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赏花,寻春天
春游、夏泳、秋登高,是我多年来保留的节目。刚感受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归来,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在阳春三月的下旬,我终于按捺不住了,便约了三五知己踏上春游之路。登上了开往扬州的列车,因为不是特快列车,所以经常要临时停车让特快车先过。一路上大站小站、还有不是站的站都停,坐到人懒洋洋的,经过了22个小时(听说是误点2小时),终于到了黄山站,我们也就下车了。出了车站,就打“的士”到了置业大酒店,放好行李,吃过早餐,我们就坐车去了歙县的石潭风景区。来到山脚,只见一批批的背包族,背着大包行李从山上下来(看上去像是露营者),我们虽然没有露营的背包,但是我们的武器也是够重的了,长枪短炮一件不少。当我们艰难地登上山顶时,只见一片雾茫茫,什么也看不清,但已有一帮影友架好脚架在等候。我也不甘心就这样下山,就在山上等着,结果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快10点时,太阳露出来了,雾也慢慢散开,金黄色油菜花在太阳得宠爱下格外的美丽,散发着阵阵的清香。山坡上开满了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连小草也开着朵朵小花,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山下的村庄在花的簇拥下尽收眼底…,这时,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春天。
徽州印象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车直奔黟县“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赶在旅游团没到之前就进村,一进村后,我们马上就到了村里的腹地“牛胃”,因为是清晨,村子上也没什么游人,只有几个居民在月沼旁洗衣服,使静静的池塘漾起了涟漪,构成了一张优美的图画,我们架起三脚架就狂拍一番…。然后,我们就赶出村口,拍起了南湖的美景,清晨的南湖,风光旖旎,桃红柳绿,粉墙青瓦倒影在湖面上,一群学生在湖边画画,湖的东面的雾气慢慢地升起,令整个村庄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就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美丽景色。拍完后,我们又返回村里,慢慢地欣赏和拍摄,沿着流水潺潺穿流于高墙深巷中,典型的徽州古民居建筑自然就成了我们捕捉的对象,在这里,真是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村里足足呆了三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走进婺源离开宏村,我们经过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程去婺源晓起村,寻找梦中的美丽家园。当踏上婺源,经过伟人故里——江湾,来到画里乡村、古文化生态绿洲晓起这片神奇的土地,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哗,呼吸着清新的田园空气,“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就是晓起风光的描述。一进村,就见到一棵棵参天的古树,一阵阵樟木的清香扑面而来,青石铺成的巷道,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油菜花盛开于农舍的房前屋后,甚是美丽。中午在老屋饭店吃饭后,就在下晓溜达、拍照。随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歌声,把我们带去上晓,从下晓到上晓,由1公里多的大片油菜花田连接,我们走的是田埂旁由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行走在这美丽的花海中,真是有人在画图中的感觉。空气里飘着阵阵的清香,潺潺的溪水在田埂边流淌而过,一切是那么的宁静,是那么的安祥、和谐。我们站在齐肩高的油菜花田里,春风拂煦,鸟语花香,一抹斜阳恰如其份地照在远处古屋的瓦脊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令我为之兴奋,一边走一边拍,不失时机地将这美丽的瞬间定格为永恒。当晚入住在下晓起。第二天5点就起床,吃过早饭后就坐车到江岭,因为修高速公路,所以从晓起到江岭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非常的难走,短短的15公里路颠簸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听说江岭海拔有近千米,在这里的油菜花是沿着山坡呈梯田的生长,山下是村寨,其形态和歙县的石潭差不多,但是因为花多,所以比石潭的壮观、而且错落地盛开在山间的梯田,形成了抽象的线条。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灰灰的,但这美丽的花海又怎能错过呢,我们也就利用这散光拍了不少高低错落在梯田上的油菜花,等到太阳高挂时,已是顶光了,我就从山上往下,走走停停,停停拍拍,快到山下,见一老妇坐在一棵大樟树下,自由自在地在剥韭菜花,马上她又成了我拍摄的“模特”。梯田下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也是粉墙黛瓦的古建筑,美极了。就这样,我不经意地1GB的内存就拍完了。午饭后就去了李坑。亲历小桥∙流水∙人家未到李坑前根本就想象不出她的美。李坑的美,难以用文字来描述,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她的美丽与魅力所在。刚到村口,就见大片的油菜花开得非常的灿烂,李坑的牌坊就在花丛中。我就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她,然后就来个亲近流水,坐上了竹排进村,当主人摇着撸,我们也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其实哪有江呢,那只是一条小溪而已,清澈见底,倒影着粉墙黛瓦,穿过整个村庄,民居就在小溪的两旁,小溪上有很多的小桥连接两岸,形成了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当我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中,看着古老的房子在水面的倒影,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的自由自在,甚至连快门也忘记了按。我们走到村尾,沿着茶庄的台阶上到小山坡上,整个村庄的房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错落有序,非常的好看,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不知不觉地就呆到5点多。离开李坑,我们就去婺源县城,当晚入住婺源客舍。翌晨,去了月亮湾拍日出,月亮湾其实就是因河中间有个一个形似月亮弯弯的小岛而得名。只见月亮湾有一股雾气,缭绕地往上飘逸着,一叶轻舟在河里游弋,返璞归真的韵味尽在其中,给宁静的小河添加了如仙境般的景象,犹如进入了童话世界梦境般的天堂。我们不停地拍啊拍啊,拍完胶卷拍数码,直到太阳高挂,雾气散去,才收起武器。思溪、延村思溪,村口有明代古建筑的通济桥,也是属于廊桥之类型的,但比起彩虹桥就逊色多了。桥边一农家门口摆着“拍照5元”,我们就进去看看,主人看我们好象没什么兴趣,就追着我们说“三个人就10元”,我们就上了她家三楼顶,只见上面还搭建了有两米高、约1.5平方大小的木板平台,我便从梯子爬上去,站在高处远眺:整个村庄依山傍水,就像镶嵌在锦绣山河之中。房屋群落与清溪碧河上的倒影相互衬托,如诗如画。所见的景象堪称是婺源“最美的乡村”之一。我们三人就轮着在上面拍照,因为时间关系,连通济桥都没过、村子也没进,下来后在村外转了转,拍些照就离开了。从思溪出来不远就到延村。刚到延村,就被村外的一间小房的屋檐吸引着,等我拍完照后才发现那间房子原来是座公厕,结果引起众人捧腹大笑。延村号称是“清代庄园”,据说住着匈奴王太子的后裔。村里除了徽派的民居和青石板路外,真的是没什么特别,小巷狭窄而幽静,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入老宅的厅堂,有点凄凉的感觉,仿佛是时光倒流,进入了与世隔绝的世界。这时的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了…。如果说思溪如诗如画,对于喜欢追求自然美而并非注重凝重民俗品味的,那么延村不去也罢了。
婺源的特产婺源除了享誉“中国最美的乡村”外,其特产之一是荷包红鲤鱼,在婺源的这些天里,我们几乎每餐都吃,做法差不多都一样,清蒸或煮汤,最初吃时,觉得鱼肉鲜嫩味美,口感不错。但后来在晓起老房饭店看到鱼池里可爱的红鲤鱼后,再吃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的,觉得它应该是观赏的,不能吃。樟树,也是婺源的特产,我们曾在一棵樟树前四个人手拉手都抱不住它,而且到处都有用樟木做的手工品买,我也买了有些用樟树根作成的工艺品,其香味说是可以避蚊子。茶叶,应是婺源销量最大的特产,什么江岭云雾茶、什么毛尖,等等,因为我不喝茶,没什么研究,见一些影友们都买很多。我去的地方多了,总喜欢买些当地的“特产”和小礼物,或则送人,或则留着自用及纪念,发现很多“特产”并非当地专有,常有似曾相识之感,不过,就像照相一样,不带点当地的特色回家总会有点失落感,结果我又做了一回购物狂。七天的时间很快就过了,去了徽州、婺源,还去了三清山。(虽有“三清山是黄山的姊妹山”的说法,但我觉得实在无法跟黄山比,所以就不评论了)。我的收获实在不少,除了带回不少永恒的景象外,还有大包小包的“特产”,在3月31号登上了回家的火车。

(江岭的油菜花)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月亮湾晨曦)

(思溪--最美的乡村)

(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