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世桃花源
下了车,又踏上这座桥,与五年前没有一丝变化,只是桥下的流水不见了,露出河底的石块。村口的两株古树更茂密了,四百余年的红杨与银杏,被视为牛形村落的一对牛角,遮天蔽日的。
宏村,一直是记忆中精致的黑白片,翻出来看,依旧有淡淡的墨香。2008年8月11日,再次来到宏村,是为了释放相思之苦。又见南湖,荷花迎风而展,对岸,黑白古居临水而泽,依旧风姿绰约,俨然一副中国水墨画。翠柳绕提,南湖碧水清波,安静美丽,依然故我。光阴,好像未曾从这里经过。贯穿湖心的堤坝上饰以拱桥,踏桥入村,置身世外。不见游客,村子里幽静又失落。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我却逃离到这里,真是好时机。我们的住处是一座四方大院,绿树繁花,院中有盆景鱼塘,清净无声。吃住行都从容不迫,没有人,这个世界就没有了竞争。要知道,宏村小有名气,一年四季游客如织。午饭后,跟着导游走,没有其他游客,我俩独享这一路的历史光阴。从南湖书院到精雕细刻的承德堂、承志堂,一次次沉浸在古文化的美妙中,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听这些故事,但是,感受如新,犹一双丝手,十指轻柔滑过,安抚我的心灵。那些四方桌、长匾额、木雕花、石镂刻、古木门楣,一直都散发着温婉的书香;家家户户的天井、青石板、美人靠、回廊、金鱼塘、花草……一砖一瓦,家的温暖代代传承。当年风光无限的徽商,身经繁荣尘世拼杀后,一一返乡荣归故里,身披尘埃落定的沧桑,在大彻大悟之后,才有了宏村的风雅、清瘦、安宁,有了内在韵味之所在。那些遁离风月红尘的透彻与感慨,表现在宏村的建筑结构风格上:内敛、内秀,更有匾额为据: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而当前大千世界中,更多的人弃安宁而追逐黄金,灯红酒绿中,内心笃定的人已是稀有动物。物质的虚荣懵惑了人心,真的没有几个人可以逃得出。面对浮华诱惑,谁肯冷眼旁观,谁能不纵身而跃。月沼,魂牵梦系的空间,痴痴地不动,坐等天上的满月落入了人间的半月。传说,在村子修建池塘时,一位嫁入宏村的才女力主半月池塘,劝阻族人万万不可将月塘挖掘满月形,花开则落,月圆则亏,而追求“花未开、月未落”的意境。月沼,几百年来,镶嵌在徽式古民居群中,与马头墙、白墙黑瓦相映成辉,恰似内心深处一道洁白的月光。第二天,六点出发,月沼,已很是热闹,正在岸边洗衣服的村妇热闹地说笑着,一对大白鹅在塘中晨练,几个学生做成一排画画,半月的湖面波光粼粼,黑白民居个性地伫立着,透明的光线照在大地,晨日薄霭中,都是金黄色,这一刻无比珍贵。我端起相机,将这黑白片的超然永远保留,收纳当下这黑白水墨的意境,体味飘渺与空灵的深邃,并随之而去。一位正在洗衣的老大姐忽然对我横眉冷目,把我拉回现实令我不知所措,原来,她认为我的镜头在拍她。我放下相机,无地自容。我忽然发现,几千年来,古代智者修炼的文化精髓早已灰飞烟灭,这白墙黑瓦只是空壳。我不知道,那些百善礼贤的思想能否流芳万世,又重新流到我们的血液当中。有时候,看到古黟的这副楹联,又好像能远离尘世,找到仙境桃花源。这幅楹联是这样写的:静以修身信以养德,交不遗旧言不宠华。让我们都来修生养性吧!
(南湖 荷花)
(临水而居)
(惊喜的月沼)
(气势的大门)
(规矩的八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