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镇江市政府重点城建工程和旧城改造试点工程,双井路项目一直备受关注。从破败、杂乱的棚户区到规划中的新城市坐标,双井路将呈现出鳞次栉比、古朴厚重的传统街区原态风貌,重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和现代化的商业价值。
记者6月30日从市城投公司获悉,双井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镇江市双井路两侧、古运河东侧,北临沿江干道长江路,南至少年宫、新马路和河滨公园,东至胜利路,紧邻大市口核心商业区,西至古运河、电力路,古运河从迎江桥流经老西门桥至新西门桥穿过项目用地,是《镇江市古运河风光带概念规划》中“人文的河流”节点。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25亩,可建设用地183亩,用地内现有建筑以棚户为主。区域内原有居住生活环境极差,小街纵横,巷陌拥挤,民居破旧,公用设施配套欠缺,安全保障较低,多年来片区居民迫切要求改造搬迁。
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变这一片区脏乱差的现象,3000多户被拆迁居民将搬进新居,有助于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项目将对原有陈旧的老西门桥进行拆除,建设与古运河风光带相协调的新桥,作为打造古运河旅游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将计划在原被拆迁区域建设约1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主要用于安置约1000多户选择就地安置居民。
改造从路开始
“双井路是旧城区,这决定了它的改造决不能仅仅是就改造而改造,而是为它寻找全新的功能定位。路的改造首当其冲。”昨天,市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双井路项目将对区域内市政管网进行改造整治,其中包括:拓宽改造原双井路并延伸至长江路,新双井路道路工程起点为中山东路,终点为长江路,道路全长1.3公里,道路路幅宽度24米,按城市支路I级标准建设;拓宽改造大西路部分段(双井路至西门桥东端),道路长117米,路幅宽度30米,按城市支路I级标准建设;新建双井东路、双井西路,双井东路长约220米,双井西路长约240米,道路路幅宽14米,按城市支路II级标准建设。
通过对双井路、大西路的改造和双井东、西路的建设,将连通城区主干道中山东路、电力路、长江路,对疏散人流车流,缓解交通堵塞,完善主城区核心地段交通框架,创建良好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开发还将充分利用紧邻核心商业区的区域优势,扩大大市口商圈范围,带动大西路商业氛围。
建设古运河风光带
“双井路承载了镇江优美的运河文化,在改造中这一特色将进一步体现出来。”市城投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首先对古运河进行环境整治,通过河道挖方、清淤、驳岸、护坡、绿化等工程,将古运河及两岸的自然环境进行梳理美化,为营造古运河风光带的美景创造前提条件。
其次,对古运河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古运河畔为京口驿遗址,京口驿是明清官府设置的为四面八方人流、物流、信息流服务的平台,是多功能、系统化的接待、转运、休闲中心。明清时期,镇江人也将京口驿门前的街道泛称为皇华亭,只是后来被人叫白了变成“黄花亭”。由于时代的发展,古运河的商业、漕运、生活等功能逐渐退化,现代运河更多的担负起城市景观的功能。为对古运河的历史进行整理挖掘,初步设计在运河由北向南依次设置京口驿码头、京口驿博物馆、金水桥、影壁,其间点缀柱廊、亲水平台,增加古运河商业街的亲水感受,充分运用历史元素来表现古运河的人文文化。
此外,还根据各用地的现状条件与使用性质,将用地细分为古建筑保护区、古运河特色商业区、高层商住区,以满足城市的综合功能需求。同时根据建筑所处位置确定使用功能,利用古运河绿化带,以古运河为中心,依次以商业街、居住、城市商业、公共建筑向外扩散。古运河商业街建筑布局曲折通达,尽可能增加步行街的沿街商业面,通过内街与沿河街道柱廊的结合,二级驳坎与上游步道的结合,亲水平台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既丰富了人流路线,更体现休闲、自然、复合的人文形态。利用一级驳坎,采用小桥、流水、休憩、亲水平台等做法,创造别有风味的临河休闲景观步道。建筑布局中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并引入“梅兰竹菊松”,既丰富了平面布局,更能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建筑形式包含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元素,充分满足建筑空间的要求,丰富了建筑形式。
设计人员介绍,传统和现代融合,设计方案以“人文的河流”为主题思想,以古运河步行商业街为中心,向外围依次以传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现代的建筑风格顺序向外扩散,以维持古运河完整的景观风貌。古运河步行街建筑形式包含古代亭、台、楼、阁传统做法;商住区建筑采用青砖和白色,富有江南建筑的特色,传统与现代结合。通过对以古运河为主题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后,运河旅游风光带的整体景观将会显现,垂柳依依、鸟语花香的江南水乡美景也会展现在市民面前,以古运河风光带为依托的区域商贸旅游、休闲娱乐等经济产业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