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崇州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首次划出五码槽为不适宜大熊猫栖息区域
五码槽“鹊桥”毁损,野生大熊猫南下繁衍通道SOS!昨日,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披露了今年首次大熊猫及野生动物监测报告:地处邛崃山系龙门山山脉中段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五码槽区域在大地震中破坏尤为严重,已经不适宜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这条有着“鹊桥”盛名,卧龙和蜂桶寨两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交流繁衍的重要走廊现状究竟如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实地探访大熊猫受阻的“相亲之路”。
实地探访今年难觅大熊猫影踪
五码槽在鞍子河保护区北面,再往北走就是汶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监测队员付强告诉记者:“乱石滩、秃头山,五码槽的样貌已经大变了。”5月30日一大早,身为鞍子河保护区管理处保护科科长的付强就与巴栗坪保护站站长蒲庆国等几个人进了保护区。越往里走,山体滑坡、植被毁损等情况越严重,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严重滑坡的山体全秃的模样令人惊心,而山脚下乱石滩让队员们寸步难行,六七个小堰塞湖堵住了去路,一条本来不宽敞的小河河床被抬高了近10米……
付强说,在多次的探访中,付强等监测队员们几乎是瞪大了双眼仔细搜寻,也没有发现任何大熊猫的痕迹。5月正是大熊猫繁殖季节,活动频繁,五码槽区域却没有任何生活痕迹。
原因调查地震毁损致生存环境恶劣
难道野生大熊猫已经不再走这条南下繁衍通道了?这是付强心中最大的困惑。“那个地方本身就要靠竹梯子进入,现在更无法进去,”付强说,纵使监测队员们有着丰富的野外攀援、生存技能,也没法在五码槽继续深入监测。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五码槽已不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
为什么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呢?“这首先从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判断,”付强说,五码槽原本分布着不少冷箭竹,现在五码槽大片大片的山体“秃头”,损毁植被达万亩以上,冷箭竹更没了影,断绝了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其次,严重的山体滑坡、河道改变及乱石滩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生态影响大熊猫种群交流受阻
在保护区2009年6月的一份监测报告中,监测人员作出如下描述:“布设的样线(大熊猫监测的线路)由于地震原因,有的在实地无法实施,有的样线植被完全被毁,已经不是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环境,特别是原来保护区五码槽区域在大地震中破坏尤为严重。”
鞍子河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磊翻开地图,画出了一条线作出详细的解读:原来,我省野生大熊猫分布区中,分成了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大区,鞍子河保护区属于邛崃山系,与卧龙、宝兴蜂桶寨、天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构成邛崃山系大熊猫严密保护网,鞍子河保护区的位置正好像个走廊连接其他区,而五码槽更像是卧龙大熊猫南下的“首站”。但现在,这条走廊受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熊猫交流。据他介绍,每年四五月份,成年大熊猫不顾山水的阻隔,进入鞍子河保护区前往目的地,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现在“鹊桥”的一部分告急,势必影响邛崃山系大熊猫之间交流。
惊喜发现其他区域活动仍频繁
相对五码槽,自然保护区内其他区域的监测情况却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宽慰许多。5月12日,在监测的第一天,付强、蒲庆国等人沿着保护区进行密集的搜寻,山坡上生长着成片的箭竹林连绵着。随着监测的深入,惊喜接踵而来。走到灰窑沟,监测队员发现了一块陈旧的大熊猫粪便。5月20日,在保护区内一处名叫宽河坝的地方,队员们又发现了熊猫粪便和抓树的痕迹。付强说,树皮都被抓掉了,显然是大熊猫磨爪子的习惯所致。这表明,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动仍然非常频繁。
监测队员们的说法,记者在保护区最新的一份监测报告中得到了证实:基本完成保护区10条固定样线监测任务和两条固定样线的考察,填写监测表格91份,采集大熊猫粪便标本2份,发现大批珍稀动物的活动痕迹点共76处,其中有大熊猫19处、羚牛19处、水鹿8处、小熊猫5处、岩羊3处、猕猴4处、林麝3处等。
灾后恢复重建“鹊桥”需要8年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好消息正在保护区内传播:鞍子河保护区的灾后恢复已经在启动。目前,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已在鞍子河实施了援助项目。王磊告诉记者:去年11月重新成立了巴栗坪临时保护站,目前还在建1个保护站,保护区内基建建设也在进行中,为保护区恢复奠定基础。王磊表示,完全恢复林区的基础设施需3年左右,而林区的完全恢复则需要8年左右。
碧峰峡大熊猫基地首建自动气象站
大熊猫在雅安市碧峰峡景区安家近十年,一直没有熊猫基地的准确气象资料。日前,雅安市气象局在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建立了一个四要素加密自动气象站,收集景区和大熊猫基地的气温、降水以及风向风速资料,四季冷暖的气象资料全部记入档案。这是我国在大熊猫基地建设的第一个自动气象站,将为开展大熊猫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气象资料。
□新闻背景
五码槽“鹊桥”
据鞍子河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磊介绍,在成都4个自然保护区里,位于崇州的鞍子河保护区离成都市区最近。它位于盆地西缘峡谷地带,面积101.41平方公里,和龙溪虹口、白水河保护区相比较小。每当繁殖季节到来,卧龙和蜂桶寨两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就沿着自然保护区的五码槽等通道,南下交流繁衍。因此,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五码槽等地也有着大熊猫“鹊桥”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