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澳洲行之三:布里斯班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D6

今天早晨要搭11点的飞机从悉尼去布里斯班。因为之前在网上预定的时候对自己吝啬的紧,唯有这趟航班是最便宜的了。

苏照例还是把我送到Liverpool火车站,只不过今天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又见面。

转了二趟火车,到达悉尼机场国内候机厅。因为是搭乘国内航班,办手续的时候,粗心的地勤小姐还没等我的护照拿出来,3分钟就搞定了。

只是这厢快了,那厢却慢了——Qantas又误点了。好在飞机上的澳洲小红苹果(Batlow)清脆香甜,口感独特,非常好吃,问空姐多要了一个,以示对误点的补偿。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布里斯班机场。出了门,一眼就看到机场转驳市区的火车Cityrail的站台。根据我预定的旅店

Brisbane City Backpackers网站上的信息,搭乘火车到Roma街,再走上百来米就可以找到他们旅店富有特色的橘黄色房子了。

从火车站出来,发现这里的街道很宽,可是行人却少的可怜。按图索骥,很快找到网上说的橘黄色房子,发现这里的人气倒是出人意料的旺,晃来晃去的全是一张张年轻飞扬的脸,我几乎都怀疑自己可能是这里,包括职员在内,年龄最大的人了。

年龄最大的人要了张最便宜的6人房的床铺。稍事整顿后,发现时间无多,于是赶快出门。

顺着Roma街,拐到George街,再走上几步,就到了布里斯班最热闹的Queen St Mall。这里好热闹,一边是宽阔的步行街,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地下火车巴士的转换隧道,这使得这里摩肩接踵,让我简直怀疑大概集中了一半的布里斯班人口。街中央是些卖小吃和工艺品的小亭子,以及供游人休息的石凳,那里坐满了打扮新潮的年轻男女,谈笑风生,非常有点台北西门町的味道。

Queen St Mall的另一边是横跨

Brisbane河的Victoria桥,桥前面一边是造型现代的布里斯班图书馆和客户服务中心,另一边是Victoria时期建筑风格的前财政部大楼(Former Treasury Building)。

穿过图书馆前的广场,走上宽阔的Victoria桥,

Brisbane河二岸风光尽收眼底。北岸是集中金融商贸的高楼大厦,而南岸则是休闲轻松的公园和游船码头。

才过桥,没走几步,就惊喜的看到一座充满东方风格的小园林,走近一看,发现它是为纪念在布里斯班召开的1988年世博会而建的,徜徉在尼泊尔风格的金色镂空雕花庙宇和日式的小桥流水间,一转头又看到河边高挂着的一长排带有中文烫金大字的红灯笼,真的让人连连感叹。

回去的时候,从Melbourne街看河北岸的Motorway,有点象从厦门过海去鼓浪屿的车行大桥,假想如果在这里塞车,心情肯定好过堵在灰色天空下的上海空中停车场——高架路上。

走回旅店时,经过

Brisbane Transit Center,发现楼上有一个Food Court,脑中马上想起梅陇镇底层大食代里的热气腾腾和琳琅满目,欣喜的跑上去。

可是上楼放眼一望,就让我兴趣顿失,所谓Food Court主要是这么几家:麦当劳,肯德鸡, Hungry Jack(就是美国的Burger King),Pizza,再就是卖饮料和冰激凌的。

转了一圈,突然看到一件很小门面的日韩式快餐店,大喜,点了份日式吉列猪扒饭,虽然有点象飞机餐,可是有饭,生菜,黄瓜和酸菜,总算平拂了一下满是汉堡味道的胃。

回到旅店已是晚上8点半,发现这里热闹非凡,不禁开始好好打量起来。二楼的厨房非常大,中间二排液化气灶台,估计有8-10个之多,四面靠墙摆的分别是冰箱,橱柜,料理台,洗涤池,此时正有七八个人在热火朝天的做饭煮菜,有煎牛排烤肉的,切蔬菜香肠的,拌色拉奶酪的,煮咖啡的,规模相当于国内某中型饭店大堂后面的厨房了,简直让我看傻眼。

不过幸好在后来的旅行中,我开始对此习以为常。通常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在澳洲旅行的时间非常长,所以不用怎么赶进度,澳洲的旅店大多备有设备齐全的厨房,而且不用额外收费,另外澳洲除了些大城市餐厅比较集中外,其他沿海或者内陆小城镇外出就餐并不怎么方便和经济,对才从学校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讲,旅游预算有限,所以难怪自助式厨房在澳洲这么普及了。澳洲遍地都有的Coles和woolworth大超市,使的这里旅行的年轻人人守一个印有超市名字的颜色鲜艳的大环保袋,背着切片面包和果酱满澳洲跑。

厨房外连着休息室,有饮料零食售卖机,餐桌,沙发,电视机和上网接口,许多人在这里看电视,杂志,吃饭,玩电脑的,好不热闹。休息室的另一边是旅店提供的四台可以免费上网的电脑,令人叫绝的是墙边一溜座椅,让人排队等电脑时,可以看电视消遣。

休息室外是一个露天阳台和一个小的屋顶泳池,三三两两的人在那里用餐,聊天,吹风或者远眺夜色中灯火璀璨的Victoria桥和

Brisbane河二岸。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一楼酒吧外的院子里人群拥挤,酒吧里节奏强劲的舞蹈音乐声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

这实在是家很地道的背包族旅店,可以充分体现出澳洲的自助游发展的相当成熟。

上网回了几封邮件后,就回房冲凉,准备睡觉。楼上男女公用的洗手间和冲凉房很宽敞,一点不用等,随到随用,而且设计合理,干净整洁,实在是让人由衷赞叹。

回到房间,爬上木格床,这里虽然是6人间,可是地毯铺地,中央空调,灯光明亮,让我在一阵赞叹后,很快心满意足的睡着了。

唯一遗憾的是,据LP说周一至周五晚上,南岸公园里有夜市,想必是灯火阑珊,热闹之极吧。

D7

7点起床,7点40坐在二楼露台上吃早饭,8点出门。

顺着我昨天想好的路线,先跑去

Brisbane Transit Center,在那里的火车站售票处买了张可以坐到黄金海岸的1-15区的日票,因为今天是周六,所以那张日票就是off-peak ticket,所以价钱就非常便宜,然后再去Queen St Mall前的一条街上搭乘430路巴士去Lone Pine 考拉保护中心(445路巴士站在斜对面,二者发车时间略有分别),这样只要给司机看看我的日票,就不用再买了。

我常为自己赚到些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

周末早晨的头班车上几乎没有什么乘客。不过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已经聚集着一大群戴着头盔准备骑单车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淘气的听老师训话,不禁想起自己在午夜时分的香港岛骑单车环岛玩的情景,那是在2003年,那一年发生很多事情。。。

汽车穿过景色秀丽的

Brisbane河,有人在划艇,明黄色的小艇象只小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掠过。河边草坪上孩子们在玩足球。这是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早晨。

这里的乘客下车,都礼貌的同司机说再见或道声谢,感觉司乘关系和谐,于是入乡随俗。联想到中国人多车少,司机忙乘客怨,估计短时间内这方面的和谐社会不容易建立。

Lone Pine 考拉保护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考拉保护地,除了考拉外,园里还有许多其他动物,品种相当丰富,尤其是禽鸟类,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看到有着绚烂羽毛的各种鹦鹉,粉红,青色,金黄,雪白,颜色多的几乎可以同热带鱼相比,名字除了我们熟知的Parrot外,还有 Cockatoo和Lorikeets,此外,还有有着笑声般鸟鸣声的Kookabura和不同种类的鹰。

与堪培拉看到的动物园相比,这里特别的有(一)农家动物,比如可爱的猪,毛茸茸的小鸡,温顺的羊;(二)sheepdog,半羊半狗的模样,不过并不是人工有意杂交的结果,而是自然的产物;(三)终于看到动画片中的那只老爱夸夸其谈的Cassowary,有着遍而宽的嘴,漂亮的头冠和尾部羽毛。另外,又见到了袋鼠,Emu,Dingo,Echidnas,Wombat,鳄鱼,还是感觉挺高兴的,甚至包括那些滑不溜机的爬行动物。

这里的主角,考拉,因为以桉树叶为食,而树叶中含有镇静成份,所以考拉每天花近19个小时在桉树上睡觉。尽管园里根据考拉性别年龄,分了男女老少几个区,可是绝大部分都是处于同一种状态——昏昏沉睡中。于是捕捉他们可爱的睡觉姿势成了我看它们的一大乐趣。最后终于怀抱到一只已睡醒的考拉,“咔嚓”一声留个纪念。

不过也有遗憾,久闻大名的Tasmanian Devil出国考察去了,所以没看到。

中午时分,搭巴士回到布里斯班市里,在那里转火车去Nerang,那里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黄金海岸中的一段,也是名声最大的一处,Surfers Paradise海滩。站台上等车的时候,我向一位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确认发车时间。那位女士态度热情,看到我找车票时掏出满裤兜的零钱票据,幽默的警告我轻易不要露财,还好心找了个绿色的塑料票夹让我放火车票,最后祝我一天好运,让人感觉非常愉快。

12点27分火车由Roma街站开往Nerang。车上坐我对面的是一个澳洲老太太,黑色宽檐帽,黑色针织短袖上衣,长及脚踝的红色小花长裙,一双红色平底皮鞋,颈上是一串棕色的珠链,仪态端庄,气质优雅,原以为“冷”的很,可是哪知回答邻座小女孩问题时,却态度和蔼亲切,让人很有好感。

1点40分火车到站。出站右手边就是去海滩的巴士。巴士开了大约半小时,沿途经过大片的Golf球场,有着悠闲牛羊的牧场,热闹的Pacific集市,Coles大超市和豪华的赌场酒店。下车走5分钟,就是海滩。一路上看到这里几乎全是面海的大栋公寓,出租渡假房间的广告随处可见。

黄金海岸得名是因为这里的沙细且色泽金黄。Surfers Paradise海滩的海岸线非常长,几乎望不到尽头,这里更是因海浪大而出名,来玩冲浪和看冲浪的人很多。虽然今天天气阴沉,看不见阳光中海的美,但却更可以领略海的力量,那层层翻滚而来的海浪,代表着一种暗涌的力量,是自然在人面前展露出来的强悍气势。海水拍起之处,蒸腾起一层水雾,让很天边的青山给人一种海市蜃楼的错觉。

在沙滩上坐下来,抓一把身边的细沙,感觉着它们从自己的指缝间流走,面对大海,想起从小就被教育“比大海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成年后学到了“Forget & Forgive”,可是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喜欢不断的挑战每个人的极限。人生苦短,可是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的时候,会更觉得的迷茫和痛苦。总以为自己一把年纪,可是回首望时,却发现原来是两手空空,可能都不曾真正拥有过些什么,心中感到极度的失落。好在我现在明白,至少在这个世界的一角,有个人不离不弃的守候着,虽然我从不相信“永远”,可此时此刻,我相信。

这里沙子的手感很好,象极了小时侯父亲做的加了砂糖的炒麦粉,自己老是嘴谗的偷偷吃一口。手在沙上划过,看到以前的痕迹在手下消失,很想祈盼人生可以如这沙一般,可以总有新开始,可以轻易的改写过去和重新选择未来。

晚上回去的时候,在Queen St Mall一家新开张的中国餐馆里吃到了我喜欢的“干炒牛河”,感觉好了许多。可能我这样的人,伤感总是很容易被其他的诱惑驱走,典型的物质主义者吧。

回到旅店,照例排队上网,然后洗澡写日志,与同屋的几个欧洲女孩聊天,不过拒绝了她们“出去喝一杯”的邀请,因为明天一早,我要搭7点半的飞机去凯恩斯。

(附图:可爱的考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