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旅游局认真传达贯彻全国旅游行风建设和省纠风工作会议精神,把旅游行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针对今年任务特点,务实推进,多管齐下,长短结合,努力做到见效快、容易抓的抓到位,周期长、持久抓的抓扎实,推动行风建设有力有序向纵深发展。
一、在传达贯彻上,既抓机关,又抓行业,扩大会议精神的覆盖面
安徽省旅游局局长办公(扩大)会听取了全国旅游行风建设会议和省纠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传达学习了屈万祥副部长、邵琪伟局长、刘金平组长和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察厅长张东安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报告,研究了今年旅游行风建设“快传达、抓重点、办实事、多结合”的思路与措施。五月中、上旬,省局结合宣贯《旅行社条例》,分南北片召开了由全省17个市旅游局分管局长、行管科(处)长,近800家旅行社总经理参加的大会,传达全国旅游行风和省纠风会议精神,就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纠正强迫游客消费、打击违规办理出国(境)游手续等问题提出了约束性要求,并与旅行社年检和评比先进挂钩。纪检组长陈亚萍同志还在省政府召开的厉行节约、制止公款出国(境)会议上介绍了国家旅游局制止公款出国(境)行业管理措施,请求省纠风、外事部门协同抓好制止公款出国(境)问题。多层次的传达布置,使全国和省里会议精神迅速传达到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使旅游企业对今年行风工作任务和要求清楚明白,使上级的决心和工作部署在全省畅通无阻。
二、在工作目标上,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保持推进落实的节奏感
根据今年全国和省行风工作要点,安徽省旅游局将行风建设分为近期任务和远期目标两个板块,把阶段性和长远性有机统一起来,把即期性的工作做到位,把打基础的工作做扎实。近期任务主要是坚决刹住旅行社为公款出国(境)联系或购买邀请函、编造虚假日程等行为,遏制严重损害游客切身利益的现象发生。为此,省旅游局下发了《2009年全省旅游行风工作要点》和《坚决制止为公款出国(境)违规办理手续的通知》,要求各级旅游部门主动协商当地纪检监察和外事管理部门,建立互动的出国(境)公务团组信息通报制度和相关工作协作机制,把好关口,关紧闸门;省、市旅游部门加强对出境游组团社承办出国(境)公务团组业务的监督检查,采取打招呼、上门检查和对公民出国(境)旅游名单表严格审核等措施,保持高压态势,做到执行要求不马虎,严格管理不手软。长远目标就是以建设旅游产业大省为目标,建立党政部门主导、旅游部门主抓、旅游企业主体、相关部门协同的旅游行风建设机制,推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的贯彻落实,实现旅游经济支柱化,旅游设施现代化,旅游服务人性化,旅游监管法制化,旅游市场规范化。
三、在落实举措上,既注意机制创新,又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行风建设的长效性
针对旅游行风建设综合性强、影响力大、反复度高的特点,省旅游局从建产业、树形象、讲和谐的需要出发,摒弃抓行风只靠某个部门单枪匹马去干和就事论事的线性思维方式,探索建立综合治理、软硬并举、统筹兼顾的新机制。
一是营造环境。安徽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旅游产业大省、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目标,省旅游局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推动,争取各级人大、政协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城乡居民对发展旅游的理解和参与,从而为旅游行风建设打好基础。
二是借势发力。今年7月,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旅游局、安徽省委、省政府将联合主办系列大型纪念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重温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推动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热潮。省旅游局将充分利用这一盛事,把纪念活动过程变成学习伟人思想、推动旅游发展的过程,变成凝聚系统力量、树立行业形象的过程,变成提升产业素质、促进行风好转的过程。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在开通安徽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和诚信网之后,今年又启动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诚信旅游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创建免长途话费的400电话查询系统与安徽旅游诚信网查询系统有机结合的信息枢纽,向游客和公众语言告知旅游企业和导游员诚信度信息,既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又达到了监督警示效果。该系统已开始在合肥、黄山两地试运行。
四是加强质监力量。在全省17个市建立旅游质监所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全省县(区)旅游质监所由20多个增加到60多个,初步覆盖了旅游业兴起的大部分县(区),为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及时处理旅游投诉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舍得执法投入。近年来省局为32个市、县(区)配备了旅游执法车,为部分市、县(区)旅游信息化建设拨出资金,今年还拟为一批县(区)配置旅游执法车,从而为基层和一线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