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做图片的链接,但这里好象不行,只能作罢。欢迎来我的博客:http://gumbase.spaces.live.com/
上海徐家汇公园
2007年6月23日,上海的气温升到了近35度。上午8点多,我在徐家汇公园边看边拍了一些照片。
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2000年开始建设,2003年底竣工。
徐家汇公园的卫星图。公园的平面布局形似上海市区版图:弯曲的黄浦江、古老的城厢、现代化的高架桥……又像翻开了一本记载上海变迁的历史画册:远古的田野、明清的城廊、租界时期的建筑、象征民族工业的烟囱……为了见证历史,徐家汇公园在原址上保留了有着72年历史的大中华橡胶厂的“大烟囱”和中国唱片厂一幢其前身为英商百代公司的“小红楼”。
公园设计得很仔细,还竖了一片供盲人触摸的指路牌。
这是公园边上的一家粤菜馆,太早了,没有客人光顾。
这就是有着72年历史的大中华橡胶厂的一根大烟囱,
大烟囱底座上有几幅浮雕,这是反映橡胶厂旧貌的浮雕,左上角有轮胎,右边有烟囱。
这是反映唱片厂旧貌的浮雕。
公园内有几处雕塑。这个古代武士扛的是什么?像是一头牛吧。
这个铜雕名为“新一代”,作者是美国的Manuel Carbonell,创作于1988年。
这个雕塑比较抽象,应该是一个女人的造型。
这座名为“希望之泉”的作品是法国马赛市于2005年5月31日赠于上海市的,由法国雕塑家Daniet Chotard创作。喷泉每天定时开放。
公园广场边放着几组石磨,暗示着时间的久远吧。
公园里的绿化不错,这是“中日友谊纪念林”。
这是合欢道。
合欢树正开着梦幻般的花。
公园里的绿地是由一些公司单位认养的,这个方法比较好。
早晨8点多,公园里的人已经不少,这是晨练跑步者。
这是在修理椅子的工人。
这是一个舞剑者。
小朋友在湖边喂黑天鹅。
养鸟老人边赏鸟边吸烟,好不优哉悠哉。
好几个小学生在玩旱冰,全副武装,非常像模像样。
儿童乐园永远是儿童的最爱之处。
公园休闲区一角。
昨天没有看到这位“地书者”,这张照片是2年前拍摄的。据说这位老人每天都在公园里以水瓶代笔地书,以此为乐。
这是有关部门在搞禁毒的咨询活动。
公园一角有一个免费篮球场,有人在练习投篮。
原来这个周末这里将举行“海尔NBA篮球选秀活动”。
这是公园里著名的“小红楼”——中唱小红楼。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加之购进留声机后,还可省去请堂会的费用,就这样,“时髦 + 经济”的海派模式使留声机在上海时尚家庭中迅速普及开来。
其后,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1921年,东方百代购下徐家汇路1434号地皮(现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是国内最好的一所录音棚),从此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历史,Pathe(雄鸡)商标风靡中国和东南亚,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当年“百代”邀请艺人进棚录好母版后,送至境外生产再返销国内。最初的一批唱片,其内容都很本土化,与EMI今日的选择标准颇有不同。比如,《夜来香》等经典歌曲都是在这里录制的,并从这里传出了蝴蝶、周旋、王人美、龚秋霞、白光等“上海小姐”的歌声。
1949年以后,中国唱片厂改组,继续生产在国内堪称一流的胶木唱片,厂内还设有老唱机的修理部和唱片调剂处。到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一直到2001年徐家汇公园二期工程开工,唱片公司才被迫动迁。
以前的红楼并非如今的红色,而是外墙水泥呈灰色,但一眼看去就很大气。楼道呈左右分开转折而上,楼道很宽,大约有2米多。历经80多年风雨,楼板却基本不变形。这幢小楼曾是百代公司的中枢神经。底楼作录音及招待之用,二楼是编辑室。三楼是公司老板的起居和卧室。在底楼的墙上至今还挂着一个录音须知细则的镜框,落款是1983年,可以想见原来的录音室一直到那时依然在使用。红楼的东侧一大块地方,就是以前中唱大录音棚,这个当年号称全亚洲最大的棚,曾吸引了不少音乐名人前来。
现在的“小红楼”为清水红砖墙面,转角设有隅石,朝向花园底层的为柱式敞廊。“小红楼”是红色曲面坡屋顶,带老虎窗,屋顶出檐较大,檐下设斜向木支撑。
仔细看看“小红楼”的阳台、落地门窗,还有窗上的花饰,设计得十分精美。
现在这座“小红楼”是一家西餐厅,一到就餐时间这里就热闹了。
“小红楼”进门处,左上的铭牌上写着“百代公司旧址”,右上的铭牌上定着“优秀历史建筑”,右下则写着“中唱小红楼”。中唱公司大门右边,以前曾是中唱门市部,里面品种不少,尤其是胶木唱片,是唱片收藏者的最爱,不但乐迷常来淘碟,连远道来录音的港台歌手音乐人都时常露面。再过去大约五六十米处,以前是一幢沿街小楼,1986年中国第一本流行音乐杂志《音像世界》就在这里诞生。
有意思的是,在“小红楼”门口的玻璃柜内,陈列着一台刻纹机——立体声翻片机,这台机器由西德Neumann公司制造,型号为VMS80。
立体声翻片机主要由立体声刻纹放大器和刻纹机组成。来自磁带模拟电信号,先经过立体声刻纹机放大器予以放大,然后经放大后的输出信号输入至刻纹机的刻纹头。
随着信号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刻纹头在胶片工作不同的纵向与横向运动,从而刻录出无数条载有音乐信息深度与宽度均不尽相同的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