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因特拉肯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9-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树下看滑翔)

在因特拉肯遛弯儿

瑞士的因特拉肯镇中心区有大片的绿草坪,一些年轻的滑翔爱好者拉着长方形的大花伞从天上飘下来,落点极其精准。我仰着脑袋找半天,还是没弄明白,他们是打哪儿起飞的?

我在那棵粗大的树下观摩了一阵,既不热也不闹,那些飞人笑眯眯的,落地收伞,蹑手蹑脚,顶多是交头接耳,绝不喧哗。纳闷,怎么一点声都不出啊?地上的人不欢呼雀跃也该给点掌声吧?我是这么理解赞许和礼貌的,不习惯。兴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瑞士人的内敛与安静,太含蓄了。

喷泉吐着细细的水流,小路上走来老人和淘气又撒娇的小狗。空气夹着山间的凉意,还带着雪水的湿度,质量很高。花木都像刚洗过的,不沾一丝灰尘。是不是青山把可吸入的颗粒物都给屏蔽了呢。

接近傍晚时天色有点阴沉。在小镇里遛弯儿,侧耳可听马车走过时马蹄踏地的节奏声响,还有不知是教堂还是修道院传出的轻柔钟鸣,我们沉浸在宁静,清洁,和谐的空间里。

坐落在山川中的街区建筑都很别致,不少是有年头的老房子了。看得出,新建筑在样式布局上努力与前辈们呼应合作,不出格出位,没有私搭乱建。

路边商铺规模很小,可不乏世界名品。服装、首饰、眼镜、巧克力,当然更少不了的是瑞士名表。很快多数铺子都让我们给遛关门了,显然老板们对眼下的商机并不太在意,好像缺了一点勤奋。

偶尔听到的乡音是同胞游客制造的,还喊话呢,自己人普遍比较“热情奔放”。 在这里,咱是老外,保有自家的习惯。忽然想起冯小刚电影“手机”中喊电话的情景,觉得“亲切”, 很 “喜剧”,粗声大嗓不会因身处异乡轻易改变。到了咱家乡的老人们该敲锣打叉跳秧歌的时辰了,闹出点大动静才热情。

当街灯亮起时,露天的咖啡座开始上人,几面环山的小镇滋滋润润,得风顺雨,要啥有啥,像是坐在大自然怀里的一个被精心呵护的宠儿。显然这里是开放的,现代并国际化,各色人等在此各有所得,舒适,惬意。

真是个美丽并满眼绿色的地方,凡是能看到的水,都透彻清亮得让我咂舌,在此之前经历了太多的混浊,木然到不知道什么叫干净了。要知道这里现在是一个有人群,有运动场、舞厅、酒店和赌场的地方,难得能保养到如此一丝不苟的程度。

据说那座老教堂是14世纪建起的,论年头也过了150多年。在少女峰脚下,在图恩湖、布里恩湖之间,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瑞士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之一,不仅风景极其秀丽,还经常举行多种文化活动。只可惜,我们还是和博物馆、音乐周失之交臂了。

实话说,这还不是我想找的小镇,原本是为向往着那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的感觉寻来的,就是再简陋点,古朴点,很乡村的那种。可能差的也就是一天自由的时间,让我没法接触那个角度了。兴许只要能从镇里走向山坡,哪怕几个小时也好,完美的旅程只有咫尺之遥,迈开双腿就可以梦想成真。

虽然有遗憾,但是不抱怨了。在这样夏花灿烂,碧草如茵的路上走,在车窗外不断冒出布谷钟似的小木屋,在满眼湖光山色间,还要充当一个怨妇,实在丑陋并不合时宜,起码要用美丽轻松的心情来呼应身边幽静的良辰吧。

这一夜,我们住进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酒店,那一片的房屋街道很有特点,像戏剧里的童话世界。我们的脑子好像被凉爽的山风打扫了,伴着时断时续飘进窗口的淡淡钟声入睡,干净得连梦都没有。

(雪山下湍急的流水)

(车窗外)

(山下酒店)

(因特拉肯印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