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是地球“第三极”,在测绘者眼中珠峰的历史就是一部测绘史。
对珠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元朝,其名称为“次仁玛”。1714年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地方测绘地图。胜住等人在当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了初步的测量。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明确地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正式命名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这份地图1719年制成满文铜版,1721年制成汉文木板,1733年又在欧洲制成法文地图。在这些地图上,珠穆朗玛峰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并确定了名称。
19世纪中叶,英国人开始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由于他们是在印度平原遥测的,并未进入西藏和尼泊尔,因此对这些高峰的名称一概不知。英国人当时采用罗马数字的排列方法,从东到西,排列喜马拉雅山脉群峰的号数,珠穆朗玛峰名列15,被称为XV峰。
1852年,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印度测量局大队采用精细的“三角测量”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了诸如地球表面弯曲、空气折射和铅垂线测量偏差等因素),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的高度为8840米,首次确定其为世界最高峰。
1858年,印度测量局将XV峰定为“埃佛勒斯峰(MountEverest)”,以纪念他们测量此峰时的印度测量局局长、英国人乔治·埃佛勒斯(GeorgeEverest)上校。
1949年,美国人里昂纳·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但他的这一测量结果后经验证被推翻。
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的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
1975年,我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组织原则下,再次组织珠峰登山队。5月27日,9名中国队员完成集体登顶后,为确切测出这座地球最高峰的高度,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高5米、有红色标笼的金属觇标安放在珠峰峰顶上,分布在山中、山下和峰顶不同距离的10个测绘点上测绘专家们,对着觇标进行精细测量,最后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以黄海海平面为基础)。1975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我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这个高度就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权威高度。而此后,这个觇标也留在了峰顶上,成为地球最高点上的高点。因为它比峰顶还高出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