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我看到眼前出现的一大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不远处是湛蓝湛蓝的色彩,天边大堆大堆极富立体感的云朵时,我刚刚从副驾驶座上醒来。
辽阔。广袤。
是我脑中唯一闪现的两个可以形容青海辽阔风景的词汇。
无论是高山,草原,还是沙漠,湖水。
青海湖之于青海,就比如长城之于中国。
出发之前,我对于青海的了解,仅限于“青海湖——中国内陆最大的盐水湖”。
突遇铁路塌方,上海到兰州的火车竟然走了39.5个小时。
上海到兰州,火车正常运行时间为24个小时。
上海到乌鲁木齐,火车正常运行时间为48个小时。
从兰州到西宁,3.5个小时高速公路的硬座大巴。
西宁到青海湖,1.5个小时的高速公路的桑塔纳。
07月22日16:48到07月24日14:00,我张开眼睛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青海湖。
我真希望找个地方把自己熨平。
兰州到西宁,一路始终充斥着厚重的黄色,疲劳得连眨眼都感到干涩沉重。
其实,火车一过天水,沿途看到的景致就是成片成片的黄土,泥山上往往一毛不拔,砖房全变成了土房,当地人喝水用水全靠院子里的蓄水池。
可是,汽车一过西宁,就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处可见绿油油的树木。
是因为青海湖么?从此湖水养育了一方沃土?
阳光从车窗玻璃折射到我的脸上,温暖而干燥。
不知道是因为旅途劳累了,还是确实受到了高原反应的影响,青藏公路上一路过来,我有些恍惚了。
耳朵难受,头也发胀,牙齿开始疼痛,左边的牙龈肿得不能咬合。
但凡管状的洁面乳润肤露,个个都撑圆了肚皮,我的一小支赭哩膏都胀爆了。
乐事薯片像吹了气的气球一样,滚圆,可爱极了。
说话也没有力气,我只好一个盹接着一个盹迷糊下去,任凭牛儿羊儿在公路边悠闲地踱着方步。
车沿着笔直的公路飞驰的时候,尽头是灰沉的天际。
没多久,开始下起雨来,黑黑的乌云还闪着电。
对于水,我一直都有阳光情节。
希望面对大海或者湖水的时候,阳光可以哗啦啦响。
幸运的是,直到看到青海湖时,天气好得来要命,天蓝得没有一点杂质。
郁蓝的湖水平静沉稳,大气磅礴,刹那就溢满了我的视野。
湖的面前,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拔3400米的高原上,生长得更为茂盛。
蓝天下,变幻成深深浅浅的蓝,一望无际,水天一色。
青海湖大得超过了我的想象。
似乎没有边界,到处都是湛蓝的天和水。
温和而深沉,却并不让人觉得感伤。
走在湖边的我,左顾右盼,一边是延绵的油菜花,一边是安静的青海湖,应接不暇。
饱和的色彩充满了每个瞬间,刺激着每根视觉神经。
在这时,人像是被卷入一幅高原风景画轴之中。
其实在路上,所有的风景,我们都会觉得很美。
不是造作,也不是矫情,而是人在自然面前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膜拜和感叹。
语言与自然相比,它会自动变得单调和匮乏。
我喜欢油菜花,就像喜欢向日葵一样。
它们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需要好生伺候,倔强地朝着太阳,仍然可以展现自己的美丽。
车窗外,一会儿是连绵的草原,一会儿是无垠的沙丘,点缀着沉默的旅途。
对于南方的游客,看到戈壁,是会激动的。在宽阔的天地中,人显得微弱和渺小,它们苍凉而大气。
也许,若千年以前,这儿也可能是城市,田园,绿洲。
可是,在草原上,到处有人类繁衍的痕迹。
有了青海湖,有水的地方,就有了山河,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湖边,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