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炉具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热食是饮食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虽然一天来回的郊山活动通常都以干粮来解决吃饭问题,但在山顶上煮杯热饮或作顿丰富的午餐,无疑的是件很舒服的事。尤其是连续数日的登山活动,相信您不想天天三餐都吃干粮吧。

由于饮食的习惯及食物储存的关系,炊煮成了必须的手段。想要炊煮不免在脑海里浮出一些材米油盐酱醋茶...等食物作料;及锅碗瓢盆炉...等炊具。当然在家里舞锅弄灶的是没什麻烦,但若要带到山上去依样画葫芦,那可不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喔,尤其是家用的炊具都是那么的庞大。

好在时代进步,我们已有许多专门为野外活动设计的轻巧炊具可供使用。初次登山的人最感好奇的东西莫过于炉子及套锅,想不到居然也有这么轻小的东西可以用来烧饭煮汤,真是不错。如果您非常喜好野外活动,那很快的您会想要拥有它们。但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您将很难保有一只适用的炉子,就算是拥有了,也不一定能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本文将仔细分析炊具之构造原理及其适用之场合,以供您在选择炊具时作为参考。

炊具可概分为炉具及锅具两大类,首先从炉具讲起。

炉具是种燃烧的装置,而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作用,任何物质在燃烧之前都必须先转化成气体才能顺利燃烧。要有猛烈的燃烧当然要有大量的可燃气体供给,若无法实时供给则火势立即变小,甚至熄灭。瓦斯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将其由燃料罐释出时自然转变成气体,所以在一般环境下它并不需要汽化装置;但是像煤油、汽

油之类的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则汽化装置显得相当重要,其设计之良窊直接影响油炉之燃烧能力及操作性能。

由于液体要变成气体时必须吸收蒸发潜热,导致未蒸发的液体温度降低而不易再蒸发。所以通常都是将某一段输油管路做成作汽化装置,并令其绕过燃汽器,以便吸收炉子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以使汽化、燃烧的动作一气呵成。

不论是煤油炉、汽油炉或是瓦斯炉...等炉具,其工作原理都相当类似,燃料从储存槽(油箱或燃料罐)到燃烧前所需行经的完整路径如下:

油箱(或燃料罐)→输油管路→油量控制阀→汽化装置→燃气控制阀→喷嘴→燃汽器→燃烧。

提供燃油往前流动的动力来自油箱之内压,油箱之内压越大,则燃料之流出越快,造成油箱内压变化之可能来源有三:

1.在油箱上装置打气筒,直接将空气打入油箱造成压力将燃料挤出油箱。

2.炉具开始燃烧后,其产生之热量会传到油箱对油箱加热,由液体受热会蒸发膨胀的特性可知,在大小固定的油箱中由于无处膨胀,于是形成压力将燃料挤出油箱。由于这项压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所有炉具都具备。

3.某些炉子在油箱上装置泄压阀,当泄压阀打开时,油箱之内压渐次降低使得油料流出渐缓,若不实时关闭之,最后燃料将失去流出之动力,使得燃烧终止。另有一种泄压阀乃为防止油箱爆炸(因内压过高)之危险而设,此种泄压阀一般称为「过压安全阀」,将油箱与燃汽器靠得很近的炉具大都具有此类泄压阀,例如:Optimus8R;Svea123...等。使用这类炉具的人员必须特别注意,不要直接面对着安全阀,以免当油箱内压过高,安全阀自动打开泄压时被火喷到。

虽然可以单纯的使用油箱之内压来控制火力,但总必须徘徊于打气与泄压的动作上,因而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如果采用油量控制阀或燃气控制阀,那我们可以一次将油箱压力加高一点,然后利用这两类控制阀,直接调节燃料之输出量,如此便不需时时打气加压或开闭泄压阀,因此在操作上就简便多了。

在燃烧流程中所提及之各项细部装置,乃为各式炉具之综合,为作结构上之精简及适应不同之燃料,上面所述之细部装置并非所有炉具都必须具备。例如瓦斯在常态下为气体,所以瓦斯炉在设计上并不需要汽化装置及油量控制阀;而煤油炉大都采用泄压阀来控制火力,所以它就省却了燃气控制阀或油量控制阀之类的装置;部份汽油炉为了强化操控性能,却是油量控制阀与燃气控制阀兼具。

由此观之燃料实在是决定了炉具的主要构造,所以对于燃料的认识有其重要性。目前常用于登山炉具及灯具的燃料有煤油、白汽油、酒精及液化石油气(瓦斯)等四种,其中液化石油气又以丙烷及丁烷为主。

上述燃料皆为碳氢化合物,因其化学分子式不同,故有其不同的化学特性(请参考下表),当然在售价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煤油最便宜;去渍油次之;丁烷又次之;而丙烷的价格较高。在了解各式燃料的特性后,我们将以燃料为分类来介绍各式炉具。

燃料种类

沸点(℃)

热量(Kcal/Kg)

液化压力

煤油(Kerosene)

200~300

10000

常温下为液态

白汽油(Gasline)

30~60

10300~11000

常温下为液态

酒精(Ethanol)

78

6500

常温下为液态

丁烷(Butane)

-0.5注*

11600

15℃时2Kgt/c㎡

丙烷(Propane)

-42.1

11750

15℃时7Kgt/c㎡

注:丁烷沸点高,低温时挥发不易,也是上高山时要带所谓*高山瓦斯*的原因.高山瓦斯其实就是混合丙烷之丁烷,成份由15%~30%不等.

煤油炉:

煤油可以说是最安全的燃料,不但挥发性极低、爆炸危险性小而且引火点也高,在室温下不会自发性的着火燃烧,所以在运输、携带或使用时都比较安全;也由于它的引火点相当高,所以此类炉具都必须经过预热手续才能点燃。煤油炉的型式很多,但各式煤油炉的构造大同小异,在此我们以瑞典Optiums00炉为代表作构造解析,00炉的主要结构有油箱、打气筒、泄压阀、预热碟、聚焰盆、防风罩及标靶式的燃汽器,该燃汽器亦为一汽化装置,其详细构型请参考图一。00炉的净重为708.7公克;体积为10*12.7*19cm;油箱容量为0.5公升;燃烧时约为1.5~2.5小时;输出功率约为1700Kcal/H,其使用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使用适当的扳手,正确的结合燃汽器与油箱,并将油箱盖旋在打气筒的把手上。

2.先打开泄压阀,再将煤油以有滤网的漏斗注入油箱约八分满。

3.注入些许的酒精到预热碟,罩上聚焰盆及防风罩,并点火开始预热,若风大则必须再另加其它防风设备,例如挡风板...等。

4.当酒精即将烧完之际,关闭泄压阀并徐徐打气,越慢越慢好。此时火苗应由喷嘴处慢慢升起,并且随着打气增多而越来越旺。若酒精已烧完而油炉却未点燃,此时喷嘴处会喷出白烟(白色的煤油气),应赶快再以火柴或打火机补点之。若依然未能顺利点燃则表示预热不够,此时应将泄压阀打开重新预热点火。

5.点火完成后,火力大小之调节完全视油箱之内压而定,油箱之内压越大则往喷嘴输送的煤油越多火力越旺,反之则小。而影响油箱压力之来源有三:

第一是油炉燃烧的热量会传到油箱形同对油箱加热,间接导致油箱内压增高;

第二是经由打气筒对油箱直接加压,

第三是泄压阀的开与关。前两项皆因会对油箱加压而令其火势变大,而泄压阀打开时则因释放油箱之内压所以会造成火势变小。

6.在使用时通常是先以打气筒加压,待其火势变大且稳定后,再以泄压阀之开与关来控制其火力大小。由于油炉燃烧时会不断地对油箱加热,形同对油箱不断的增补压力,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是为了经常要调大小火,并不需要常常以打气筒对油箱打气加压。

7.使用完毕后只要将泄压阀完全旋开,则油箱之相对内压降为零,于是煤油无法往上输送便会自动熄火,待其冷却后再予以拆收即可。

8.预热燃料最好采用酒精或酒精膏,因其燃烧时比较干净不易造成喷嘴堵塞。当然在救急时任何燃料都可以拿来预热,其中比较常用的大概还是煤油自己,由于煤油不易点燃所以必须在预热碟中缠上一些棉絮(可由棉质工作手套抽取),可帮助煤油自燃。

9.煤油的气味相当令人不悦,故装有煤油的容器除了必须能确实密封外,亦应特别标示清楚,以免误食或误用。

煤油炉由于构造简单损坏机率不大,而且又相当安全,虽然操作时有点复杂,但在世界许多地方煤油是唯一可用且便利的燃料,所以它仍然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炉子。

汽油炉:

汽油具有高度的挥发性及爆炸性,所以在储运及使用时皆应特别小心。而汽油炉所使用的汽油最好是完全没有添加物,而且经过数道精炼处理的纯净白汽油,这样比较不会对其汽化系统造成堵塞损害,及其燃烧废气影响健康等问题。在国外之炉具制造商另有制造炉具及灯具之专用油料,此专用油料系由白汽油精炼而成。

在国内比较纯净的白汽油大概只有「去渍油」及「打火机油」,所以「去渍油」是国内汽油炉最常使用的油料。国内一般汽机车用的汽油都有加铅,所以根本就不能用。虽然目前有双燃料(可以使用无铅汽油或去渍油)的汽化炉出现,但国内目前的92或95无铅汽油也还不够纯净,所以还是尽量使用「去渍油」较佳。

由于汽油的危险性高,故其炉具之设计也比较坚实、复杂而且多样化,在此我们以PeakⅠfeather400、MSRWhisperLite及Optimus123等三种较典型的汽油炉为代表分别作介绍如下。

PeakⅠfeather400:

讲到此型炉子不免想到厂牌的问题,大都数的人都叫此型炉子为ColemanPeakⅠ或简称为PeakⅠ,其实并不正确。事实上Coleman与PeakⅠ是两种品牌名称而非产品名称,虽然这两种品牌同属一家公司所有,但还是有一些差别,Coleman是属于露营休闲等级的产品;而PeakⅠ则比较偏向登山探险等级的产品。

类似的情形还有Optimus、Svea及Primus这三种品牌事实上也是属于同一家公司所有。

PeakⅠ的炉子除了feather400外,还有feather440、feather442...等多种型式,所以我们在称呼时最好能称呼其型号,以免搞混或误用。feather400的构造相当完整,计有油箱、打气筒、燃油注入孔、输油管、油量控制阀、汽化管、燃气控制阀、喷嘴、燃汽器等,新型的feather400则省却了燃气控制阀,其详细构造请参考图二。

此型炉具之净重为645公克;体积为11.8*11.8*16.2CM;输出功率为2142Kcal/H;油箱容量为0.347公升;燃烧时间约为1小时15分~2小时20分。

新型feather400之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打开油料注入孔,将去渍油以有滤网的漏斗注入油箱约八分满,并旋紧油箱盖。

2.确定红色油量控制阀是否置于OFF的位置,逆时针方向转动打气握柄以打开打气筒之气门,用拇指压住打气握柄上的小洞,然后打气约25下,顺时针方向转动打气握柄以关闭打气筒之气门。

3.炉子必须置于平坦的水平面上,将红色油量控制阀转到LIGHT/HIGH的位置(全开),迅速点火,此时会出现红黄色的火焰,然后旋开打气筒的气门,连续打气约30下后再关闭气门。第一次打气时如果打得太多,则在点火时会产生倏起的大火,嗯!很多人就是这样烧掉前额头发的,要多加注意脑袋不要靠得太近,要不然连眉毛也没了。

4.待其火焰变成漂亮的蓝色后,就成功了,此后便可以利用红色控油阀来调节输出火力,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出现火力不足的现象,则必须再打气以提高火力。但野外风大防风效果有限,因此都会另用挡风板来防风。在使用挡风板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靠炉具太近,另应将其开口留在红色控油阀处,以免控油阀之塑料把柄烧熔。

5.使用中的炉具如果需要打气加压,应先将锅子拿下来,不然的话也要有人扶着,以免将锅子打翻了。

此型炉子看似不必预热,其实它仍然有预热的动作发生。当点火时红色控油阀转到LIGHT/HIGH的位置,此时油箱中的部分空气和燃料会同时释出,并在汽化管中作了第一次混合,当油气经由喷嘴喷出时,在燃汽器之预拌室中与空气作第二次混合,当它由预拌室上升到燃汽环组(火盘)时再与空气作第三次混合,去渍油本来就相当易燃此时又加以大量空气混合,所以很容易被点燃,点燃初期火焰呈黄红色,这火焰会直接对着汽化管加热,加速汽化之进行,于是火焰便渐渐变成漂亮的蓝色火焰。这种利用油箱内的空气和燃料的混合,配合预拌式燃汽器以达成自动预热及快速点燃的系统,又被称为「快燃系统」。

MSRWhisperLite:

MSR为厂牌名称,WhisperLite为炉子的型号,可直译为「小精灵」但是一般人皆为称为MSR第三代(MSR第二代为:FireFly,可直译为「萤火虫」)。此型炉具采用分离式油箱,其间以输油软管相连,油箱具有多种容量,可视需要换装。除了瓦斯炉外它是最轻便的炉具,火力也相当出色。小精灵的主要构造计有油罐、打气筒、油量控制阀、输油软管、汽化管、预热杯、燃汽器、热反射板及防风板等,详细结构请参考图三。

此型炉具之净重为340公克(含打气筒;但不含油罐);油箱容量计有0.325公升,0.65公升及0.975公升三种;输出功率约为2100Kcal/H;体积为10.2*10.2*12.7cm;燃烧时间视油罐大小而定,在常温下0.47公升的去渍油可以煮沸28.5公升的水。其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在油罐内添加七分满的去渍油。

2.关闭油量控制阀后,将清洁的打气筒组合好并旋入油罐,然后打气10~15下,并检查油料有无从油罐的O型油封环处漏出。

3.展开热反射板,将输油管由中央洞穿过,然后导正热反射板于输油管上方,并盖过炉架较低处的炉脚。反时钟转动(拉开)炉架,至扣入火焰反射盆边缘的凹槽内,成三脚鼎立状,使炉架稳固的托住热反射板。

4.在油管末端涂上吻接膏(或唾液),使之润滑,并可防损坏油管衬套内的"O"型油封环,徐缓地将油管插入油管衬套内,直到两者能稳固的接合,并转动固定臂,使扣入帮浦上的沟槽。为让油料能顺利流出,油罐必须平摆。

5.组合好炉具后,慢慢打开油量控制阀,直到油料由喷嘴喷出并流到预热杯中约七~八分满即可,然后迅速关闭并检查油管与打气筒接合处有无漏油,点然预热油料开始预热。正常的操作步骤中虽然可以直接使用去渍油来预热,但若使用酒精替代,则可减少积碳;也就是减少喷嘴堵塞的机率。

6.俟预热油料快烧完时,慢慢打开油量控制阀直到油料由喷嘴喷出,如果此时产生黄色火焰则控制阀关小一些,以允许油料在汽化管中有更多的时间吸热汽化。若能预热到令油料完全汽化的温度,那将产生稳定的蓝色火焰。

7.一旦炉具产生稳定的蓝色火焰,便可以慢慢调整油量控制阀到希望的输出火力。但须注意的是由于控制阀到喷嘴间有一段相当长的输油管路,所以会有延迟现象,致使在一般人都认为此型炉具在大小火力调整上比较困难。正确的输出火力调整如下:调成大火比较简单,只需将控制阀尽量打开,但不必超过4圈,即可达到最大的功率输出;若要调整成小火,则必须先将控制阀关闭,待火焰变得很小时再将控制阀慢慢打开,直到所需之输出火力为止。

8.视设定之火力输出及剩余之油量而定,可能必须对油罐打气加压,加压时一次仅需打气2~3下即可,并且不须使用超过手指的力量来强行打气加压。

9.不可以过度加压,因此型炉具最佳的燃烧效率是油罐内压较低时,太大的压力将迫使火焰跳离炉头及油管的预热回路(汽化管),导致不完全汽化及倏起的大火。

10.在使用过程中,不论是打气加压或调整输出火力时,最好能先把锅子拿下来,以免将锅子打翻。

11.挡风板和热反射板可以增加20%的效能,但须同时使用,不可只用挡风板而不使用热反射板,以免损及软管。

12.熄火时仅须顺时钟方向关闭控制阀即可,注意控制阀不可以关得太紧,以免损及阀针。待炉具冷却后,实行分解,由帮浦沟槽处解开固定臂,并轻轻的分离油管和油管衬套、打气帮浦和油罐(油罐必须先竖起并释压)。

小精灵之设计介于汽化炉与瓦斯炉之间,若将汽化管拿掉则小精灵的炉头几乎与瓦斯炉头一模一样,燃气经由喷嘴喷出后经过空气预拌舱,利用虹吸原理将空气吸入并与之混合,再往上冲到燃汽器环组与空气作第二次混合后燃烧。分离式油箱之设计,使得MSR具有轻巧及携带方便的双重优点,但这条输油软管上有时也会引起大麻烦,除了调节输出火力较困难外,因为输油软管的两头是以压合方式将橡胶与钢管接合,这两个接合点是最容易漏油并引起火灾的地方。

为了减少因输油管漏油造成火灾或炉具损坏之情形,近年来小精灵在输油管方面改用金属软管,明显的减少了漏油的机率,使得它亦成为一个相当安全的炉具。

Optimus123:

或称为Svea123,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小型汽油炉。大多数的小型汽油炉为精简其构造,大都不用打气泵而是使用灯蕊利用毛细作用将燃油引至油量控制阀处,并利用经由预热在油箱内产生一些压力将燃油挤压出去,经控制阀及喷嘴喷出后直接汽化燃烧。

此炉之主要构造计有:油箱、油箱盖兼含压力安全阀、灯蕊、油量控制阀(含调节锁匙)、燃汽器、档风罩、锅具支架、炉盖兼用为锅具、锅具把手,其详细构型请参考图一。其体积呈圆柱状直径为9.5公分高12.8公分尺寸相当袖珍;油箱容量为0.13公升;燃烧时间约50分钟;重量为550公克;输出功率约为1200Kcal/H。属于个人型炉具,其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取下防风罩旋开油箱盖,在油箱内注入八分满的燃料。过多的燃料将减少油气的澎胀空间,至使油炉无法产生足够的内压,导至炉火不稳定。

2.在油箱顶部的凹槽内添加预热油料,套上防风罩后,点燃预热油料开始预热。(通常直接使用去渍油当预热燃料)

3.俟预热燃料将烧完之际打开油量控制阀即可。若预热燃料已烧毕尚未点燃应赶紧用打火机补点之,若仍未成功点燃则应重新预热一次,

4.刚点火成功时油量控制阀不要开得太大,因为此时炉体本身还不够热,其所产的内压亦不足,故不能稳定的燃烧。此时若开得太大则火焰很容易跳离喷嘴并熄灭。

5.点燃后约3分钟炉体够热时,则大小火的调整就会变得随心所欲。使用完毕后,只要将油量控制阀关闭即可。

由于此炉完全靠炉体的温度来提高油箱内压,所以在严寒地区的使用情形并不理想。曾经有人在雪地上使用此炉,据说尚未烧开一杯水,油箱内的燃料就用完了,此说虽然夸张了点,但却是有可能发生。

*瓦斯炉:

瓦斯炉不论在构造或操作上,都可以说是目前最简便的炉子了,其所使用的燃料为液化石油气(瓦斯)。瓦斯在常温常态下为气体,为便于携带及使用常将其压缩成液态并装在密封的容器内,当其由容器内释放出来时,自然会还原为气体,可以直接燃烧。故以其为燃料的炉具在构造上并不需要燃料汽化装置,及特殊的燃料加压机构;在使用上也不需要预热,只要在其燃料罐上装置控制阀及燃汽器(控制阀与燃汽器通常合称为炉头),打开控制阀点火即可开始使用。

户外用的瓦斯炉与家中的瓦斯炉,除了瓦斯成份有些微的差异外,其使用方式一模一样,所以不论大人或小孩都能轻易的使用它。从前野外用瓦斯炉的火力并不出色,所以虽然它具有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不易故障...等优点,但大都只作为油炉的备用品而已。拜科技进步之赐,经过不断的改良后,目前瓦斯炉的火力已凌驾大部份油炉之上,某些型式的瓦斯炉甚至附装自动点火装置,在使用上可谓极其方便。瓦斯炉的型式很多,在此我们以Primus2243、Primus2263及EPI3140为代表作介绍。

Primus2243:

燃汽器呈圆盘辐射状直径为8.5公分,其上具有直径12公分的十字防风屏(兼用为炉架),重量220公克,控制阀全开时,燃料流速可达215g/h(输出功率约为2356Kcal/H),附加自动点火器者其重量为300公克。此炉不但重量轻体积小;而且火力强劲炉架承载力也高,可以很稳定的放上大锅子进行快煮,所以不论团体或个人使用都很适合,其构型请参考图二。

Primus2263:

燃汽器呈圆盘辐射状直径为5公分,其内布有纲丝网具有抗风作用,收合式的三脚炉架在拉开时直径可达12公分,重量130公克,控制阀全开时,燃料流速可达180g/h(输出功率约为2100Kcal/H),它是目前最轻小的瓦斯炉头,定位为标准型的个人用炉具,其构型请参考图三。

EPI3140:

燃汽器呈圆盘柱状直径约4公分,其边缘有小小的防风屏及三脚炉架,炉架拉开时直径为12公分,重量145公克,控制阀全开时,燃料流速可达110g/h,大部分瓦斯炉的火焰设计皆以45°仰角向四周辐射喷出,但此炉却是垂直向上集中呈长柱状喷出,长柱状的火焰当然有其特殊的用途,例如在野外生火时就很方便,但用为一般炊煮时则必须特别小心,由于火焰向上集中故锅底的受热不平均,若要煮得一锅好饭应时时移动锅子以使锅底平

均受热。它属于特用型的个人用炉具,其构型请参考图四。

瓦斯炉的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确定控制阀已关闭,撕掉所有粘贴在瓦斯罐上的卷标,然后进行组合工作。组合时炉具应保持竖立。

2.让炉头底部与瓦斯罐顶部相对,用手握住炉头轻轻的将瓦斯罐旋入,直到炉头下方的平板垫片及O型环与瓦斯罐密接为止。小心不要旋得过紧,以免损坏瓦斯罐的自封安全阀(逆止针阀)。

3.如果您怀疑、听到或闻到瓦斯漏气,则不可以进行点火动作。此时可以用肥皂水涂在接缝处及连结处检查之(切记不可以用火来检查瓦斯漏气)。并可以试着将炉头与瓦斯罐再旋紧一点,若仍有漏气则应停止使用并送修。

4.在确定装好瓦斯罐后,拉开支撑臂(炉架)并置炉具于一稳固的平面上,开始点火使用;并由控制阀来调整输出火力的大小。使用安定板不但能稳定炉具,尚能隔开冰冷的地面,这点在雪地上更形重要,因为瓦斯罐直接与雪地接触时会夺走瓦斯罐的热量,使得瓦斯汽化困难燃烧效率不佳。

5.炉具点燃后应保持竖立并且不要到处移动。当未完全烧热或剧烈移动时可能会将液态瓦斯直接送上喷嘴,导致倏起的大火(因未能及时完全燃烧,火焰呈黄色)。使用完毕后必须确定控制阀完全关好。

6.更换瓦斯罐时应先关闭控制阀,确定火焰已完全熄灭。将其拿到一开放的空间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远离人群、火源及易燃物。将炉头与瓦斯罐旋开,顺便检查O型环及平板垫片有无损坏。再将新瓦斯罐轻轻旋入,避免硬推错牙损坏螺纹。

7.在正常使用下容器内液态瓦斯的蒸发会吸收汽化热,使容器的温度不致过度上升,但当瓦斯将用尽时因汽化热的吸收减少,导致瓦斯罐的温度急遽上升,此时可能会使罐口塑料制的逆止针阀熔化,往上流到控制阀及喷嘴处造成堵塞。这通常会发生在双炉并用,并且采用挡风板圈围密封时,使用脸盆或大锅子烹煮的同志们请特别小心注意。

8.无论是瓦斯压力降低或无法点燃,但瓦斯罐中仍有燃料,则可能是喷嘴堵塞,此时应使用适当号数的通针进行喷嘴清洁。炊煮不慎把汤汁等物质溢在燃汽盘上,常是造成喷嘴堵塞的主因。若是因瓦斯罐之逆止针阀熔解而造成的堵塞,那就比较难当场修理了,想必此时的控制阀旋钮亦已熔毁,会造成逆止针阀熔解必是使用挡风板不慎所致。

9.除了每次的组装拆解外,平常亦应注意O型环及平板垫片有无劣化,是否依然良好。

10.有些人单纯的认为较大的喷嘴会有较大的火力,而将喷嘴钻大,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火力输出的大小要视炉具的整体设计而定,除了喷嘴大小外,尚包括燃汽盘、空气预拌舱、导流孔及燃料成份...等因素,而每一个炉子在其出厂之前必已作过最佳化设计,所以不要随意改变炉具的各部结构。

11.生产瓦斯炉、灯、罐的厂商很多,所以在选购上应注意是否具有互换性,尤其是燃料罐更要能互相通用,如此使用时才不易受限。

目前野外用瓦斯炉所使用的瓦斯成份,主要有丙烷及丁烷两种。丙烷的液化及储存压力较高,在储运时必须使用厚重的钢瓶收容,这对于需要人力背负的登山健行活动是非常不利的,它大多用于家庭或露营场。丁烷的液化压力较可以低采用较轻簿的容器,比较适合野外使用,但在严寒地区,纯丁烷的瓦斯会有火力不足的现象,这是因为丁烷在-0.5℃时液化压力降为14.7PSI(即一大气压力),此时丁烷将被困在容器内出不来,如果温度持续下降,那么内压会持续下降,瓦斯罐便会吸入空气以保持压力平衡,此时想要把丁烷从容器内释放出来只有两种方法,其一就是将其加温使提高内压至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力;其二就是将它带到高海拔的地方(气压较低)使外面的大气压力小于容器内的压力。两者配合运用时,其效果是相乘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