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不当英雄这是一个难题(珠峰队员采访)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们乐于将“英雄”的桂冠授予征服顶峰的登山者。而登山的过程中,面对可能的危险,是勇往直前拼搏一把还是为了安全选择放弃?这是一个矛盾。

5月21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业余登山队员陈骏池说,我曾经千万次地在心里问过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也在书里读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有人在离顶峰50米的地方放弃攀登,可我还是无法回答自己这个问题。

在他登上顶峰的那个晚上,在最后的突击营地,他的队友刘福勇选择了放弃,他说,面对你爱着的大自然,不需要不怕死的勇敢精神。

陈骏池说,我不知道大刘预见的危险是什么,但我知道,在海拔8300米作出选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刘福勇:大连圣亚户外探险俱乐部的主任。因为身材高大,为人豪爽,人们叫他大刘。1999年开始登山,攀登过五座雪山,今年参加2003年中国业余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活动。在攀登到8300米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登顶。他说客观原因有,要接应已经登顶的A组队员,要参加救援负伤的英国登山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认为当时的安全系数不够。

陈骏池:中国联通的一名工程师。1999年开始登山,到今年已经攀登了17次雪山,在山友圈内以技术全面、经验丰富而著称。登顶之后,在很多场合提醒山友,不要以为我们这些业余选手登上珠峰了,每一个人就都可以攀登了。他说,登顶之后反而很担心,媒体的介入、登顶队员浪漫的描述会带来不理智的登山狂热。

■你面对的是自己想亲近的自然,有必要用不怕死的勇敢来对待吗

记者:大刘,回到北京那天,在中央电视台做《珠峰,最后的48小时》的节目时,你说一直在翻心里的那座山,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大刘:是虚荣心。看见别人登顶了,心里总是有点不是滋味,当时有一点点后悔的感觉。那天看见我往大本营走的镜头,我自己都吃了一惊,我怎么走那么快!是心里有一股气,有劲儿没处使的感觉。

记者:那是后悔当时做出放弃登顶的决定了?

大刘:有一点。但现在,仔细想想,我再算算,安全系数还是45%,我的决定没有错。

记者:你的状态一直都很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当时放弃了登顶?

大刘:当时有很多客观原因,比如,要接应A组,要护送英国伤员下山,但我当时想得更多的是我自身的安全问题。我当时给自己计算了,我有90%的可能性冲顶,但是按照当时的综合指数呢,我可能只有20%单独回来的可能性,依靠夏尔巴的力量我可以把安全性提高到45%,但还是不符合我登山的原则,登山是危险的,但这种危险是两种,一种是不可预知的,谁也躲不过去的,还有一种是已经知道有危险了,是否还要上。

到了8300米的那个位置,诱惑很大,第一组队员登顶之后,荣誉已经来了,我很清楚,登顶之后会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但我没有把握安全的回来,违背了我“接触自然,感受生活”的登山原则。

记者:那种不安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大刘:现在不好说,我会慢慢都告诉大家,简单地说,到了突击营地气氛不是我想象的样子,有点混乱。

记者:用了多长时间,你下决心不上了?

大刘:当时,队长问我们大家的想法,我记得王总(王石)第一个表态说服从命令,我第二个说服从命令,我说队长,只需要你做决定越快越好,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要夜里1点多起床出发冲顶,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好。

在山上,我一直很尊敬王总,我叫他大哥,在决定之前,我爬过了帐篷,爬过几条腿,那几个人当时都在哭,我爬到王总面前,我说,大哥,对不起,我做决定你别怨我。他笑了,说你说吧,我尊重你。我说我想撤,当时有点失控,大哥摸了摸我的脑袋。我哭了,大约五六秒钟,恢复了平静,拿起对讲机告诉队长,我下撤。说完之后,倒感觉很轻松,非常轻松。

记者:那么,队长说什么?

大刘:他说尊重我的选择。

记者:我采访王队长时也问到他,知不知道你下撤的原因,他说不知道,但不管是什么,不能让队员带着不愉快上山,是什么不愉快?

大刘:就是我说的,营地上大家的反应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记者:决定之后,你又在8300米停留了一天,为什么?

大刘:做出决定之后,我第一个想起来的是陈骏池,他当时还没有撤下来,我很担心他,他是我拉进这个队伍的,我很怕他有问题。我就出了帐篷去等他。

记者:你当时在那里等了多长时间?

大刘:大约1个小时左右。

记者:你不担心别人说你关键时候退缩了,害怕了?

大刘:从来没有人说我是胆小的人,我不怕死。在大连,和我游过泳的人都知道,大刘是好人,我跳进海里救人不是一次两次,从来是毫不犹豫的。

要看你在什么时候勇敢,你面对的是自己想亲近的自然,有必要用不怕死的勇敢来对待吗?我看没有必要。

记者:好像是参加了2000年玉珠峰山难的救援之后,你的登山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那是什么样的改变?

大刘:我参加登山活动的时间不长,但2000年我遇见了很多事情。那年,也是在珠穆朗玛峰,我见到了阎庚华,和他交谈时候的神态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他在那里遇难了。接着我就参加了玉珠峰的救援。我还记得我把王涛抬下山时他父亲痛哭的情景。从此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原则:“接触自然,感受生活”。

以前我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登山给我带来很多风光,很多荣誉,后来慢慢地我觉得,登山就是换一个环境,换了环境之后再回到生活中来,一切变得绰绰有余,我什么都不在乎了,我觉得这样自己很自在。

■我挺怕这次登山的成功,尤其是媒体的介入,引起登山盲目的狂热,我一直希望浇点冷水

记者:陈骏池,你在《珠峰,最后的48小时》节目中说过一句话:这次攀登上珠峰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因为有经验丰富的登山家在指挥,有强大的后勤系统,有夏尔巴、西藏高山学校的学生,这些完全不可缺少才获得成功。希望观众们登任何一座山都要理智。这样的话你在很多场合都反复说,是在提示什么吗?

陈骏池:我挺怕这次登山的成功,尤其是媒体的介入,引起登山盲目的狂热。而且,回来之后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一些队员对登顶的浪漫描述,肯定会误导很多对山不是那么理解的人,导致他们过早或是过于轻率地加入这个运动。这两年都在不断地发生山难,从2000年玉珠峰到2002年北大希夏邦玛到去年的雪宝顶,登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危险性的运动,我一直希望浇点冷水,让大家用一种非常理智的态度去看待登山。

记者:你说怕大家会狂热地爱上登山,可据我了解,1998年你去了一趟西藏就萌生了登山的愿望,为了登山,你把很好的工作都辞掉了,1999年到现在,攀登了17次雪山,你是不是也很狂热?

陈骏池:我确实是比较狂热,也确实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尤其是第一次登山以后,觉得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都比较适合登山这项运动。但我说的是不要轻率的狂热。

想登山之前,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去学习登山。1998年秋天,我开始在网上找师傅,找到了北大山鹰社的第一任社长曹峻,然后去美国买了《登山圣经》、登山教学录像带和大批登山器材。回来之后反反复复看《登山圣经》,看录像带,每天都看,《登山圣经》快让我翻烂了。之后,是在香山进行了3个月的体能训练,每天负重25公斤上下四趟,下午跟着曹峻学打绳结,学战术。到了冬天去北京郊区学习攀冰。

实际登山之前,我已经学习了半年,只差实战经验,前面几座山都是跟着曹峻登的,他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把他积累的所有经验倾囊而出言传身教给了我。登山毕竟是一门经验科学,有点像医学,跟你救治病人的经验有非常大的关系。

■王勇峰队长有一句话,驴子有体能,驴子为什么不能登山?这是一项需要用很多头脑去解决问题的运动

记者:那么第一次攀登的是哪座山峰?

陈骏池:第一次是从西壁攀登雪宝顶,那一次是以失败告终的。这一次失败对我的登山生涯来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原来想象,登山完全按计划中安排的,三天登顶就登顶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意外的情形有很多。对我来说,第一次失败比成功了更有意义,正面作用大得多,让我之后在登山活动中,更周密地计划,去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记者:17次攀登中成功的次数多还是失败的次数多?

陈骏池:大约有五六次的失败。每一次失败都不是因为体力的原因。第一次是1999年2月,攀登雪宝顶的时候,遭遇了小雪崩,当时嘎斯罐没了,水也烧不成了。只有下撤。

第二次是2000年在宁金抗沙,我掉进冰裂缝里了,回拉萨治疗后再回去,但当时整支队伍的士气已经不行了,我权衡了很久,安全的把握性很小,决定下撤。

还有一次是在雪宝顶,前进到海拔5000米的时候,一个大岩壁出现在眼前,我们当时采用的是阿尔卑斯式,每人每天负重30公斤行进,那一次的指挥是曹峻,他认为我们的能力不足以保证继续前进,决定下撤。

再有一次,是去年,在宁金抗沙,都到了突击营地了,我踩掉了一块石头,把康华的头打破了,为了他,我们全部放弃登顶。当时作出决断是下意识的,前队变后队,大本营派人到公路上拦车,整个救援过程有条不紊,虽然没有成功大家却获得了另一种收获,反而很高兴。

记者:你的师傅曹峻评价你是理智型的登山者,每一次去攀登的时候,你都带着问题,有时候是看书遇到的,有时是攀登中遇到的,在实战中把它们一一解决。你的性格就是这样还是在登山时这样做?

陈骏池:我工作中也是如此,喜欢新的东西,喜欢运用智慧去挑战新东西。而登山正是这样的一项运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它不光是有体能就能干的一件事,王勇峰队长有一句话,驴子有体能,驴子为什么不能登山?这是一项需要用很多头脑去解决问题的运动。

我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冷静、理智的人,也喜欢做一些管理工作,平时工作中我做的就是管理工作,喜欢组织一个团队去做一些工作,解决一些目标。

记者:我了解,今年攀登珠峰并不在你计划之内,究竟是去与不去,你考虑了72个小时?

陈骏池:是,去之前想了很多,去年一年,我的身体状况都不好,一年中,攀登宁金抗沙第二次失败,攀登雪宝顶也是第二次失败,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再有是工作的关系,一下子离开5个月,手头的工作怎么交代,几个大项目已经到了招投标阶段。那几天一夜一夜睡不着。但珠峰的诱惑太大了。

记者:最后是珠峰的诱惑排除了所有的问题?

陈骏池:当时想,虽然自己的内在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外在条件实在是太好了。经验丰富的王队长指挥,有18个夏尔巴,还有西藏登山学校的学生,再加上于良璞老师做后勤总监,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很希望有这样一个大兵团作战的机会来学习,虽然以后可能还有机会,但像这次这样好的外在条件是不多的。

所以,我是抱着两个目的去的,一是有8000米的体验,二是,以前没有碰上大型远征活动,我可以学到很多管理经验,我本来就很关注登山的组织和管理。

记者:第一个目的显然已经实现了,那么第二个目的收获如何?

陈骏池:第二个收获同样非常大。山上关于行军计划有过好几次争论,登极高山的运动需要注意什么我学习到了,回来后,我还会跟几个负责后勤的人做进一步交流。

记者:那么,这次远征活动对你启发最大的是什么?

陈骏池:高山协助的组织问题,我们今后肯定跟他们的合作是最多的,在这方面的处理跟夏尔巴还不一样,他们的服务意识还不一样,还在提高阶段,否则以后隐患会很多。

■有过这样的事情,离顶峰就差50米了,选择下撤就成活了,可想想,努一把劲就成功了,当然,努这把劲后也有回不来的,三种情形都是有可能的

记者:在冲击顶峰的时候,梁群的氧气面罩坏了,高山协作普布顿珠把自己的氧气面罩给了梁群,自己无氧登顶,这种做法是服务意识还是其他的?

陈骏池:那是一个下意识的举动,出于对尼玛老师的忠诚,在最最危险的时候,把氧气面罩让给队员。但如果从纯商业的角度看,陪梁群下撤是最安全的。你会注意到,很多夏尔巴是有能力无氧登顶的,但在攀登过程中,他们都用氧,目的是让自己的状态保持最好,保证客户发生问题时自己有能力去救助。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普布后来的情况也的确很危险,自己的活动能力到了非常低的程度,当时最理智的作法是陪梁群下撤。

记者:你怎么看待大刘做出下撤的决定?

陈骏池: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因为大刘的状态一直很好。后来知道是真的。我说你真的不去了,他说真的不去了,我当时不知道山上发生了一些事情,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衡量危机程度和安全系数的,大刘的脾气很拧,我劝了几句没有再劝。第二组出发的时候比较忙乱。

记者:如果是你,会作出什么决定?

陈骏池:设身处地想想,我也想了好几次,真的很难做出放弃的决定,也很难做出抉择。

记者: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矛盾,是考察危机系数,是勇往直前?

陈骏池:登山就是矛盾的。我千万次地想象过这种情景,问自己,该怎么办?没有答案。我还看了很多书,英国人从北侧攀登珠峰的书也都找来看,我希望读到经验。

出发的前晚,我吐了,那情景跟书里见过的一模一样,一个英国登山者烧水烧到半夜,喝下去之后却全都吐了出来,西方人在山上是极其遵守高山行动规律的,一天必须保证喝4升水,他吐了之后继续喝,折腾到快天亮。

我千万次地问自己,碰到那样的情况怎么办?有过这样的事情,离顶峰就差50米了,选择下撤就成活了,可想想,努一把劲就成功了,当然,努这把劲后也有回不来的,三种情形都是有可能的。究竟是凭一口气上去,还是逞一时之勇,那要看当时自己的内心反应,看自己下意识的判断是什么。

记者:我发现你在讲述自己决定下撤或是把队员救援下来的时候很兴奋,你却一次也没有提到登顶的事情。

陈骏池:这是我们一直在推崇的一种登山理念。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是否登上去了,而是在于整个团队经过大家的努力经受住了攀登中的考验。去年开始,我们极力推崇快乐登山的理念,登山不是苦行僧的生活,登雪隆包的时候甚至把40公斤的沙滩椅抬了上去,晒晒太阳感觉非常好。

我们崇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有序地组织,通过结组、整个团队的配合来实现某段路线的突破,而不是把登上顶峰作为终极目标。

记者:那么,登山中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应该怎样评价?

陈骏池:从宣传上需要,但从登山来看,会误导山友。

记者:你理解的登山精神是什么?

陈骏池: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享受生活、挑战自我是登山者的价值取向。现在,登山更是个性化的活动,而不是宣传行为,今年的攀登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但常态的登山活动是纯粹个性化的,属于个人隐私性的。

■生命在山里太脆弱了

记者:在这次攀登珠峰的活动中,你和大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2000年玉珠峰山难,你当时是自己赶去救援的?

陈骏池:2000年4月,我刚从西藏下来,在上海家里收到邝君咏的一个E-mail,她在美国一个网络公司工作,可能是系统不一样,打开之后都是乱码,我就没有在意,想过了五一再跟她联系,就去阳朔攀岩了。在阳朔,有一天晚上在网吧上网,突然看到了她的名字,我当时不知道说什么。出了网吧在路上走着走着,号啕大哭起来。她的死我有太大责任。

我是在西藏认识她的,当时我和贵州的一个朋友去尼泊尔,一路上大谈登山,小女孩很容易受英雄主义光环的影响,是我影响了她。

那天晚上,我哭得昏天黑地,决定去玉珠峰找她。曹峻知道了,也从北京出发,我们在兰州会合。

到玉珠峰之后,我们加入了国家登山队的救援队。因为我1999年从东南脊上过玉珠峰,和开尊分在一组走东南线。冥冥之中的安排吧,在海拔5700米看到了她,她的头发披散在茫茫雪原中。

那一天之中我看到了两个人,邝君咏和周虹峻。周虹峻已经走到碎石坡了,能清楚地看到他走过的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他把帽子盖在眼睛上,大概是想休息一下,就永远睡了过去。

当时感觉,生命在山里太脆弱了。

记者:那次山难对于你的登山观念有影响吗?

陈骏池:应该没有太多改变。在此之前,见过很多登山过程中的生死,包括自己也经历了生死,在新疆的一号冰川我曾经滑坠100多米。对于这个项目的危险性我还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但对登山安全问题看得更重了,尤其是新入门的人。2000年,在宁金抗沙,我和曹峻曾经把一个高山反应的广东人拖了一天拖下山。

记者:参加登山活动愿望的人很多,但你却实现了这样的愿望,你认为是什么东西帮助了你?

陈骏池:每年登山节参加的人很多,但留在这支队伍里的人只剩1%。这跟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关系,中国人不太崇尚有冒险色彩的行为,“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另外,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适应高山的生活,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很煎熬的。我有这方面的优势,我吃夹生饭和烂饭都是一样的,鼻子也不好,闻什么都一样。哈哈。而且,我在山上做每一件事情都觉得很快乐。

对于登山中的孤独,我反而有快感,走向顶峰时是最愉快的,好像在仙境里一样,很空灵的感觉。

■相关背景:

2003年中国业余登山队攀登珠峰活动:为了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组织了这次攀登活动,队伍全部由业余山友组成。5月21日和22日,共有11位山友、教练、高山协作登上顶峰。

2000年玉珠峰山难:2000年5月,来自广东和北京的两支业余登山队在攀登青海玉珠峰时发生山难,5名山友遇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