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锦江之星投资了中国的第一家经济型酒店,由此开始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领跑之舞。5年之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型酒店——如家快捷(以下简称如家)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声啼哭。至今,如家已开始成为众多中国商旅的住店首选,而曾经的第一品牌锦江之星,却似乎被人遗忘!
起步:探路者与跟随者
经济型酒店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成熟的酒店经营模式,其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价格适中,基本设施齐全,提供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中(Full-service)的有限服务(Limited-service)。
在国内城市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以及中小型商务客人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如家和锦江之星分别以不同的轨迹进入了这个行业。
1.锦江之星的步步谨慎
锦江之星的投资者是锦江国际集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
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锦江酒店、锦江投资、锦江旅游三家上市公司)。
1996年,锦江国际集团高层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会在几年内步入大众旅游时代,必将对旅游配套产品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普通游客以及中小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出行时都遭遇到了“高档酒店太贵,一般酒店太差”的尴尬。
于是,锦江国际集团领导层决定引进国外“经济型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经济型酒店。1996年5月,锦江之星旅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专营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经济型连锁旅馆,并由在酒店业打拼了近20年的徐祖荣主掌。
由于是初次试水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的管理层包括徐祖荣在内都停留在通过节约投入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的概念上。比如,客房不铺地毯、不铺(木)地板,就铺一种叫Armstrong的特殊耐磨材料;客房的每一张床下面都让水泥裸露着,这样就节约了很大面积的装修费用。
酒店完工后,徐祖荣先要求公司人员先到市场上的二星、三星酒店做市场调查,收集这些酒店硬件设备情况以及定价标准;然后在梅陇店内做了一个样板房,房间内配备一大一小两张床,可住1~3名客人;在电视、电话、空调等硬件配齐后,还精心设计了房间内包括墙壁色彩在内的各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