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是灰州,雨天是池州,物价是贵州”,这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顺口溜,真实再现了当年池州城市建设的落后情形。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千年古城,经过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春风化雨,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齐山脚下,平天湖畔,一座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楼美、商兴的现代化新城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城五区 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从2006年开始,池州确立了“滨江环湖、组团布局、传承历史、体现生态”的城市发展新思路和“环湖临江、一城五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加快了以“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特色发展”为主题的建设步伐,相继展开了路网建设与管网配套、园林景观与环境整治、大型公建与市场建设、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等四大类一百二十多个项目的建设。目前城市框架区面积已由2005年的26平方公里拓展到80平方公里,“环湖临江、一城五区”的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园林宜居城市 行尽池城皆是景
清溪河,曾经是池州的痛。曾经的“水色异诸水”,化为“龙须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清溪河整治一新,成为省内治理城市河流的一个成功范例:沿河100多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新增了47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城市绿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如今的清溪河,已经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色长廊,来过池州的人,无不对清溪河之秀丽啧啧赞叹。
“池州的城市环境非常好,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近年来,无论是各地来池考察的兄弟市党政代表团,还是来池州旅游和投资的外地人以及生活在池城的市民,都对池州的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百荷公园、平天湖风景区、齐山和包山森林公园、清溪河、遍布池城的广场和街心花园以及环境优美的居民小区,可谓是行尽池城皆是景。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建设最佳宜居城市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这是池州人孜孜以求的城市发展远景目标。到目前为止,池州市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6%,人均公园绿地达14.82 m2,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6年以来,池州市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市”、“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和“安徽人居环境奖”城市;九华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城区山水环境整治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强化城市管理 奏响人城和谐乐章
清晨,健身的市民漫步在幽静的林荫道上,享受着绿的清新、花的芳香;白天,驱车行驶在市区的马路上,扑面而来的是路的洁净、景的震撼;入夜,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高科技催生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如果把整座城市比作乐章,那么城市环境管理就是其中的“音符”。池州市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奏响了一曲人城和谐的乐章。
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是池州市现代城市管理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池州市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施行了居民小区楼长制,将城市管理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层面延伸到楼长层面。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一个个城市管理的难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池州市城市管理的一大“亮点”。环卫部门通过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实现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形成市区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园林管养体制改革中,实行市场化的专业管养,从2008年9月起,在主城区实行“划行规市”,将同类经营行业相对集中,先后组成了清溪河畔和三台山广场建夜市排档群、杏村东路毓秀门饮食步行街、石台路花鸟鱼虫商业街、站前区家居建材市场、专业市场或特色街市,改善了城市环境,并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千年古城展新姿。池州这座江南城市,正在变为一座水在城中,山水相依,文脉相承、人与自然相亲的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