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秦淮河之前,我是从杜牧的诗、孔尚任的戏、朱自清、俞平伯的散文里得到了些微关于这条河的印象。这是一条飘满脂粉、承载了悠悠历史的河流。因为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为孔尚任笔下李香君那香艳而壮美的桃花扇之缘,因为朱自清和俞平伯那段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坛佳话,对于秦淮河,我便生了格外绮丽的幻想和期待。可是,当我游赏一晚后,终于笃信了那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从中山陵坐游2到夫子庙站下车,穿过地下通道,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夫子庙。翻修的仿古建筑灯火辉煌,南京特产商店紧邻着KFC,入口最醒目的是家哈根达斯,此外便是任何大小城市都有的平民服饰专卖店,真维斯美邦以纯等。逛到所谓老街,依旧毫无古意,只有兜售廉价纪念品和服饰的店铺。看中一个粉红小兔包包,跟老板侃价,他不予理会。十元而已,倒也不贵,难怪他能一天卖掉50个。
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王导谢安故居、夫子庙(即孔庙)等景点,一一路过。网上的攻略告诫说,都是新修的假古董,不值门票钱,便懒得掏钱进去。江南贡院前有一长溜铜像,有唐伯虎、林则徐、吴敬梓等人,都是曾在此应试的知名学子;乌衣巷光线幽暗,刘禹锡感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王谢故居已杳不可觅。真佩服1000多年后今人的智慧,可以砌好房子挂上牌子坐收银子。
夫子庙前的“天下文枢”牌坊前,便是秦淮河的游船码头。两岸都是一式仿古建筑,这边是一线喝茶喝咖啡的桌椅,对岸是有名的“秦淮人家”酒楼。各式彩灯将两岸照得流光溢彩。非灯会、黄金周之故,虽然热闹,却是恰到好处不挤不乱的热闹。既然到了秦淮河边,船自然是要坐的。左右各有两个售票处,左侧的大游船票价80大洋,游玩时间为50分钟。右侧的摇橹船票价60大洋,游玩时间为30分钟。我问售票女,摇橹船是否由人力摇动,她点头称是。我想这手摇的船到底比那机械驱动的船诗意些,便买了票上船。
上得船去,小小的船左右两侧各坐了六七人。见船已坐满,穿着红衣翠裤的年轻船娘便摇着一支橹开动了船。船一驶动,大家就发觉所谓摇橹船不过是幌子,船娘拿着一支橹仅作姿势而已,实际上仍由机器驱动。残存的一点点诗情画意被发动机驱散得无影无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风韵是半点也无,朱自清那些华丽词藻描述的秦淮胜景更是杳无踪迹。小船平缓地驶在河面,除了两岸及倒影在水面的灯火霓虹,一丝生气也无。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们,终归早已沉寂于历史深处了。归途中,我们的小船被急速前行的大船猛地一撞,船舷触到岸边,一股浓烈的尿骚味扑鼻而来。若非身旁同游的人提醒我躲避,恐怕会被岸边的夹竹桃枝戳破脸。一时之间大家惊慌失措,等到船娘处理妥当,依旧愤愤不已。夜游秦淮河,就这样带着惊吓失望结束了。游了遗憾,不游也遗憾,终归,都会遗憾。
从船上下来,站在岸边看风景。相机忘了调高ISO参数,拍出的夜景模糊而诡异。街边的店铺兜售雨花石,贵得离谱。中山陵5元、10元一大把的雨花石,此处以个计数。谨记不能在夫子庙买任何特产的攻略,只看不买。唯一的例外是吃了一大碗鸭血粉丝汤,惊人的好吃。和从前丢带我去师大堕落街吃过的比起来,云泥之别。无怪乎去过南京的人,没有不爱鸭血粉丝汤的。大田说,他天天把鸭血粉丝汤当饭吃。其实我也可以的。南京的吃食虽然尝的品种不多,我却爱死了那不油不腻的三丁小烧卖和这又鲜又香的鸭血粉丝汤。汤包也不错,不比上海城隍庙那有名的南翔小笼包差。
出了夫子庙,遵照妹妹的指点,到中华门坐105路公车回南航。分不清东西南北瞎晃荡了半天,终于走到了中华门。到南航揽翠苑时,已过十点。妹妹在自学室尚未回来,只好在楼下小花园等她。夜风渐紧,不胜其凉。雪上加霜的是,某居心叵测男以为我是南航学生,兀自骚扰,吓出冷汗一身,幸好妹妹及时回来,救我于水火。外感风寒兼受惊吓,成为此后数日感冒之肇始。 步步高音乐手机广告曲之“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成为此次南京扬州行之意外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