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专题报道之10月26日参观新建红军村[组图]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4日,早7:30出发,上午约22公里的路程,翻一个大坡,中午至贵州兴义市的老品甸镇休息。又是一个跨县市的日子,从贵州的普安县到兴义市。

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兴义古称“黄草坝”,早在1。2万年前就有穴居野处的“兴义人”繁衍生息。除此之外,兴义还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境内聚居着布依、苗、回、侗等17个少数民族。

午间短暂的休整后,邵夏珍、叶峰、张巍峰、夏桂林、祖曼这一组12:30便出发了,他们要提前赶到兴义市威舍镇的猪场村,参加威舍红军纪念馆的开馆仪式。

下午14:30,五名队员赶到猪场村新建好的红军村,在红军纪念馆门前,邵夏珍说,他们组从12:30开始,连续两个小时行军,中间不曾休息过。

15:30,威舍红军纪念馆正式揭幕开放,《我的长征》队员随即参观纪念馆及位于红军村里的红军电台指挥部旧址及红军洞等红军长征遗迹。

在红军村里,建有江西巷、遵义巷等长征途经的地名街巷,并且,街道两边的墙上,挂有红军各方面军长征地图、长征诗词及长征大事记等。沿街走上一圈,便可了解到七十年前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知识。一长名为长征路的老街上,有一所旧房子,这便是红军电台指挥部旧址和当年贺子珍同志受伤临时包扎处旧址。

红军村不远处,有一座桥,当地人名“寡妇桥”。红军村里老人讲,七十年前红军长征路过此处时,曾在寡妇桥与敌人有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红军村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激战声和枪炮声。而今,寡妇桥已修葺一新,早不是当年模样。七十年前的鏖战也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片片砖瓦,低声讲述当年在此发生的一切。

参观结束后,《我的长征》队员们行军约2公里,到贵州威舍镇休整。

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是我们在贵州停留的最后一个地方,经过一天的休整后,26日,《我的长征》队伍将离贵州,踏上云南的土地。

【行军简报】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贵州省兴义市老品甸镇(属于清水河镇)--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全天共约41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