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学拳处”是陈家沟的著名景点之一商报记者王向前/摄
在意识到陈家沟的落魄之后,政府开始重点着手开发陈家沟。
开发陈家沟,其意义不仅仅是打造一个太极圣地,对于刚刚确立“旅游立省”战略的河南来说,太极文化产业开发,还承担着拉动河南入境游的重要责任。
政府推介
让陈家沟“像云台山一样成为焦作名片”
2009年8月30日,作为“太极圣地”的温县陈家沟,迎来了继国际太极拳大赛之后的又一波参观队伍。
在太极创始人陈王廷的雕像前,他们被授予中国首批“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共100名,包括33位金领大使和67位银领大使。
“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广太极拳,同时把太极文化和陈家沟向外界推介,为把太极产业做大做强,也尽一份作为太极传人的力量。”银领大使、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范学天告诉记者。
评选“太极传播大使”,只是焦作和温县推广太极和陈家沟的一个活动而已。据温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小全表示,太极拳的影响力和陈家沟的发展不成比例,障碍主要是前期投入不够,尤其是对陈家沟宣传力度不够,现在焦作和温县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黄小全透露,规划中,焦作已经把陈家沟当做和云台山一样具有发展前景的景区了,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焦作市打出的广告已经变为“焦作山水,太极故里”这句话了,“要让它像云台山一样,成为焦作市的另一张名片。”
发展困境
“破烂的村庄会有人朝拜吗?”
在温县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闫素杰的印象中,政府把陈家沟的开发提到一个这样的高度,始于2007年,“从这一年开始,焦作意识到了太极和陈家沟的价值,相关的开发、规划就展开了。”同一年,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温县考察工作时,对弘扬太极拳文化提出了殷切要求:挖掘好、开发好、弘扬好,有规模、有效益。
在省里的支持下,焦作市在去年拟定了《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尽管陈家沟的开发已经提升为政府行为,但以现在陈家沟的条件,要想达到少林寺的效果,前路仍任重道远。
记者在陈家沟看到,虽然这里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但和一个普通的豫北村庄并无两样,一条南北纵横的柏油路,游客寥寥,村民们悠闲地做着各类小生意;村口一块牌子,上书“陈家沟”,往里走,“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祖祠”等景点零星分布于破落的民居中。“文化圣地需要朝拜,但如果朝拜的时候,发现这个村庄破破烂烂,你还有兴趣吗?”省会一位策划专家说。
规划设计
圣地将推出“2+8+5”旅游产品
针对“太极圣地”陈家沟发展,温县聘请专家进行了详细规划,准备围绕太极拳祖祠建设“中华太极拳文化园”,得到上级部门批准。
按照规划,焦作将把陈家沟定位于“太极真功,宗源祖地”,准备把陈家沟建设成中华太极拳文化集中展示地,以及太极拳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将观光、寻根、修拳、养生、休闲、民俗体验相结合,按照国家4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游客们来陈家沟后的活动丰富多彩,温县将设计“2+8+5”旅游产品,即有晨练2小时、白天8小时、晚上5小时的项目,如穿太极服、行拜师礼、学太极拳、观太极表演、听太极讲堂、吃太极宴、喝太极茶、品太极酒、住太极名人居,以体验太极人生等。
在王西安看来,开发太极和陈家沟,除了要有大量的太极学校外,还要有配套的文化产品。
“游人来陈家沟时,都想买些当地的东西带回去,但陈家沟的旅游产品太少了。”王西安说,只有练功服当地可以少量生产,其他器械类都是从外地批发的,太极拳相关产品开发比较滞后。
意义延伸
太极开发有望拉动河南入境游
开发陈家沟,其意义不仅仅是打造一个太极圣地,对于刚刚确立“旅游立省”战略的河南来说,太极文化产业开发,还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今年5月27日,河南召开旅游立省大会,下发《旅游立省战略意见》,按照规划,到2015年,河南要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境外游客达到370万人次,省外境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而入境游客少,一直是困扰河南旅游业的“短腿”,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亿多人次,但接待入境旅游者仅有104.3万人次,比例明显偏低。吸引境外游客,太极无疑是一个重要砝码。
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李策认为,在国际上,河南有两个资源名气最大,一个是少林,一个是太极——太极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太极拳者有1。5亿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而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对于这些境外游客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曾表示,少林功夫和太极运动是河南的两张王牌,它们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影响。全世界的功夫迷对少林寺和少林功夫都很向往,河南的陈氏太极拳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拉长河南入境游短腿,要用国际化眼光定位。少林功夫和太极运动在世界上有普适性,热爱者和追捧者往往不分文化背景。
“如果能够把太极的文化产业做大,则是为河南旅游立省突破了一个重要的瓶颈。”省会一位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