军石闵一军独全。”史书上的描写只有这吉光片羽,作为后人,我们实在无法想象这个“不法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是如何实现的,“棘城之战”遂成为了一个游吟诗人口中传颂的传说。
大战过后,燕帝国虽胜,大棘城却已化为了齑粉,慕容氏只好放弃了断壁残垣间的故都,举家南迁龙城(今朝阳)开创了三燕王朝百年的基业;溃败了的后赵帝国引发了多米诺骨牌,几年间土崩瓦解,甚至连羯这个古老民族都被斩尽杀绝;而后赵军中唯一败而不乱的游击将军石闵改名为冉闵,他创建的“冉魏”,成为了北方大地新一代的霸主,他自己也成为了后赵帝国的掘墓人。
大年初四,我与木木驱车过锦州,北行八十余里来到义县。昔日惊天动地的古战场早已无从寻觅,谁又知道这一抔黄土之下埋葬了多少前朝旧事?下了锦阜高速,一座毫无可取之处的北方县城出现在视野中。在加油站和老板攀谈起来,原来此处少有知晓鲜卑人的故事,本地人值得骄傲的地界儿只有一处——奉国寺。
顺着老板指点的方向我们很快找到了被当地称为大佛寺的辽代皇家寺庙奉国寺。原来别处寻不见踪迹的人群都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里,赴约这流传以久的奉国寺庙会。古寺入红尘少了几分古朴与清幽,却平添了几多烟火之情。很快我们就融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随着人流涌入山门。山门、无量殿和后面的大雄宝殿排在一线,前面几间的殿宇根本遮不住大殿的风采,千年古殿呼之欲出。一路走下去,晚清及近代的碑、坊、殿、亭都脱不了粗制滥造之嫌,只有无量殿后的前朝的韦陀非是俗品,但斜杵于地的韦陀杵表明,在明朝,奉国寺已沦落为不能招待云游僧人免费吃住的小庙了。
过了无量殿,甬路两旁的古树系满了许愿人奉上的红丝带,耳边听不到钟鼓钵磬鸣响的梵声,听到的是东北二人转的笑语,只有虔诚信者手中、龛前焚烧的高香仍然散发着辽代的芳香与迷幻。氤氲、缥缈的烟气中一座气势恢宏的佛殿压了过来,和前面的建筑比起来真是大有云泥之别。
大雄宝殿耸立在砖砌的高台之上,雄伟而瑰丽。建筑形式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二十一米,东西长五十五点六米,南北宽三十二点八米,建筑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米。大殿以梁、柱、枋、斗、拱组成,勾心斗角浑然天成。梁枋和柱础上有莲花、宝相花、牡丹花、优昙婆罗花和卷草等纹饰,刀法遒劲有力,实为辽代建筑中极为稀罕之物。殿内墙壁和梁柱上绘有飞天的壁画和佛经的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而其鲜活的色彩至今仍明艳可辨。大殿正中坐北朝南,依次塑有: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舍牟尼、释迦牟尼七尊佛像。七者为谁?过去七佛是也。《大阿含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并不是唯一的圣者,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已有多佛出世。过去九十一劫之前,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先后住世,加上释迦牟尼佛合称为过去七佛。在我国现存的佛殿中,如此七尊大佛并塑一堂的奇观绝无仅有。
辽代的义县早已不是前朝的旧都,为何会有如此恢宏的佛殿建于此地?
其中的故事,从公元953年说起。辽代的义州城(也就是今天的义县),在万众瞩目中一位契丹贵族家的女婴哇哇坠地,她叫萧绰,小名燕燕。如此娇柔名子的主人却被历史无限地妖魔化了,特别是对于从小听《杨家将》评书长大的我们这一代,在《杨家将》中萧绰被唤作契丹萧太后。其实在历史上辽代有太多的萧太后,“萧”,是辽国一个显赫的姓氏。自从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娶了萧家的小女儿述律平之后,皇后必须出自萧家,成了辽国政坛的“潜规则”,就连特立独行的耶律洪基也仍然得娶红颜薄命的萧观音,让“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永远地成为了凄婉的悲歌。
“佘太君出征”、“穆桂英挂帅”、“杨令公血溅李陵碑”、“四郎探母”,杨家将的故事脍炙人口,当然身为大反派萧绰也深入人心,因此“契丹萧太后”成了她的专称。可惜历史上只有萧太后却并无杨家将,萧太后割下了杨业的脑袋还是确有其事的,但佘太君、七狼八虎、杨门女将的故事就纯粹是小说家的演绎了。
历史上的萧绰是辽大臣北府宰相小女儿,自幼便聪慧、美丽。辽景宗继位后,她被选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被册封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体弱多病,有时无法上朝,军国大事大多由皇后萧绰代理。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
萧绰摄政期间,辽和宋之间进行了两次重要的会战。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抓住辽国孤儿寡母的动荡期,大举北伐,准备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其中西路军中有宋朝名将杨业。这就是《杨家将》故事的背景。起初宋军取得很大进展,大军节节胜利,很快收复了涿州、寰州、朔州等地,但东路军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轻率冒进,被萧绰和耶律休哥的大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整个战局从此倾斜,后来名将杨业也在撤退的过程中被活捉。杨业之死的确壮烈,重伤被俘的老将绝食三日而死,从此北宋再无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萧太后成了法力无边的老妖婆而更可怜的北宋元帅潘美也变成了不亚于秦桧的大奸巨。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已逼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方,而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御驾亲征,到达澶渊前线,宋军士气大振。更幸运的是辽统帅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流箭射中,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
残阳如血、尸横遍野,萧绰也无心恋战,双方最终走向谈判桌。辽宋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澶渊之盟”,就此签订。幽云十六州维持现状,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澶渊之盟”是萧太后一生的巅峰。这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此后120年间,辽宋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这也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宋真宗一步退让,导致了幽云十六州“合法”地归属辽国。从此,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了北宋遥不可及的梦想。
“澶渊之盟”过了5年,萧绰长眠黄土。辽朝皇族崇尚佛教,辽圣宗耶律隆绪自称是释迦牟尼转世。而在,耶律隆绪之前恰有五位先祖皇帝,一位摄政的母亲承天太后萧绰,加上自己正是七位。这样,在义州萧太后的桑梓地,临白狼河,处闾山西麓的风水宝地修建奉国寺也就势在必然了。
往事已矣,七尊彩塑大佛如今仍端坐于须弥座上,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九米半。两旁由内向外,一个比一个略小。这些佛像面貌圆润,体态丰盈,庄严雄伟,均衡完整。每尊佛前对立着两个胁侍,高约二米半。东、西两头还塑有天王像各一尊。佛像庄严,天王刚劲,侍从和善,各有特点。
难怪连大师梁思成见到奉国寺大佛也曾情不自禁地赞叹:“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国宝。”
(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