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迎来建国60周年华诞之时,坐落在唐山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馆——冀东烈士陵园也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安葬在这里的166座烈士石棺将全部移入地下,园区主要甬道也将翻新拓宽。改造工程总造价为5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70万元,这是冀东烈士陵园首次获得国家级财政预算补贴。
■半个世纪坟棺摆放于地面
7月11日,记者来到坐落在路南区陵园路的冀东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掩映中,166座安放着烈士遗骨的石棺整齐地摆在陵园最北侧,呈扇形分布,东西各有一座高达3米的合葬墓,形成4800平方米的墓区。一座座烈士墓都是用花岗岩石板制成的石棺,长约1.8米,宽0.7米,高0.5米,直接摆地面上,墓前安置着大理石黑色卧碑,镌刻着烈士生平事迹。
“目前,像冀东烈士陵园这样把烈士墓仍然高出地面安置的形式,全国都已不多见了。中国传统的墓葬文化讲究入土为安,我们认为是时候把烈士墓移入地下了。”冀东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刘胤昌说。
冀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安葬着唐山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中牺牲在冀东或冀东籍的部队中营以上干部和地方县以上干部,共计238位。初建时,是用一种礁子坯(类似砖块)砌成的外棺直接摆放在地面之上。此后冀东烈士陵园墓区经过了两次大的修整: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陵园被毁,烈士墓按照原样用钢筋水泥重修;第二次是1997年对陵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为烈士们换上了花岗岩石棺。但都没有改变最初墓葬安置形式。
■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
烈士墓亟待“入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拆墙透绿后,过往的行人、车辆可以直接看到坟墓,甚至出现了夜间行人绕行现象。墓区与城市周边情况越来越不协调。
1955年烈士陵园规划时,这里是唐山城的西郊,人烟稀少,而几十年的开发建设,冀东烈士陵园四面环路,1995年前后,陵园修起了高达3米的暗红色围墙,与周边环境隔离。“拆墙透绿后,墓区暴露在人们视线中,过路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应尽快改造。”刘胤昌说。
为此,从2007年开始,冀东烈士陵园管理处人员走访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知名墓园,并征求了烈士家属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让烈士坟棺入土,而后进行全面的绿化美化。
■石棺入土地面绿化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出了开展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场所现状和建设需求的调查通知。此次改造,中央拨付资金37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60万,总计530万。
目前冀东烈士陵园保护和改造工程方案已初步确定。具体方案是对墓区近4800平方米改造,将166座现有石棺原位、原样沉降。地表种草坪,并用打开的书形墓碑替代黑色调方形卧碑,“每一位烈士的一生都是一部书,值得后人细细品读。”而目前墓区东西两侧的两座高达3米的合葬墓也将移入地下,并在合葬墓旁建起两座纪念亭,对墓区整体美化。园区内主要的甬路是震后修建的红砖道路,将换成石板路,保持原有风格和形状,修整总面积达5397平方米。改造后,墓园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协调,满足市民悼念先烈、教育后人需要。
■陵园公园要一体化
“烈士陵园的改造方向不仅仅是纪念仰,大的发展思路应该考虑如何能与城市一体,惠民、益民。”冀东烈士陵园办公室刘胤昌说。
总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的冀东烈园需要保护和改造的项目不仅仅限于墓甬道。“比如纪念碑护栏、纪念碑底都比陋,陵园内还没有像样的广场,冀东烈士馆的馆藏文物在全省排在前列,而硬件设较简陋,有些地方已陈旧破落。”陵园的修缮和改造是长期的工作,刘胤昌说,我望陵园的改造最终能够真正融入城市氛围士陵园将成为集悼念、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的冀东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平方米,绿树成荫,是20余种鸟类栖息堂,其中包括夜鹭等珍稀物种,也是难得市绿肺。“烈士陵向陵园公园一体化的方展,不光在特定日子成为人们聚会的场所应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多作用,成市中一片特殊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