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内碉楼无数,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以青砖或水泥筑成。近日,记者在高县采访时,发现位于该县庆符镇骆家村一组的一座四层方形碉楼却是用泥土筑成的。据了解,这座碉楼是该县保存较为完好的几座碉楼之一,已历经百余年风雨。
碉楼伫立在宜高路庆符镇环城公路旁,外表呈土黄色,四面墙均用泥土舂筑而成,其间没有使用一块砖头。它一边连着破败不堪的三合头串架瓦房,另一边则是生机盎然的几株大黄桷树,在夕阳的照映下,碉楼那经历风雨侵袭后早已变得凹凸不平的外墙上写满沧桑。
碉楼为四层方形,标准层为三层,第四层为阁楼,高约12米,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米。墙厚80多厘米,楼面为木梁板结构,碉楼的第二三层墙体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枪眼,层与层之间均有一个狭窄的木楼梯相连,在三楼有木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最上面的阁楼敞亮,为传统硬山顶式,风格拙朴,造型简洁。
据居住在碉楼里的53岁村民何炳常介绍,这座看上去十分破烂的碉楼在去年的地震中却丝毫没有受到损坏。这座碉楼为清末民初庆符大地主严伯明的后代修筑,主要用于防土匪用,至今已逾100年之久。之所以用土建设,是因为子弹和炮弹很难钻过土层,能更好地保护里面的人。解放后,此碉楼分给了李开明,何炳常的父亲后来从李开明手中买来居住至今。由于碉楼内冬暖夏凉,何炳常一家也就未作大的调整,碉楼内部基本上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