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二天(含)以上(探勘行程)溯溪团体装备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 主绳(φ8 ~ 9.5mm ×40 ~ 50M) ×2:

为最重要的团体攀登装备,长40~50M至少需备二条,其中一条可采用双盘式收绳,如此方便当作短绳使用。若人数较多,则可考虑加带一条20 ~ 25M之短绳。有下列二种可利用:

(1)、φ9 ~ 9.5mm浮水绳:

弹性小、延展性低且能浮于水面,适用于深潭泳渡、垂降、岩面 边攀、短距(人工)攀登及拖拉系统,特别适合于峡谷、深潭遍布之中游溪谷

(2)、φ8 ~ 9mm dry(不吸水)动力攀登绳:

弹性大,能吸收坠落时之冲击荷重、降低固定(确保)点、Leader及确保者受力,为长距先锋攀登时不可或缺,可视地形采用单绳或双(子)绳攀登,攀瀑

活动至少需备一条

2、(辅助绳(φ5.5 ~ 6mm ×20 ~ 25M)):

可用于横(泳)渡、岩面边攀、长潭续接主绳、拋挂冰锤、单绳垂降收绳及外帐搭设等多用途

3、冰(岩)锤 ×2:

敲拔岩钉、清手点、铲步阶(崩地)及拋挂作业等。溯行队伍需有2支,方能快速回收岩钉

4、岩钉(Piton):

为溯溪最常用的人工确保(固定)点,携带的种类及数量依溪谷的类形(峡谷型或瀑布形)及溯行的方式(完全溯登或快速通过)而有所不同。现今常用的岩钉多为铬钼钢制,依形状有下列几类:

(1)、刀型岩钉(Knifeblades):

薄片状,适合小裂隙,常用于突破中游的峡谷、深潭。至少携带3支

(2)、剑形岩钉:

厚度大且长度较长,挂耳与钉身非同平面,适合中等裂隙,常用于上游的瀑布攀登或高绕。至少携带2支

(3)、箭形岩钉(Lost arrows):

同剑形用途,惟挂耳与钉身垂直,最适宜两边不等平面之中等横裂隙,以方便挂钩环及拆除。至少携带1支

(4)、直角岩钉(Angles):

V字型,利用三点抗弯保持平衡,适合大裂隙。若横裂隙时,钉身需成Λ字型

5、(活动岩械(Friend)):

适合大裂隙及(浅)岩洞的人工确保点,装拆最方便,惟重量较大且需注意湿滑面的稳定性

6、岩械(Nuts)):

较适合直裂隙使用,重量轻、置放方便但极需技术及经验,溪谷应用时机较少。另需携带牙签拆除用

7、(钻孔器 ×1):

配合冰(岩)锤钻设膨胀锚桩

8、(膨胀锚桩(Anchor)):

用于光滑岩面的永久人工确保(固定)点,钻设耗工、时(15 ~30min/支)且破坏岩面,非万不得已不采用

9、绳梯 ×1对:

由D、O型钩环或菲菲钩联结确保点人工攀登,或挂于困难地形供队员通过

10、 自由钩环 :

为不联结任何装备之D型钩环(无保险),可随时提供Leader架设中继确保点使用。溯行成员自由钩环总数应不少于6个

11、短带(绳)环 :

配合自由钩环架设中继确保点。对于常会造成主绳拖曳之之字型攀登、凹岩隙人工确保点、树干天然确保点或双套结系结岩钉钉身(岩钉部份打入裂隙)等,远较快扣组适宜。溯行成员短带(绳)环(普鲁士绳环组除外)总数应不少于6条

12、(岩钩(Hooks) ×1 ~ 2):

用于深潭泳渡或岩面边攀时,钩住岩石边缘或小岩洞作为临时把手点

13、滑轮 ×1 ~ 2:

架设拖吊、救难系统

14、(救生衣 ×1):

于峡谷、深潭遍布之中游溪谷特别需要

15、高度计 :

为定位之重要参考工具,惟易受天候变化影响精确度(例如忽然下大雨,气压降低,高度值骤升),故溯行队伍至少需有2支俾能互相参考

16、藤剪 ×1:于垂降、高绕时剪除茎藤

17、(单手绳刀 ×1):能单手操作快速割断绳索或当作一般小刀使用

18、山刀 ×1

19、保温瓶 ×1 ~ 2

20、水袋

21、急救包 + 针线包

22、毒蛇急救器 ×1

23、无线电 ×1

24、(短距对讲机 ×1对)

25、行动电话 ×1

26、(GPS ×1)

27、(收音机 ×1)

28、照相机

29、外帐

30、(营灯 ×1)

31、锯子 ×1

32、炊具

33、腰锅(营火锅)×1 ~ 2

34、瓦斯炉头

35、(挡风板 ×1)

36、(汽化炉具 ×1组)

37、(去渍油)

38、雨伞 ×1

39、(扇子 ×1)

40、公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