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日子里,随处可见他们对荣誉、勇气和英雄的缅怀。
在过去的历史里,所经历的苦难和胜利,一点一滴的融化到这个民族的血液中。
这里记下的,仅仅是走马观花后的一些片断。
一
就在机场通向莫斯科市中心的路旁,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
雕塑的造型很简单,就是三个大铁架子,摆成路障的样式。
雕塑的所在,是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国人曾经打到过离莫斯科最近的地方。
之后,尽管德国人曾宣称他们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塔尖,但却再不能前进一步。
那个曾用来阻挡侵略者的路障,被放大后就摆在了原处,成为了一个纪念时间的地标。
二
莫斯科地铁红场站是一个很大的换乘站,里面有个著名的雕塑,是一个年轻的士兵和他的爱犬。
他们是英雄,曾经为国家立下了功勋。
为了纪念他们,很多乘坐地铁的人经过这个雕塑,都会习惯来摸摸狗的鼻子和腿。
这样经年累月,狗鼻子和狗腿都被摸得异常光亮,完全不逊色于精密机床打造出来的效果。
俄罗斯人在这里的想法很简单:不想让英雄寂寞和被遗忘,那就把他们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吧。
三
绕过红场一侧的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便是朱可夫元帅骑马的塑像。
他骑马控鞍,虎视前方宽阔的广场,虽然未见麾下的百万雄师,但霸气隐隐若现。
朱可夫的事迹自然无需过多的介绍,卫国战争时期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几大战役一个也不少,哪里有危难他就被调到哪里,完全就是一个救火队员。
在战场上,他建立了不世的功勋,可一旦离开了战场,朱可夫的晚年境遇也不由得让人嗟叹。
这难免让人想起巴顿的那句名言: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落地死去。
战争过去了六十年,旧日的血气已渐渐褪去,广场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
只偶尔一束阳光的斜射,才照见将军坚毅的面容,一如往昔。
四
在红场边上的亚历山大花园里,靠宫墙的一侧,默默躺着无名烈士墓。
无名烈士墓的石碑没有立起来以凸现其高大,而是横躺着放,像一具石床,是激烈战斗过的无名英雄们最后安息的地方。
石板上覆盖着旗帜,上面放着钢盔和花环,所有的东西都用青铜制成,荣誉、勇气和后人的无尽哀悼尽在其中。
碑前是长明火,跃动的火苗掩映着青色大理石地面上的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守卫无名烈士墓的是俄罗斯的一号岗哨,原本这个岗哨在红场边上的列宁墓,后来才移到了这里。
让我们惊奇的是,很多新人也喜欢来到这个地方献花拍照,在我们不长的参观时间里竟然碰到了好几对。
后来才知道,战争结束60年后,前往俄罗斯各地的二战胜利纪念碑献花,依旧是新婚夫妇们的传统
--他们用悼念逝者的方式来祝福新人。
五
二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新修建的。
在馆前的广场上又是一个高大的纪念碑,碑身修长,高141.8米,代表反法西斯战争中1418个日日夜夜。
底座上是英雄屠龙的主题,与俄罗斯国徽中形象很接近,纪念碑的上端是手持橄榄枝的胜利女神,象征着最终到来的和平。
馆里陈列了关于二战的详尽资料,其中几个著名战役用壁画加模型的方式进行了复现。
让人称绝的是模型与油画的结合处天衣无缝,远了看是浑为一体的作品,近了看才分辨得开。
在一层昏暗的大厅中,天花板上坠下的数百万颗铜制挂珠和晶莹剔透的水晶“眼泪”,如同生者对死难者的哀悼。
大厅正前方是一座名为“哀悼”的大理石雕像:年轻的母亲看着儿子在自己怀中死去,悲不自胜。
这种沉默的震撼,让人无语,唯有默默的转身。
而这时窗外灿烂的夕阳里,许多俄罗斯少年正在馆边空地上欢快地玩着滑板......
在二层的“光荣厅”内,环绕着洁白的大理石墙,上面镌刻着卫国战争期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1万多名红军官兵的名字。
大厅正中立着一座高大的“胜利士兵”雕像,手握着橄榄枝和钢盔,右手高举,奔向前方迎接胜利。
在雕像的前面摆着一把宝剑,剑身上铭刻这样一段文字:握着宝剑到这里的侵略者,最终会被宝剑所杀死。
这既像是宣誓,又像是警告,为馆里陈列的所有苦难、牺牲、勇敢和荣耀做出了最完美的注解。
六
在圣彼得堡住的饭店正好在涅瓦河畔,河对面停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在彼得堡陪同我们的导游在介绍完这艘军舰的情况后,指着它的主炮对我们这一群中国人说:
阿芙洛尔号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猛然从一个俄国人口里听到这么一句从小耳熟能详的教材语言,不禁让人莞尔。
顺着炮口的方向望去,涅瓦河上一开始还是雾气沉沉,不一会太阳就出来了,河对岸隐约可现的地方就是冬宫了。
在这里,曾经开创了一个时代,而如今,它又随时间逝去。
只留下这艘军舰,见证着它曾经的辉煌,供我们这样的游客凭吊感慨......

(无名烈士墓和一号岗哨)

(朱可夫元帅塑像)
(二战纪念馆内的壁画)

(二战纪念馆内的壁画)

(纪念馆外的空地上,夕阳下嬉戏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