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结合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今年的旅博会特设了海西展区,而台湾展商也突破了原有规模。可以说,专家学者从理论上规划多时的“海峡旅游圈”已经在实践层面积极起步,而海峡旅游今年以来的发展,也渐渐印证了知名学者马勇教授提出的“三维”发展模式。
时间维:业者合作循序渐进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教授认为,海峡旅游圈的构建依赖于两岸旅游业界彼此间的深入了解与共同市场的逐步培育。
以旅博会为例,2005年首届旅博会,两岸业者签署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的“两山两水”合作意向;2007年,泉州旅游协会与台湾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签署了 《建立旅游市场合作和交流关系协议》;今年,海峡旅游内涵更加多元。可以说,海峡旅游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处于不断渐进发展的过程中。
另外,海峡旅游也从初期的重点城市旅游合作,逐步向更广泛的领域迈进,福建内陆地区及台湾中南部地区将在海峡旅游中体现更重要的作用。等到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将闽台这个狭义的海峡旅游圈推广为更有纵深的东南沿海与台湾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
空间维:区域整合良性互动
马勇教授表示,海峡旅游其实包含了核心圈、拓展圈以及辐射圈三个空间维度。其中核心圈包含台湾与福建沿海,通过客源互送、节庆共办、路线共组等形式,实现与台湾金马澎等地区的互动对接,而后使海峡旅游圈与长三角及珠三角相连。辐射圈则囊括整个大陆及香港澳门,也就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海峡旅游圈”。
当然,海峡旅游在空间维度上的拓展,取决于游客来往两岸过程中交通的便捷程度。以很多业者和学者都津津乐道的“环形海峡游”为例,要真正实现,要求从福建沿海到台湾本岛、从福建沿海到台湾离岛地区以及从台湾本岛到离岛地区都有便利的海上及空中直航航线。由此可见,海峡旅游在空间上的拓展,不仅需要两岸业者的有效互动,出行方式的多元同样需要两岸积极合作。
关系维:跨界品牌协调共赢
此外,马勇教授在阐释海峡旅游圈时特别引入了“关系维”的概念。意即海峡旅游合作在两岸交流对话中扮演重要的“先行者”角色。而就目前逐渐升温的两岸形势来看,海峡旅游不仅仅是两岸旅游业界的 “孤军作战”,而是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产业合作。其实考察历届旅博会的行销热点就可以看出,业者关注的重点正渐渐从传统的旅游产品,转向更为多元的复合型产品。
而邓利娟教授同样认为,跨界资源的整合不可或缺。她强调,除了自然资源,闽台两地单单是在传统文化方面就大有潜力可挖,此外,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观光农业、会展旅游、医疗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都可以成为助力。可以说,“海峡旅游圈”的整合与发展,未来的影响力将会远远超出旅游观光业本身。(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