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茵斯布鲁克、列支敦士登和卢塞恩
早上8点钟起床。出了房门,我才发现这是一家异常漂亮的小宾馆。豪华的壁灯,沉重的木门显示出年代的悠久。走廊中的装饰、图画,都带有浓郁的山林狩猎韵味。在一个门廊上面,居然挂着一个带有丫丫杈杈大犄角的鹿头标本。这家宾馆的名字叫SOPORT HOTEL,三层小楼,门面不大,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暗褐色的木头阳台上,满满装饰着鲜花。宾馆的早餐品种丰富,味道也很可口。用过早餐,被告知司机还没有起床,要晚些时间出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和老婆孩子在外面走一走。宾馆的前面是个小小的广场,右面有一家咖啡馆,一家小商店,左面则是一座教堂。教堂很小,白色的墙壁上有一点淡黄色装饰,简单而朴素,褐色的屋顶上,高高耸起一座红色尖顶的钟楼。这个镇子很小,比较宽的路只有一条,就是我们宾馆所在的这条路。顺着这条稍稍有些坡度的路向上走去,过了教堂,看见一条山溪,从教堂后面向山下流去,溪水清澈湍急,水量也不小,估计是阿尔卑斯山上融化的雪水。不过,从我们这个地方,抬头就可以看见朝阳辉映下的阿尔卑斯山峰,峰顶岩石裸露,好象看不到什么积雪。再向前走,转过一个弯,已可看见小镇的尽头,公路陡峻向上,一直通向山的深处。镇子内,繁茂的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屋顶尖尖的山居小屋,小屋阳台上装饰着鲜花,极富情调,很有一点“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的意境。我们掉头往回走,路上行人很少,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这个小镇真的是太小了,大概只能算是个小山村。但是,这一份的美丽、幽雅和静谧,实在是让人心醉。上午9点多钟,全团人马带着行李来到宾馆门前集合,那位意大利的司机却迟迟不见露面。张导连着打了几个电话,最后无奈地说,司机认为昨天收工太晚,现在还需要休息,让大家先在小广场上等候。太阳越升越高,眼看着欧元买来的宝贵时间在白白浪费,联想到疲于奔命的慕尼黑之旅,每个人心中都不觉有些懊恼。清华的周教授对我们说,慕尼黑的步行街完全是维也纳步行街的拷贝,而萨尔茨堡,只是在“音乐之声”的电影中做了一次旅游。这话一针见血,真正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萨尔茨堡是奥地利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霍亨萨尔茨古堡值得细细赏玩,而在“音乐之声”中着意表现的萨尔斯卡默古特湖区,其梦幻般的湖光山色,即便是在美景遍布的欧洲大陆,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了。何况,湖区距萨尔茨堡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此想来,此次舍近求远的慕尼黑之旅颇有点不值。而且,这还没有算上司机因疲倦所浪费的时间。实际上,慕尼黑之旅成了张导这次带队导游的最大败笔,使他在行程临近结束时的评测答卷中丢分不少。当然,这是后话。一直等到上午10点多钟,这位意大利司机才出来,面无表情,丝毫没有一点歉意和不好意思。按照国旅的日程安排,今天是从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经过列支敦士登到达瑞士的卢塞恩。一天要跑3个国家,时间之紧,可想而知。偏偏赶上司机罢工,真正令人恼火。大巴穿过一片翠绿的森林,沿盘山公路向山下驶去。十几分钟后,我们已进入茵斯布鲁克城区。路上,曾看到阿尔卑斯山脚下高高的滑雪跳台,两届冬奥会的举办,使这个地方和茵斯布鲁克名动天下。汽车停在一条大河的桥头。这条河叫茵河,碧浪滔滔,水量丰沛,一直流入多瑙河。茵斯布鲁克是德语译音,意思是茵河上的桥。但我们旁边的这座桥,却不过是一座样式普通的水泥大桥,毫无特色可言。河对岸就是阿尔卑斯山,山脚下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间或露出一两块碧绿的草坪,树林和草坪之间,点缀着三五间白墙红顶的别墅。从河边转身,就走进了茵斯布鲁克的老城。原来,这茵斯布鲁克历史悠久,声名显赫,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及后来奥地利帝国的皇族)的主要住所,也可以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权力与版图开始走向颠峰的地方。老城很大,方石铺地的小巷,幽深狭窄,四通八达。张导带着我们穿过弗利德里希公爵步行街,来到有名的金顶屋。金顶屋是15世纪时,马克西米利安皇帝一世新婚之际,利用一座旧楼改建而成。楼上哥特式穹隆观赏阳台的屋顶,覆盖了2600多片镀金的铜瓦,因此俗称金顶屋。这座大楼位于一个三岔路口,有着金屋顶的阳台就在大门上面的三楼,阳台不太,栏板上饰以浮雕,很像个剧院中的包厢。大楼的一层是略显陈旧的拱廊,上面的白墙上,有三排普通的长方形窗户,每个窗户下有一簇鲜花。整个看起来,这座楼房并不出众,如果不是刻意寻找,恐怕很容易忽略过去。在金顶屋前停留了一会儿,下一项内容却是购物。我们跟着张导又进了一家世奇施华洛水晶商店。这家店是世奇施华洛的总部,规模比维也纳那家大了许多。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布置的色彩斑斓,光怪陆离。楼上楼下挤满了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显见生意不错。我们团大部分人在维也纳已经尽兴,这次购物不多,四五十分钟后,跟着张导集合离去。当地时间上午11点钟,大巴离开茵斯布鲁克,向瑞士方向驶去。我们意识到,奥地利的旅游到此结束。古城茵斯布鲁克中那著名的霍夫堡宫,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上的凯旋门和圣安娜纪念柱,只好寄希望于不可预知的下次了。汽车一开动,张导就开始用电话联系吃午饭的地方。我们的餐费标准,在奥地利是每人每餐6欧元,到了瑞士就变成每人每餐8欧元,因为瑞士的生活水准比奥地利高。所以,午饭一定要在奥地利吃。中午12点钟左右,汽车停在路边一家叫做莲苑饭店的中餐馆旁。这是一个很小的村镇,整洁但不富裕,街边的房子也没有什么特色。但就在这样小的地方,居然都开有中餐馆,中餐在欧洲的影响力,于此也可见一斑了。吃过午饭后,车子不过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的边境。列支敦士登的正式名称叫列支敦士登大公国,是一个夹在瑞士与奥地利两国间,维持君主立宪制的山区小国,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家之一。列支敦士登的海关与国防都委托瑞士管理,货币也是使用瑞士的法郎,和瑞士一样,欧元在这里也能用。汽车停在列支敦士登的边防海关检查站前,张导拿着全体人员的护照去办理两国的入关手续,瑞士的签证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手续很简单,海关人员甚至没有到车上清点人数,检验行李,只在护照上盖了一个入境章,就一切OK。利用这个时间,我们下车看了看,但没有见到什么新奇好看的事物。过了边防不远,就是列国的首都瓦杜兹。汽车停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张导给了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小广场旁边的山崖上,巍然立着一座古堡。这座古堡没有高耸的碉楼尖塔,外观古朴沉郁,不事张扬,似乎显得有点平淡。张导介绍说,这就是列支敦士登的现任国家元首,汉斯-亚当二世大公的居所。还说到,这位大公长期在外经商,每次回到家里,就会升起国旗。我们举头望去,一面列支敦士登的国旗在城墙上迎风飘扬。显见,大公今天在家休息。广场周边有商店邮局,一个小商亭中也在卖着列支敦士登特有的邮票和明信片,我们随意看了看,没买什么东西。当地时间下午3点半钟,大家上车,离开列支敦士登。十几分钟后,大巴已经行驶在瑞士的高速公路上。随着汽车前行,风景愈发优美,让人有渐入佳境之感。路的一边是一条大河,碧绿澄澈的河水,在夹岸的芳草绿树中缓缓流淌,这就是那条惹人情思的莱茵河了。路的另一边,则是舒缓起伏,芳草鲜美的高山牧场。牧场的四周设有围栏,三五成群的黄褐色花纹的奶牛,在草地上悠闲地漫步吃草,偶尔传来一两声清脆的牛铃声。草场中,一般建有一座很大的谷仓,用来储存干草农机。相邻处,则是白墙红瓦,屋顶尖尖的住房,房屋都有着宽大的阳台,窗户和栏杆上装饰着鲜花。更让人称道的是,每个草场的周围,都环以大片青翠葱郁的森林,这使沿途的景物富于变化而更添韵味。一路行来,风景在在,皆可入画。到过瑞士的人,无不称赞瑞士的风光秀丽如画,并世无两。我们刚进瑞士,就开始对此有了深切体会。一路上美景相伴,80公里车程丝毫不觉得疲劳枯燥。当地时间下午5点钟,我们进入瑞士声名最著的旅游城市——卢塞恩。卢塞恩是个依山旁水,风景迷人的小镇。国内有的旅行社译作琉森,不知为什么,到现在也不能统一。我总觉得,卢塞恩这个名字自然流畅,更带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读来似也顺口一点。游览的第一项内容是乘坐卢塞恩湖的游船,这是一个自费项目,每人25欧元。已经快到下班时间,汽车一直开到卢塞恩湖的游船码头,所幸码头正有一艘空船。等大家涌到后甲板上坐定,船已徐徐离开了码头。这艘游艇不大,后甲板是主要的观景平台,舱里有一个小卖部。船上除去7,8个别国的游客,就是我们旅游团的30多个人,地方并不显得拥挤。靠着船舷坐好,大家方始气定神闲地欣赏起卢塞恩的湖光山色。船的左边是卢塞恩的老城。老城背倚着青翠的山坡,各式各样圆顶的,尖顶的宫殿和大厦,起伏错落,依次向上展开,极象一幅立体的古城风情画。两座挺拔清秀的高塔,并峙而立,那是卢塞恩的标志,俗称双塔教堂的霍夫教堂。过了古城,林木葱茏的青山一直伸展到湖边,并沿着湖滨迤逦而去。高高低低的绿树环绕着一块块鲜嫩碧绿的草坪,草坪上座落着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别墅。张导告诉我们,那些都是造价千万美元的豪宅,在此居住的,是世界各地的亿万富豪。说的和听的,都有那么一点艳羡之情。再往前走,到了湖的开阔之处。俯身看看水面,湖水碧透清澈,一眼就可看到湖的深处。这时,老婆到小卖部点了一杯咖啡,一个冰激凌,给我则买了一樽啤酒。举杯在手,意兴陶然,湖光山色更添韵致。柔风中游目四顾,波光粼粼,一碧万顷。不知为什么,心中忽然冒出一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古文。此情此景,真有一种虽非天上,亦异人间的感觉。观风赏景之时,能够喝上一杯啤酒,那感觉真是太好了。三样东西花去20多欧元,其价不菲,旅游团中没人效仿。卢塞恩湖不大,20多分钟后,游艇沿对岸折返。对岸的风景中,背景中增添了阿尔卑斯山的巍峨峰影。船到码头的时候,忽然听到岸边的呼喊声。仔细一看,原来是团内一家没有参加自费游湖的几个人,在向游船打招呼。这一家也真不容易,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和两个老人。自费项目每人合计300多欧元,五个人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好几个自费项目,他们都没有参加。虽然在老城里漫步也很有意思,但是,说句心里话,不乘坐游艇在湖上一游,你真是很难以深刻体会到卢塞恩湖光山色的真谛。一方面,大家真心为他们惋惜,一方面,也为国人活的艰难而扼腕。离船上岸,跟着张导穿过两条小巷,来到有名的狮子广场。隔着一潭碧水,有一堵断崖。断崖上的石窟中,卧着一头身中标枪,奄奄一息的巨大石狮,表情痛苦而绝望。这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杜乐丽宫牺牲的瑞士卢塞恩籍雇佣兵,由丹麦雕刻家伯特尔·托伐尔德森制作的雕像。马克·吐温曾称这只狮子,是世界上最让人悲伤和感动的一块石头。 这个广场不大,内容也很有限,如果顺脚捎带看看,也还不错。若是耗资费时,专程来访,则未免有点不值。在石狮前呆了10分钟,张导把队伍带进了附近一家钟表店。这家钟表店规模不大,除去钟表,还卖瑞士军刀和一些纪念品。我们团内,有人买了军刀和一些小的纪念品。价格昂贵的瑞士名表则无人问津,看来,这个团也是工薪者居多。从钟表店出来,已是当地时间将近晚上8点钟,该吃晚饭了。张导本想带领大家找一个当地特色的餐馆,走了两家,最低消费也要超过每人8欧元的团队标准。无奈之下,只好仍带领大家去他熟悉的中餐馆。就在我们跟着张导穿街过巷寻找餐馆时,一阵急雨从天而降,情急之下,连路边的街景也忘了欣赏。我们到的这家中餐馆规模不小。二楼上,十几张大圆桌密密排开,吃饭的都是中国人。看来,是个主要做中国旅游团队生意的中餐馆。有几张空的圆桌,已经摆好餐具,据说定餐的一个团队还没到。仗着张导和老板认识,我们来了个捷足先登。果然,刚刚吃完,就有一个中国的旅游团又上楼了。吃过晚饭,雨也停了,张导准备带领大家去找旅馆。这时,忽然有人提出,还没有见到行程单上提到的卡贝尔廊桥。张导恍然大悟,带领全团人马,转了一个弯,又来到了湖边。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湿润,湖水碧蓝如洗,对岸的群山青翠欲滴。让大家兴奋不已的是,青山上空飞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弯弯,给这如画的湖山更增添了几许妩媚,真是良辰美景,画图难足。我们站在罗伊斯河河口处的一座混凝土大桥上,从这里向罗伊斯河上看去,眼前就是名闻遐迩的卡贝尔廊桥。这是一座经历了将近7个世纪风雨的木制长桥,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木结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瑞士联邦的标志之一。河里伸出的一根根木柱支起桥身,桥身上有半人高的木板作为护栏,褐色的栏板上装饰着一排五彩缤纷的鲜花。栏板上竖起一排木柱,撑起褐色的廊顶。整座桥有200米长,带着两个转折,如长虹卧波,横跨在罗伊斯河上。这座桥结构简单,朴实无华,但是,那种古朴、稚拙的风韵,却让人久久回味。桥远端的河中,矗立着一座巨石砌成的圆柱形古堡,上面是褐色的八角形尖顶。据说,这座古堡叫做水塔,也曾作过监狱档案馆和金库。古堡紧靠廊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看似浑然一体,却又相映成趣。廊桥后面,一座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教堂,高高耸起了两座洋葱头式的穹顶。这三组建筑,加上前面罗伊斯河的粼粼碧波,后面阿尔卑斯山的远峰近影,构成了一幅古意盎然,气韵生动的绝妙图画。在这幅图画前,我们结束了难忘的卢塞恩之旅。坐上大巴,已是晚上8点半钟。汽车离开卢塞恩,又走了四五十分钟。茫茫夜色中,似乎经过了一个弥漫着浓重牛粪气味的小村庄。直到天完全黑透,才停在一处偏僻的旅馆前。这个旅馆不小,三四层高的楼房有四五座,前台的大厅宽敞明亮,好像正在搞一个化妆品的促销活动。进入房间后,发现这里的房间宽大舒适,设备齐全,细节周到。说实话,这是我们到欧洲以来,所住过的最好房间。所以,虽然地方偏僻,大家也算心满意足了。
(照片26 阿尔卑斯山中的小镇)
(照片 27 茵斯布鲁克老城风貌)
(照片 28 卢塞恩霍夫教堂双塔 )
(照片 29 卢塞恩湖边的豪宅)
(照片 30 卢塞恩的卡贝尔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