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帝王庙
白塔寺旁边的女三中搬走了,恢复成帝王庙已经有好几年了。冬天去参观了一次,就想写写它,虽然因为文革等等原因,并不十分喜欢这所学校,但它毕竟是我的母校。报考女三中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庙,所以走进学校的时候,总觉得它有点怪。大门对面就是个红色的大影壁,各种车辆穿梭在影壁和学校大门之间,大门外立了一块碑,上书:官员人等到此下马。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学校。当年,我并不知道这是历代帝王庙,更不知道这个庙是用来祭祀皇帝的祖先的。)流传在北京的有个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说的就是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附近的曾作为我的母校的历代帝王庙。在那个少年不知愁的年纪,这个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的帝王庙成了我们这些女孩子的乐园。没有人为它的皇家式样的建筑惊叹,也没有人打听它的历史和作用。和其他学校一样,它就是我们受教育的地方。当年女三中名声很好,女孩子各个温文尔雅,懂礼貌、艰苦朴素,学习成绩不错。文革后改成159中,教学质量就很一般了。离开学校已经40多年了,听说它已经被整修一新,学校迁走了,我们的母校又恢复了帝王庙的原貌。心中总有些留恋,那是个带给我们欢乐,也带给我们痛苦的地方。找个机会,我再次来到了这个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当年破木头的大门已经变成了漂亮的琉璃瓦做的大屋顶建筑,无一例外买票参观,票价20元,尽管曾经是我们的母校也不能通融。文革中被红卫兵拉倒的让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碑又立在了大门口,上面有一条修复的痕迹,只有我们知道,那是在破四旧的旗帜下,革命小将们在碑上拴了一条拔河用的长绳,一直拉到对面影壁前,只听一声口令,碑就从中间断裂了。不知道现在这些红卫兵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要知道,这可是文物呀。 进了大门, 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条微微突起的御道,在古时候,这御道只有皇帝才能走,可当年,我们是在上面跑来跑去,甚至画上方格作游戏。沿着中轴线向前,就是二道大门,据说叫景德门,高高的台阶上,红门黄瓦,很有皇家气派。当年这里一截变成了四间教室,高三四个班就在里边上课。北边教室外,是我们学校的主席台,后边就是中院,那是我们经常集会的地方,下午开年级或几个年级的会都会在这里。 过了中院你就会看到现在修的座金碧辉煌的大殿,这就是景德崇圣殿了。它的结构与故宫的太和殿相似,然而却更为华丽。就连楹柱上的图案,都是用金箔粘贴而成的,精巧而不失富丽,的确显示了皇室的尊贵和气派。进入大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副对联,斗大金字从殿顶直排至地面,着实气派。上联云:治统溯钦,承法治兼资洵哉,古可为鉴;下联为:政经崇治,嗣实枚式焕穆矣,神其孔安;横批是:报功官德。只见上面供奉了许多牌位,大殿正中供的是“三皇”(炎帝、黄帝、太昊伏羲),“三皇”牌位旁边是“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的灵位,两边则一片片的按朝代摆着从周朝到清朝的180位帝王的牌位及79位功臣;灵位之上的盘龙全由纯金打造。据介绍,能在这里享后世香火的都是明君,昏君们的牌位是不配摆在这里的。解放后大庙做学校的很多,但其实很不合适。想当初,我们上学的时候,这个正殿是我们的大礼堂,常常在这里开会、看演出。殿西头搭了个台子。里边光线很暗,白天台上也得开灯。最大的问题就是四周都有硕大无比的柱子,看节目的时候很碍事,但也有好的时候,如果听报告,不想听就躲在柱子后边睡一觉,老师根本看不见。后来听说,这个殿内最珍贵的东西就这是64根粗大的金丝楠木柱子。有人说,一寸金丝楠木和一寸纯金一样珍贵,这些柱子的价值可想而知。可当初,我们可没有把它们当成珍贵文物,常常有人在上面刻刻画画,外皮都是脱落的。礼堂里有很多木头的牌位,夏天中午大殿里特别凉快,我们几个同学会跑进来睡午觉,找一块牌位放倒当枕头,找个长椅子舒舒服服躺下来,眼睛望着高高的殿顶,做着少年时的美梦。听里边的讲解员说,旧时的牌位竟然没有找到一块,现在的都是根据资料复制的,我说怎么看这牌位也不像我们以前看到的样子。听到这里,我是真后悔,当初抱一块回家,现在一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了。殿内并无香火,只是在供桌上供着一只只葫芦,听工作人员讲,这也是拜祭祖先的规矩,不许愿,不还愿,向祖宗问候求平安而已,因此不需烧香,只要献上代表“福禄”的葫芦表达心意即可。景德崇圣殿外四角是四座碑亭,里面安放的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功德碑。年深日久,碑文已难以辨认。当年,我们对这几个碑亭熟视无睹,常常打了饭就坐在台阶上吃。有时候班里的干部也会找同学在那里谈心。我当时最不喜欢被人家找来谈话,帮助我进步什么的,我会和那些一本正经的小干部在这里追迷藏。东西配殿原来是初中部,容纳了18个班,那时的教室里都有柱子,冬天还得生炉子。老师的办公室就在配殿的后边,办公条件也还是相当艰苦的。我曾经当过语文科代表,常常抱了一打摞收来的作文本给老师送去。正殿的后边有一条空地,这就是我们的操场,操场不大,却是我们发挥自己体育特长的地方,女三中的排球、篮球都不错,有几个体育老师是从运动队下来的,经常带着大家训练。当年,我可喜欢打排球了,虽然打的不好。当年在这个大庙的东南角,破例盖了一个两层的小楼,共有8个教室,一楼是高一年级,二楼就是高二的。这个小楼,在这个院子里有点不伦不类,却是条件较好的教室,至少冬天比较暖和,里边也没有大柱子。这次再进去看的时候,这个小楼已经没有了,代之以复原的清代的关帝庙,单独供奉关羽。这里与一般的关帝庙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关羽像的脸和手都是纯金的。真是皇家气派,与众不同。若仅从外表来讲,却实在谈不上好看。倒是庙内外的两副对联颇有气势。外联为:佑民佑国千秋俎豆永河山;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内联为:功高当世允文允武;德被生民乃圣乃神。确实概括出了关羽的一生。其实这个帝王庙并不很大,一个小时都不用就转完了。据介绍历代帝王庙中景德崇圣殿、景德门、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可能是因为作为学校才更好的保存下来了吧。这是我有点自豪,毕竟我们是这些历史文物的见证人吧。
我在里边转来转去,希望能在这里找到点点滴滴的回忆。在女三中我们除了学习,还赶上了文化革命,那时学校中充满了火药味。我们也是从这里去了陕北插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女三中回复了帝王庙的旧貌,上学时留下得痕迹已经再难找寻了。
(大门)
(碑亭)
(二道门)
(正殿)
(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