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内登山·商业赞助”二瞥:分化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00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是:登山户外运动年。

对于已经起步10年的中国民间登山而言,今年的发展有许多重大意义。其中一项,就是商业赞助的兴起。

三件标志性的赞助是:2003中国珠穆朗玛峰攀登,约255万;2003云南哈巴登山活动,300余万;双南攀登,200万。

合计,接近900万。远远超出了过往9年的总和。

在商业赞助成为登山组织方式的一种形式的同时,2003年,也是中国民间登山人口大发展的一年。

前四年,国内登山户外人口已经在迅速增长。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我的抽样调查统计:1999年底,登山爱好者300-400人;2000年底,1500-2000人;2001年底,4000人-5000人;2002年底,12000-15000人。基本上是倍数增长。

今年,主要受宣传的影响,登山爱好者增长率成指数发展。

在全国登山户外人口迅速增长的2003年,创历史记录的庞大商业赞助,又覆盖了多少登山爱好者呢?

2003珠峰攀登,9人;2003云南哈巴登山活动(扣除新闻媒体记者、之前没有登山爱好的企业界人士/关系户等),20-30人;双南攀登,5人。

不到50人次。

今年参加其他各种形式雪山(指有常年雪线的高山)攀登的人口统计很难做,先看看参加2次大型推广活动的登山爱好者人数:5月青海玉珠峰,67人(青登协数据);10月西藏登山大会83人(藏登协数据)。粗略估计自组队攀登雪山的人次,不少于上述2次活动的总和。可计算的登山爱好者-雪山攀登人数,初步估计300人次。

我们不难发现,从商业赞助的角度观察,国内登山爱好者今年的另一个变化是:分化。

如果说,去年国内登山爱好者群体变化的特点是以一些攀登事故为代表的、主要以攀登理念为衡量标准的分化的话;今年的特点,却是极少数赞助受益者和绝大多数普通登山爱好者之间分化——登山的所谓纯洁性,正在受到来自资本的考验。

资本是逐利的,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在此,无须对商业赞助的实施方和受益者进行评价。

我只是觉得,关注和支持民间登山,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

推动民间登山,我们缺的还很多……

转自:山野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