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娘峰登山日记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准备篇

决定去登四姑娘山三姑娘峰是2002年4月在绿野聚吧和mudplayer、鳗鱼的一次聚会上,当时所能知道的三峰的资料就是《中国登山指南》上将三峰错标为幺妹峰的一座卫峰,实际上应该是幺妹峰南部标高为5355米的那个山峰。

登山时间初步定在6月。mudplayer再去找其他人,正好woodhead5月从深圳回京,于是队伍增加了woodhead和apple两人。随后便是收集资料,锻炼身体,五一我到小五台山拉练。虽然国内有人宣称登上过三峰顶,但到5月底时,我们从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三峰资料依然少得可怜,有价值的只有日本队的登山报告。

在5月24日全体队员第一次聚会上,确定了大致行程和公用装备清单。关于队名,仍然使用“动感”,并追认2000年登博格达峰为动感一队,2001年登大姑娘峰和启孜峰为二队和三队,这次登三峰就命名为“动感四队”。开始我们认为三峰难度不大,便想登完三峰后顺便将二峰和大峰也登了。6月初订了去成都的火车票,出发时间确定为6月9日,mudplayer由于工作缘故15日左右出发。

5日,第二次聚会确定公用装备和个人装备落实情况,woodhead带来一本四姑娘山画册,其中有几张在锅庄坪拍的四姑娘山图片,再加上四川顶点队登三峰的报告和一位山友在网上贴出的四姑娘山三维图,我们初步确定登山路线为从长坪沟进山,在三峰西南海拔4700米的雪盆底部设立BC,在海拔5000米的垭口设立C1。从网上得到的气候资料看,6月份是四姑娘山降水最多的一个月,我们行期已定,无法更改。预计这次登山面临的最大的难点是垭口以下雪槽的雪崩、流雪和落石的危险,从照片上寻找路线时我们更多地考虑了落石的危险,决定尽早出发,从雪槽左边与岩石交界处攀登。

在这次聚会上还得知与鳗鱼五一登大雪塘的香港坚叔将随我们至BC,成都一名山友也要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要求他们必须听从指挥。根据现有的资料和队员的状况,确定这次登山的原则是“耗在山上,死等好天气”,因此食品计划做得非常宽裕。

8日晚,我和woodhead到北京西站托运装备,3个驮袋1个背包,装帐篷的驮袋被车站定为包裹,其余的包走了行李。

9日晚10:50,woodhead、apple、鳗鱼和我乘1363次列车离开北京西站。mudplayer来送行,并告诉我们四川雪峰队刚从三峰下来,他们只到了垭口,到成都后可以找他们了解情况。

10日晨一觉醒来,过邯郸站后,发现列车晚点,开始没当回事,车到郑州时已晚点数小时。从北京朋友发来的短信和听车上旅客交谈得知,由于前几天北方大规模降雨,西安东边的灞河大桥于9日下午3点多被洪水冲垮,陇海线中断。9日的车票已售完,所以这趟车仍然开出。我们不知道何时能到成都,买了一些方便面作为补充。整个白天,列车几乎在所有的小站上都要停靠。

11日凌晨2点,车至临潼,听乘务员讲,陇海线上现在还受阻26辆列车。2点多,列车通过西安至安康铁路线灞河大桥,走陇海线的列车都要改走这座单线桥。在列车右侧能看到大桥附近灯火通明,河道中流水不深,陇海线灞河大桥位置上四、五个桥墩东倒西歪躺在河道中,大约150米长的桥面整个拍在河床上,断为数截,一些大型机械车辆正在河道中忙碌,场面就像灾难片中的镜头。车至西安时已晚点12个小时。

早晨再醒来时,列车已过宝鸡站,进入秦岭。晚7:10,终于赶到成都,原本应该早晨8点半到站,结果晚点近11个小时,一天的时间被浪费了。下车后,取出托运的装备,昨天已至成都的坚叔和雪峰队周晓波队长开车来接我们,将行李运至西门车站对面的川西饭店,要了两个双人间,每间40元。晚上与雪峰队在一家火锅店吃饭。雪峰队介绍了三峰的情况,他们上到垭口,因大雾而下撤。随后我们到一名队员家中看了三峰和大雪塘的照片。他们请的向导就是我们这次请的卢忠荣。

12日上午,woodhead去西门车站买明天去日隆的汽车票,并随那名后来因无法请假而退出的成都山友去借高压锅,买了10个GAS罐。我和鳗鱼到雪峰户外店取他的装备。中午,我们四人先去订了60个白面饼、20个咸饼和20个糖饼,然后到家乐福采购食品,花了700多元。回来后清理装备,分别装袋。

我和鳗鱼到昨晚雪峰队员家中借到煤气灶,woodhead借来两个煤气罐并灌满气。这时我们发现昨天雪峰队介绍的两元多的速食米还没买,我和woodhead连忙打车到西南食品城,到达时已是下午5点,许多店铺已经关了门,我们转遍食品城也没找到速食米,woodhead又买了一些乡吧佬鸡翅鸡腿,我到附近的好又多超市买了一些4.8元一袋的速食米饭,与上午在家乐福买的凑成10袋。

13日 阴

一早起来,到车站找搬运工将我们的包放到车顶上,每包2元。6:30,我们乘成都至小金的汽车从西门车站出发。经过都江堰市,沿着岷江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界。车在映秀附近折向西行,进入卧龙保护区,卧龙河谷两岸高山耸峙,水泥公路两旁绿树成荫,一路上车辆很少,景色清幽。9:40,经过海拔1940米的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10点,车到海拔2080米的一处饭店,司机下车吃饭,鳗鱼在这里遇到他登大雪塘时的一个背夫,他听我们说要去登三峰,提醒我们这个季节要小心雪崩。

11点,车过海拔2765米的邓生,登大雪塘要从这里进山。过邓生后,海拔急剧升高,汽车开进云雾中。路上常有从山上崩落的碎石,占据了一条车道。

12:08,车过巴朗山口,海拔表高度4340米,这里是卧龙和小金的分界处,路边已能看到积雪。此后便是一路下坡,渐渐能看到日隆镇了。12:43,经过海拔3440米的猫鼻梁,如果天气晴好,从这里能看到以锅庄坪为前景的四姑娘山,可惜现在天气阴沉。12:50,车过沃日河后在桥头停了车,海拔3260米。比我们早一天到日隆的坚叔和卢三嫂来接我们,将大大小小14个包卸下车,卢三哥开来拖拉机将包运到河对面他的旧家中。

当晚,我感到肚子不舒服,想吐又吐不出来,就像2000年春节到小五台山训练时刚到山脚就上吐下泻的感觉,我知道不是高山反应,强打精神,与大家围坐在电炉旁取暖聊天,手里拿着塑料袋,准备随时奔向厕所。去年动感二队来登大峰,到日隆的第二天就上到BC,结果除去打前站的mudplayer外所有人都出现高山反应,apple和老师被迫下山,所以这次登三峰我们在北京时就决定到日隆的第二天只在附近适应,不进山。鳗鱼和坚叔五一刚从大雪塘下来,明天可以直接上山,于是他俩由三哥作向导骑马去登大峰。

14日 阴转雨

早上起来,腹泻了一次,肚子居然没事了。天虽然还阴着,但云层比较高,从三哥家能看到大峰和二峰。鳗鱼、坚叔和三哥一早就走了,woodhead和apple还在睡觉,我决定走到猫鼻梁适应一下。

去年mudplayer曾在猫鼻梁被晒伤,我不敢疏忽,擦了防晒霜。在海拔3000多米拧开盖,防晒霜喷涌而出。带了水、相机和雪杖,8:45,我从三哥家出发。天渐渐放晴了。明天是端午节,日隆这几天正在举行朝山节,镇子里到处是身穿藏族传统服装的游人,亚东演唱的藏族歌曲响彻镇子。朝山的节目在锅庄坪举行,所以海子沟不收门票,上山马道上挤满了牵马的人。

我沿公路走了六、七公里,海拔上升并不大,9:55到达猫鼻梁,四姑娘山依然被云雾缠绕,不肯露出真面目。在猫鼻梁能看到对面锅庄坪上搭着黄色的横幅,游人如蚁。等了半个小时,看天没有放晴的意思,10:30只好往回走,11:30回到三哥家,三嫂说woodhead和apple上锅庄坪了。吃了块面饼,11:40出发,从三哥家背后的山坡向东直上锅庄坪,这条小路比较陡,达到45度。对讲机里联系到woodhead和apple,他们已翻上山脊,上到山脊追上二人。

锅庄坪是东西向山脊上一大片平坦的高山草甸,从低到高修了三座白塔,黄色横幅围了一大块地方,入口处写着四姑娘山旅游一条街,里面买卖各种工艺品和小吃。12:25我们到达最高的白塔,海拔3590米。白塔旁边是个片石砌成的石塔,四周插满经幡香烛,烟雾缭绕中,无数身着藏族传统服装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沿顺时针转塔。石塔不远是个白色的大蒙古包,据说一会儿表演节目。绿色的大草甸上,坐满了藏族群众和游人,服饰鲜艳,我们三人谋杀掉许多胶卷。woodhead和apple不想往上走,准备拍歌舞演出。我感觉体力很好,今天只上升300多米强度不够,决定继续向上走到海拔4000米或者最迟到1点就下撤。12:40,我沿山脊向东北方向上山,一路沿着草甸上明显的小路走。天阴了下来,遇到三拨从大峰方向下来的游人,都说没有看到三哥他们三人。

1:36,到达海拔4068米,下起了小雨,大峰方向阴云密布,能看到去大峰BC的平缓山脊延伸进云雾中。用对讲机叫鳗鱼和坚叔,没有反应。1:46,开始下撤。回到锅庄坪,降雨使草甸上只剩下零落的游人。经过蒙古包,好奇心起,掀帐进去,见里面许多人用怪异的眼光看自己,连忙退了出来。下山的小路泥泞不堪,摔了一跤,把膝盖扭了一下。

3:10,回到三哥家。傍晚,鳗鱼、坚叔和三哥回来,说山上雪太厚,没带冰爪,岩石上一层雪,很难上,他们只上到大峰垭口就退了下来,没能登顶。坚叔表示难度超过想象,不去三峰了。鳗鱼因为阴雨天气也动摇了。晚上他与家里通电话被母亲得知他偷来登山,勒令他限期回京,也决定退出,他本人和我们都感到沮丧。六个人的队伍减员成四个人,食品和公用装备都需要重新调整,当晚我和woodhead、apple削减装备,两个煤气罐只带一个,五顶帐篷减为三顶,大米也减少一袋。

15日 雨

一早起来,雨就下个不停。我们要了4匹马驮装备,woodhead背了一个包,装午饭和三人路上换的衣服。川马个头不高,而且不善负重,每匹马驮的包都不超过60斤,我们怀疑这些马与被韦小宝下过巴豆的那些滇马有些亲缘关系。新疆的马高大能驮,连小毛驴都勇往直前,川马真是没法比。

9:05,三哥为我们找了辆小面,25元送三人到喇嘛寺,他和另一向导押四匹马随后进长坪沟。经过长坪沟大门,门票每人35元。9:24,到达喇嘛寺下面一家杂货店,我们下车等马匹上来,这里海拔3527米。车辆进入长坪沟最高只能到喇嘛寺,再往里走要步行或骑马。雨渐渐停了,雾气四起。

10:10,三哥一个人上来,说马匹走下面的马道,于是一起向东北方向进山。经过喇嘛寺遗址后走上木栈道,在头道桥过河,走到头道坪时,另一向导和马队赶了上来,我们才发现还有两匹小马驹跟着它们的妈妈一起上来了。头道坪以上是一路上升,落叶松林中道路泥泞。走走停停,12:15,到达海拔3985米的牛场。这里是山坡上的一片平地,有两间石屋,是放牛人的住处,草地上繁花似锦。三哥说天晴时在牛场能看到BC。休息吃过午饭后,

12:48,我们继续向东北方向上山。跨过一处小溪后,迎面是45度的大土坡,右面是一个瀑布,水声轰隆。四匹马上这个陡坡累得浑身汗湿,肌肉哆嗦,开始乱跑,三哥和另一向导上上下下地归拢马队,也累得满脸通红。土坡尽头是条山脊,脊线另一侧几株杜鹃开得正艳,在草甸上吃草的十几头牦牛见马队上来,慢慢地走开。这时已经大雾弥漫,能见度不到20米,走在后面的woodhead和apple不停地通过对讲机询问路线。在雾气聚散的间隔,三哥看到woodhead和apple走到陡坡的底部,于是我们继续上山。雾气中,我们在草甸上一直向东北方向之字形上升,三哥不停地吆喝着马匹,以免走散。

2:18,到达一片坡度较缓的地方,海拔4434米,草甸上有一圈石板,还有一条排水沟,三哥说这里就是雪峰队的BC。天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将装备卸下马,三人将EUREKA K2帐篷支起。woodhead和apple翻上山脊后在大雾中找不到路,我通过对讲机告诉他们BC的GPS坐标。三哥见时间已经不早,急着下山,我将BC的GPS坐标交三哥带下山给几天后上山的mudplayer,三哥还带下去一部对讲机,以防手机联系不上。

2:38,三哥下山,我又支起一顶VE25。woodhead和apple找到了BC,原来他们过山脊后就向西北方向走,错走到另外一条山沟里了。apple有些高山反应,装备放进帐篷中就躺下了。整个下午,我在两顶帐篷上坡方向挖了两条排水沟,毕竟是在高海拔,用冰镐的铲头刨两下土就得停下来大口大口喘气。

BC东边是条小溪,我用冰镐挖了个小蓄水池,在池底铺了几块片石防止泥土泛起,又在蓄水池边插上一根路旗。由于两顶帐篷都没有铺地席,虽然这里植被茂密,我仍然担心雨水会进入帐篷底布下面,从小溪上游搬来许多片石将帐篷内帐边缘上坡方向全部挡住,石头间的缝隙用泥土封死。woodhead睡醒后到K2帐篷里支起煤气灶烧水煮面,apple昏睡,没吃晚饭。晚上喝了茶,再加上盖着1500克绒的睡袋,结果整夜睁着眼睛数了几万只绵羊也没睡着。

16日 晴转阴

6:30钻出帐篷,天已放晴,BC正西是一座酷似幺妹峰的雪峰,我误以为是幺妹峰,叫woodhead起来看看。woodhead翻上BC正北的山脊去观察路线,下来后说幺妹峰和三峰都在山脊另一侧,从BC是看不到的。我找出地图,从地图上看这座比我们的BC高许多的雪峰应该是五色山,姑且称它“小幺妹”吧。在BC的西北方,也就是幺妹峰的正西,是一座圆锥形的石山,山体上基本不挂雪,峰尖直刺蓝天,坡度在六、七十度,要攀登的话需要全程打路绳,看地图知道这座山叫婆缪山,海拔5413米。apple状态还不太好,我和woodhead早饭后将一顶VE25、8个GAS罐、30个面饼、10袋速食米、10袋方便面、30个鸡腿鸡翅、3个肉罐头、2个炉头和所有路旗装包,9:15出发。气温很高,我没穿冲锋衣,上身只穿心逸内衣,负重大约在13、14公斤,攀登中不觉得包沉。从BC一直向正北10分钟就登上山脊的一个豁口,海拔4488米。站在山脊上,蓝天下的幺妹峰立刻就吸引住我的目光,南壁巨大的冰川虽然被三峰的山脊挡住了大半,但一条条的冰崩雪崩槽令人目眩神迷,东南脊和西南脊脊线如刃,东南脊上基本被冰雪覆盖,西南脊上冰雪较少,由西南脊延伸出去的西山脊南壁上竖直的岩石脉络纹理狰狞恐怖。良久,我才视线转移到被云雾罩住顶峰的三峰,以垭口为界线,上面是条平缓的山脊,坡度在40度左右,垭口以下的雪槽自上而下分为三段:积雪区、碎石区和雪盆区,这三段看上去似乎坡度很陡,雪盆区下面坡度平缓处可作为C1。三峰顶峰向西偏南方向延伸出两条山脊,北边一条很长,挡住了幺妹峰的下半部,在脊线中部有一条宽裂缝,好像被一把巨斧斜向劈开条口子;南边一条很短,末端消失在二、三峰间的大片碎石区中。

这个大片碎石区从海拔4500米一直到雪盆底部,面积巨大。我们立脚的这条山脊是二峰的一条脊,面向大片碎石区的一面壁立千仞,巨大的褶皱十分明显,山体破碎,不时有落石滚下。woodhead指着大片碎石区下的一块平坦草甸说也可以作为BC,北边有溪水流过,高度基本与我们现在的BC相同,但隔了一条山脊,不知能不能从到幺妹峰BC的路线上过来。我们用望远镜观察了垭口下的雪槽路线和左侧岩石上的一条路线,最后决定还是走雪槽路线。我们立脚的豁口坡度平缓,可扎两顶大帐篷,只是没水源,不能作为营地。在豁口插了根路旗作为标志,我们沿脊线向上走一段后下降到海拔4500米左右开始横切碎石坡。这段横切坡度在45度,必须一路小心,脚下踩稳。进入大片碎石区后,基本上沿东北方向寻找脊线之字形上升,脊线上大石较少,好走一点。碎石间开有各色野花,见到最多的还是紫红色的红景天。天渐渐阴下来,云雾遮住了幺妹峰,三峰垭口以上也看不到了。

大约在4600米,碎石上积雪越来越多,我坐下来换上雪套。继续向上,11:30,我到达一个小山包顶部,海拔4733米,这里比较平坦,有一条平缓的山脊延伸到雪盆区底部,两侧山坡下是融雪汇成的小溪。雪崩、流雪到不了这里,两边山坡上的落石最多滚到小溪里,作为C1营地再合适不过。垭口在C1的东北方,三峰顶峰在北偏东方向。C1积雪没过脚脖,气温6度,所以雪很湿,包放在雪上马上就沾湿了。

woodhead还没上来,我用对讲机告诉他营地的位置,并说要空身向上走走,看看路线。沿着平缓的脊线向上走,积雪越来越厚,天完全阴下来了。我走到海拔4804米的几块大石旁,能见度已经不好,只能看到雪盆区的底部。回到C1,woodhead已经上来了,将食品和帐篷放在一块大石上,上面压了石头,以免被鸟类啄开。我们略作休息,12:09,开始下撤。1:20,我回到BC。下午感觉有些不适,晚饭时测体温,37度,woodhead也有些感冒。今天mudplayer发来短信说T7次列车晚点5个多小时,他要明日凌晨才能到成都。

17日 雨转晴

早晨6点帐篷外下起雨来,9点雨停。早饭时测体温,不烧了。今天要运输近300米的路绳、三人的高山靴、冰爪、镐、锁等技术装备到C1,woodhead要求在山脊下面设一条路绳,这样可以速降到谷底,节省时间,直接进入大片碎石区,比横切安全。11:18,我们三人出发。

今天我的负重达到17公斤左右,攀登中明显感到吃力。翻过山脊后我找了一块大石,拿出一条大约70米长的路绳一头穿8字结固定在上面,由于这段斜坡只有60度,不能象攀岩那样将理好的绳段一下扔到山脚,绳子总是落在下方二、三十米的山坡上,纠缠成一团,要重新打理一遍。最后无法,只好将绳子理好后挂在脖子上,边下降边摘绳。我用8字环作下降器,绳子不停地打卷,这段下降搞得我着急撮火。路绳末端离谷底还有20多米高,我直接横切进入大片碎石区。天上阴云密布。

1:55,我上到C1,C1气温高达8度,积雪融化了许多,我还没换雪套就已上到了C1。C1营地的碎石完全露了出来,我边等woodhead和apple,边平整营地的碎石。等他们上来后,三人将VE25支起,将装备食品塞进门篷。3:10,我们下撤,天开始放晴。4:20,回到BC。傍晚,听到东北山坡上有隆隆的蹄声,出帐篷一看,十几头牦牛奔到帐篷二十米外,盯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我和apple都有些紧张,手里拿了雪杖准备应战。

远处山岗上又有十几头牦牛如一片黑云般冲了下来,离我们最近的几头瞧来是雄性的牦牛,与我们对视了一阵,没见有什么异动,我和apple进帐篷烧水,耳听得帐篷外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后来woodhead穿一身红色冲锋衣裤出来赶牛,据云效果颇佳,牦牛四散奔逃。晚饭时,woodhead发烧,说如果他明天好转,三人一起上C1,如果恶化,他下撤日隆。mudplayer打来电话说已到日隆,明日由三哥送到BC。

18日 晴转雨

6点半,天晴,我起来后翻上山脊,看到三峰已完全露出,幺妹峰顶部还被云雾遮着。细看前天woodhead观察路线后提到的峰尖上的那段岩石突起,连日高温,岩石上完全不挂雪,成了岩石墙,根据等高线图应是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似乎就在西南角上。这段岩石墙估计会有30米到50米高,角度在60度左右,也就是说需要长时间的岩石作业。

看来我们这次走的这条路线有两个难点:雪槽和顶峰石墙。二峰、大峰、长坪沟和巴朗山这时也都完全露出,幺妹峰西边群山在蓝天映衬下分外漂亮。回头看BC,几头牦牛围住我们的两顶帐篷,其中一头牦牛好像把头伸进水桶在喝水。我在山脊上待到7点半,缠绕幺妹峰的云雾仍然不散去,只好回到BC。询问woodhead病情,他说稍好一些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