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加快发展近郊休闲旅游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8-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们立足退耕还林成效,大规模种植经济树种,力求形成近郊休闲旅游的样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动植物群落示范基地,近千亩优质小粒咖啡和印度棘木等经济苗木,为原本水土流失的山地带来了绿色和希望。

近几年来,结合攀枝花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东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区的重要举措,全力打好“阳光·健康·生活”三张牌,让市民们从中受益。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基地”的部署下,东区着力对辖区阳光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背景、鲜花水果资源、体育运动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各种休闲度假项目,完善各种休闲度假设施,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近郊休闲旅游业转变。

东区在景区建设上坚持“水保、生态、景观”三优先的原则,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分片区进行招商和项目建设。对具备条件的近郊农村,按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阿署达修通了连接渡金线、机场路的旅游公路、有1家度假山庄和6家农家乐;弄弄沟新修了3.7公里旅游公路,并修通了弄弄沟连接大黑山的土路;双龙滩村土地整体流转,由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咖啡商业化种植和生猪规模养殖。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村民的发展意愿凸显。2008年,东区在阿署达村推出的新年游新村活动,让村民们尝到了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的甜头。不仅老村长家大学毕业的孩子回自家的农家乐当起了掌柜,村民鲍和虎家出嫁米易县城的女儿也回娘家开起了“彝家生态园”。弄弄沟村民自发出地出钱出力,按照旅游需要进行道路修建,还成立农村经济专合组织,筹资1200多万元,准备在该村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中大展拳脚。双龙滩村依托已具雏形的规模化种养殖业,委托专业人员对其发展旅游业进行初步策划。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160元。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商也表现出了对东区旅游景区开发的浓厚兴趣。华西希望集团围绕特色农业观光休闲的需要,正在加快推进植物布局、品种调整和环境营造等工作;盈伸生态农庄正式开工建设;玉佛寺景区出资人也坚定了投资信心,抓紧推进寺院基础设施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