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江南(1):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7319
大梦江南(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8650
大梦江南(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69241
大梦江南(4):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123
大梦江南(5):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741
大梦江南(6):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0948
大梦江南(7):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1833
大梦江南(8):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299
大梦江南(9):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3018
大梦江南(10):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3539
大梦江南(11):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294
大梦江南(1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534
大梦江南(1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88979
(沈园)
三十九、沈园悲歌
古往今来,但凡悲者,必因有情。有情人难成眷属,吟出的诗歌便也成了悲歌。一人之悲,固然凄凉,而两心同悲,则在凄凉之上,更添一份无奈。这凄凉与无奈自南宋起便在这沈园中酝酿,终成了传唱至今的千古悲歌。
沈园本是座寻常的私家园林,只因大诗人陆游在此重逢了被迫分离的爱妻兼表妹唐琬,从此沈园变成了他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绝佳背景,也因此与陆唐二人心底流出的悲歌《钗头凤》一起广为流传。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陆游、唐琬如今早已了无踪迹,唯有这《钗头凤》和沈氏园尚在静候着如今的传唱者们,从四面八方循着八百多年前的悲歌而来……
从三味书屋到沈园,步行也不过几分钟的路程,阴霾的天空终于落起了雨点。我手中无伞,便在路口停了一停,很快有人上来询问要不要坐他的车,我犹豫了一下,抱歉的摇摇头。到沈园时,小雨已成淅沥,一群游人笑闹着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雨中的沈园。
踏入园门,隐隐一曲《汉宫秋月》伴着丝丝细雨若有若无的包围着我,心便蓦的沉静下来,似乎连雨打荷叶声也是极轻极细的。迎面的水池呈葫芦状,一大一小两潭碧水相连。岸边垂柳与塘中荷叶连成一片碧绿,在细雨中越发显得青翠,对岸几重飞檐点缀其间,一派古意。
游廊沿池曲折,过了六朝井亭便是孤鹤轩,此轩体积稍大,台基略高,四面开阔,凭水临风,园中池景尽收眼底,但见四围亭阁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花木扶疏,相映成趣。复向前行,不远处有一影壁,我出了游廊,走到影壁前,见那斑驳的青砖墙上摩刻着沈园因之而出名的千古悲歌——陆游和唐琬的两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说它是悲歌,因为这个故事中没有不是悲剧角色的人。被迫生别离的陆游和唐琬自不必说,那后娶唐琬的赵士程,守着一心仍在别人身上的妻子,若无情还好些,倘若有爱,也定然不知如何暗自伤痛。就连那棒打鸳鸯的陆游之母,她集母亲、婆婆、姑母这三种身份于一身,却逼得儿子忍痛割爱,追悔一生,逼得侄女郁郁而去,含恨而终,把亲情当成了爱情的殉葬,细想起来,她就当真舒心么?
细密的雨丝打湿了我的发迹,打湿了我的心底。
沈园,微雨。琴悠扬,风荷举。情若陆唐痴,今有几人欤?且把凡尘抛,喜坐观鱼。
(沈园)
(大禹陵)
四十、大禹陵
在人类的记忆里,无论东方与西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发生在上古时期的大洪水。《圣经•创世纪》中说,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世间充满着强暴、仇恨和嫉妒,因此上帝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世界,只让贤人诺亚和他的方舟为新世界留下生的种子。
而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却是全然不同的记载。
大洪水之来,浩浩滔天,与诺亚躲在方舟里静静等待洪水退去相反,华夏族却能够与之相对抗。舜帝命鲧治水,鲧不惜窃取了神物“息壤”,然则堵水终究不是办法,治水无功,华夏族不得安宁,舜帝于是震怒,杀鲧于羽郊。
禹,便在这样的时候承担起了父亲鲧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治水。
从来治国先治水,因为水患所害关系国计民生,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般,治水乃是立国之根本,是历代帝王的第一要务,但却又是最不易做好的事情。所以历代真正有救国救民之心的人,也必然关心水患与水利。
1972年,周恩来在听取葛洲坝工程汇报时曾说:解放后我最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导弹、卫星)。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周恩来的曾外祖父早年就曾在黄、淮、运三河交汇之处为官多年,外祖父万青选更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周恩来的八舅万立钰,能通过看水的颜色而知上游洪水的来量,可见其治水之家传。从这一点上讲,他们都是大禹的传人。
周恩来曾言:“绍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与越王勾践之耐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的确,以尧舜时期的生产力来说,治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非禹有三过家门而不入之大公无私,有腓无胈、胫不生毛之艰辛操劳,有十三年在外的劳身焦思,“怎奈天下苍生?!”
禹之功,因其德,亦因其智。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但没有继续使用父亲的方法,而是顺其水脉,因水之力,改堵为疏,终于平定了水患。其后,禹东巡狩猎,至绍兴而崩,葬于会稽山山麓,便是今日之大禹陵。
在鲁迅故里附近的孔乙己酒店吃中饭,因我只有一个人,与周围一桌桌的热闹相比显得有些另类。只点了梅菜扣肉一个菜,虽然很好吃,可还是没能吃完。出门坐车,到头就是大禹陵,地图上看上去那么遥远,而实际上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到了。下车时雨已经停了,景区内空无一人,我独自走上了长长的神道。不远处的高山顶,大禹手执木耜的铜像迎风而立——那是他劳作时的形象。
汉儒董仲舒言: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正如胡兰成在《山河日月》中所写到的:“那次洪水世界上各地皆有,却唯中国人能治。……治洪水是要大自然界亦即人间,而人亦如日月山川,才能不受水火无情的威吓的。”
大禹,就是以这样一种“如日月山川”的姿态,熔铸进中华民族的古老记忆。
(大禹陵)
(大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