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八月,两位英国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死难。他们在北坡的第二台阶上留下了自己的躯体,而且留下了他们登山的理由:「因为山在那儿。」
在此后的登山历史中,马洛里和欧文的名字并不因为成功而让人铭记,而只是这句经典的话。二十九年后,新西兰人希拉里在夏尔巴人向导的带领下,冲顶成功。他和这位名叫丹增的夏尔巴人站在世界之巅,尽情拥抱。
希拉里下山后,便成为英雄。有人问他:「山上有什么?」希拉里说:「山上什么也没有,只有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狂风怒雪,另外就剩下了只能容纳两个人站立的位置。」
「那你为什么要去登山呢?」希拉里说:「因为珠穆朗玛在那里。」
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登山者都以登上珠峰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条的生命留在冰天雪地之中。而珠峰之巅,除了增加几平方米的面积,仍然一无所有。那里没有石油、没有矿产、不是战略位置,更没有美元,但年年有登山者想到达那个巅峰。
北京的学子遭遇山难后,有两种观点争锋相对。一种说仅仅因为山在那里,就值得前仆后继,九死一生,不怕付出自己的年轻的生命?一种则说:「难道山在那里还不够吗?」
记者曾采访一九九一年在攀登希夏邦玛峰遭遇过「白色死神」之称的雪崩侥幸逃生的登山者,问他:「你是大学里的讲师,又是研究生,为什么要去登山呢?」这位名叫张志坚的幸存者说:「作为登山者我们不是喜欢冒险,而是探险。我们追求的是一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境界,登山的高度固然很重要,但其攀登,与山亲近的过程更重要,山教给我的东西要比书本教给我更多。」
在登山者心中,登山的本身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有亲身体验和灵魂的震动。它就像一个人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简单。在旁观者眼中,登山者都是痴儿。而对登山者而言,自己的灵魂就在世界之巅,我能不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