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行:衡阳——石 鼓 书 院
长沙至衡阳的列车基本上都在湘江边行驶,我看到了宽阔的湘江,看见了高出湘江水面不多的公路、铁路沿线的城市乡村,体会到了每年湖南防洪工作的艰巨。因为5377次列车晚点半小时发车,一路上就要让其他列车,到达衡阳比预计的晚了一个多小时。在华天酒店住下后,冒雨打的参观石鼓书院。石鼓书院前是一个小型的开放公园,塑有七贤群像,所谓七贤是指李士真、朱熹、黄勉斋、张栻、李宽、韩愈、周敦颐。石鼓书院曾被范成大、马端临等归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古代书院”即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事先曾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由于1938、1944年书院两次遭日飞机轰炸后未修复,当时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以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代之。2007年衡阳市新建了石鼓公园并按照清代样式重修石鼓书院。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196年的历史。当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石鼓之名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进入石鼓书院,先经过禹碑亭。亭中的禹碑是新刻的,对比岳麓山上的宋刻禹碑,这里的碑文字体显得更加圆润。据记载,禹王碑源出南岳衡山,岳麓山的碑是宋代时人们从衡山拓来的复制品。禹王碑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传说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据史料记载,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字。因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难以破译。据说著名历史学家、甲骨文专家郭沫若钻研其拓本三年仅识得三字。而且,被破译这三个蝌蚪文是否准确至今还尚无定论。在文物保护界,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古往今来一直有人在寻找禹王碑原碑。出自清代岳麓书院的著名湖湘学者王夫之(1619-1692)就是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因为下着大雨,天色又较晚,参观的人只有我一个。因为新修的原因,我感到古代书院的气息不浓,比如,众文人塑像被涂得金光闪闪我就不喜欢。在合江亭上看蒸湘交汇完全只是烟雨蒙蒙。匆匆浏览一遍我就结束了参观。查了一点文史资料,以弥补实地观感。唐顺宗永贞元年(805)韩愈由广东至湖北,道经衡州,齐映在石鼓合江亭宴请韩愈。韩愈为此亭作此诗:“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复谁论,丑声日已播。中丞黜凶邪,天子悯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淹滞乐闲旷,勤苦劝庸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尘泥涴。”宋•朱熹《石鼓书院记》:石鼓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故有书院起唐元和间,州人李宽之所为。至国初时,尝赐敕额。其后,乃复稍徒而东,以为州学。则书院之踪於此,遂废而不复修矣。淳熙十二年,部使者潘侯始因旧址列屋数间,榜以故额,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未竟而去。今使者成都宋侯若水子渊又因其故益厂之,别建重屋,以奉先圣先师之像,且纂国子监及本道诸州印书若干卷,而俾郡县择遣修士以充入之。盖连帅林侯栗诸使者苏侯诩、管侯鉴、衡守薛侯伯宣皆奉金费赍割公田,以佐其役,逾年而后落其成焉。于是宋侯以书来曰:“愿记其实,以诏后人。且有以幸教其学者,则所望也。”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为学,往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而为政者,乃成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岳麓、若白鹿洞之类是也。逮至本朝庆历熙宁之盛,学校之官遂遍天下,而前日处士之庐无所用,则其旧迹之芜废,亦其势然也。不有好古图旧之贤,孰能谨而存之哉?抑今郡县之学官,置博士弟子员,皆未尝考德行道义之素。其所受授,又皆世俗之书,进取之业,使人见利而不见义,士之有志为己者,盖羞言之。是以常欲别求燕闲清旷之地,以共讲其所闻而不可得。此二公所以慨然发愤于斯役,而不敢惮其烦,盖非独不忍其旧迹之芜废而已也。故特为之记其本末,以告来者。使知二公之志所以然者,而无以今日学校科举之意乱焉。又以风晓在位,使知今日学校科举之害,将有不胜言者。不可以是为适然而莫之救也。若诸生之所以学,而非若今之人所谓,则昔吾友张子敬夫所以记夫岳麓者,语之详矣。顾于下学之功有所未究,是以讲其言者不知所以从事之方,而无以蹈其实,然今亦何以他求为哉!亦曰:养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几于将发之际,善则扩而充之,恶则克而去之,其亦如此而已,又何俟于予言哉!诗词宋 范成大古磴浮沧渚,新篁锁碧萝。要津山独立,巨壑水同波。俎豆弥天肃,衣冠盛事多。地灵钟俊杰,宁但拾懦科。清 岳宏誉山形如鼓峙江边,旧有朱陵洞口仙。胜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贤传。云中雁寺国青嶂,村里虹桥隐画船。千载渊源勤仰止,登楼一望意悠然。楹联左宗棠题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亦有此联):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开百粤,看群贤事业名山。阮元 题衡州石鼓书院联:此真净绿唾不可;我实薄才歌奈何。

(七贤群雕)

(石鼓书院)

(禹碑亭)

(禹碑蝌蚪文)

(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