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市场太火:厂商激烈比拼销量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9-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最近几年来,最受各界人士关注的莫过于消费类电子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与日剧增,厂商的产品也层出不穷、技术创新更是日新月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属平板电视市场。2005年中国大陆平板电视总销量为185万台,与04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97%,为近几年家电产品增幅最大种类。

平板产业的逢勃发展吸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优秀厂商加入其中,随之,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品牌之竞争。据各大家电卖场的近期统计数据显示,在被众多品牌寄以厚望的五月平板市场,仍然是众多本土品牌和部分国际品牌分食37寸以下的小尺寸平板市场份额,而市场上快速扩大的37寸以上的大尺寸平板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把握平板核心技术和面板资源的国际品牌所瓜分。

尽管从总体销量来看,本土品牌的产品仍占据了平板销量2/3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种市场占有率是以极低的利润为前提,甚至有个别厂商正面临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的危险。而在利润最优厚的45寸以上的高端平板市场,LG、松下、日立等国际品牌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LG更占有了50寸以上平板市场的半壁江山。对于这种现象,一向以实力说话的LG认为:“决定平板品牌的兴衰存亡的还是核心技术力”。

面板——创平板品牌的关键

对于平板电视来说,面板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尽管面板供应已经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然而没有自己的面板生产线仍然是大多数品牌的隐痛。

最典型的例子是曾经凭借特丽珑技术显赫于CRT电视时代的索尼。由于错失了发展平板产业的先机,索尼一度处于平板产业的边缘,而自从与韩国厂商合作拥有了自己的面板生产线之后,索尼快速缩小了与领导平板电视潮流的韩系厂商的差距,再次成为被广泛瞩目的日系高端品牌。

雄如索尼,尚需面板这一“品牌引擎”的拉动,其它厂商缺乏上游面板资源的劣势更加明显。目前平板行业的小尺寸面板供应相对充分,因此大多数品牌的重点产品领域也都集中在37寸以下,由此带来的是小尺寸平板的激烈的价格竞争,各厂商的利润急剧缩水。而在市场快速成长的大尺寸平板市场,真正具有优势的仍然是坐拥面板资源的几大国际厂商:既具有等离子又有液晶面板生产线的LG,以及日系厂商松下。

“亡羊补牢,尤未晚也。”基于面板的极端重要性,为了摆脱这种没有受制于人的局面,长虹、TCL、康佳、创维等几大本土厂商携手创立了聚龙公司,开始筹划建立自己的面板生产线。

整体技术力——守平板品牌的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