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上,川报集团推出的开发大邑安仁镇中国最大的老公馆群落项目备受关注,咨询者络绎不绝。
此前一天,瞄准文化旅游演出市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乐《藏谜》,则拿下百万订单。
两件“喜事”,关键词都是文化旅游。
第三届西部文博会,四川推出80个文化项目,文化旅游类就占60多个——
80%,打破传统
今年,我省推出的文化项目与往年大不同,里面蕴藏着一个信息:文化产业打破传统模式,“预谋”新的增长点。这个点就是文化与旅游联姻。
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告诉记者:“80%的招商项目都在‘所属行业’中填写了‘文化旅游’。”3年来,四川逐步从以新闻出版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行”,正努力寻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记得2005年的首届四川文化项目推介会上,我省拿出了205个文化招商项目。“205个中,新闻出版是强势行业,推出34个就签约16个。相反,文化旅游类与网络动漫及其他项目,一共才‘嫁’了7个。”省文化厅产业处副处长邓涛说。两年前,文化旅游在四川还是文化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更多的投资商还在掂量新角色的市场分量。
去年,四川参加第二届西部文博会,文化旅游有了做大的苗头——168个项目,文化旅游占近50个,比例接近30%。业内认为,两年的能量蓄积,四川文化旅游进入了发展期,就连从事新闻出版的不少集团、企业也大步跨进文化旅游业。
90%,青睐民营资本
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上,一本《四川省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发到各个代表手中。每年招商引资都会有这样一本册子,但今年这册子有些变化:文化旅游类要招的90%都是民营资本。
邓涛告诉记者,目前招商的三星堆国际演展中心、舞剧《康定情歌》等,在“接受资本类型”一栏中,大都写着“非公有资本”,而且都标明经营方式为“独资”。邓涛说,这类项目都有明确的文化特征,也都有明晰的旅游载体,回报点比较容易把握,可控性较强,容易吸收民间资本。
有关人士认为,从前期的运作看,民营资本的介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文化旅游的活力,成都锦里、洛带古镇、正在上演的《藏谜》等都是很好的个例。
邓涛认为,目前旅游消费正处于升级换代,投资加快,市场越来越成熟。这样的背景下,民营资本进入,能较快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1+1>2:大势看好
“四川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为文化资源搭建了一个发挥功能的新平台!”窦维平说,四川还有不少养在深闺的文化资源,它们像从前的藏族原生态歌舞一样,只是一个地方的热闹。“藏族原生态歌舞有了《藏谜》后,北京、上海等地的人都见识了它的魅力,明年驻场演出会有更好的生意。”
内蒙古文化厅产业处邬少军认为,文化与旅游各有特点,联姻后发挥各自优势,会把文化产业带向又一个新平台。
四川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会不断加大。10月,旅游展演要在全省拉开帷幕,许多演出将会公开露面,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我省还在全力准备俄罗斯文化旅游节,希望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能借此找到国际市场。窦维平坦言,现在要摸索文化旅游发展的最佳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