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攀岩的行列,在不断攀爬和自我信心爆棚的时候,希望给大家泼点冷水--攀岩的危险时刻存在着。希望大家在攀登的时候,用平常的心,冷静的头脑来对待和思考这个运动项目,不要忽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危险。
危险就在你身边,一个错误的绳结、一点不经意的疏忽、一块小小的石头、一点点分心足以给你造成致命的创伤。活着不容易,有这样一份爱好也不容易,那就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吧!希望这些话没有伤害大家对攀岩的热情!
我的教训也是你的,你的教训也是我的!
下面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顶尖攀岩人物受伤的记录。
1、赵雷,2003.5,北京龙潭湖公园先锋攀登至14m脱落,冲坠3m左右保护系统起作用,下降速度明显减小。10m高处又突然开始加速,下降器完全不起作用,攀登者以相当于4m多高自由落体的速度直立落地。
伤情:右脚后跟轻微骨裂。
原因:1.保护者使用了自己不熟悉的保护器GRIGRI,当攀登者发生冲坠时,采取完全错误的操作,双手死死捏住GRIGRI,致使保护器失去作用;2.保护者应急能力差。
2、张忻,2003.4,北京首体人工岩壁抱石,从3m高处有意识下跳,左脚落在两保护垫之间的缝隙。
伤情:左脚踝关节扭伤。
原因:保护垫没做一体化处理。
3、赵凯,2003.4,河南郭亮传统方式首攀一条多段线路,第二段刚起步,左手扒落一重约30kg的石头,先落于头盔,紧接又落于左手。
伤情:左手中指轻微骨裂。
原因:1.落石;2.在传统攀登中,对线路的认识不够。
4、汪汪,2003.1,北京首体人工岩壁抱石,做动态未成从2m多高处直立下落至保护垫。
伤情:右脚胫骨和腓骨连接踝关节一端压缩性骨折。
原因:1.下落时身体完全直立,特别是膝关节没有弯曲,身体没作自然的缓冲;2.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5、魏圣举,2002.11,深圳羊台山人工岩壁先锋攀登,发生冲坠时,安全带腰环脱开。
伤情:庆幸,人没从安全带漏出。
原因:1.安全带使用严重错误;2.攀登者攀登前的复查及与保护者的相互检查不认真。
6、顾客,2002.10重庆市人工岩壁抱石,完成动作后,从4m高处有意识下跳,由于保护垫偏软,人未站稳,背部又碰到硬物。
伤情:腰椎骨折。
原因:1.保护垫硬度不合适;2.作为娱乐场所,保护措施不够全面;3.攀登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7、赵雷,2002.7,韩国禅云山线路位于宽不足10m的峡谷的一侧岩壁,小仰角,线路正下方有一棵大树。先锋攀登至最后一步脱落,因保护绳过松,冲坠约7m,直接掉在树上。
伤情:皮肉之苦。
原因:1.攀登者与保护者为初步接触,配合不默契;2.保护者为韩国一名初学者,保护技术不过关;3.攀登者脱落时没考虑到线路的特殊性。
8、王志明,2002.6,北京白河在白河老岩场,在攀爬岩场右侧那块大石(高不到2m)时,因手点断裂脱落。
伤情:右脚脚底足弓处被扎出一个直径约1cm,深近1cm的洞。
原因:1.脚穿的是极不适合户外的拖鞋;2.思想上大意。
9、王清华,2002.4,北京日潭公园人工岩壁抱石。尝试一大垮度横向动态动作,未成脱落,侧身落于50cm厚的保护垫。
伤情:右臂肘部骨折。
原因:1.横向大垮度抱石动作固有的危险性;2.下落姿势不正确。
10、康华,2001.10,广西阳朔先锋攀登一条高约30米的sport线路,完攀后由保护者下放,由于绳长为50米,保护者在放绳时不够专心,导致攀登者在距离地面约4米时,保护端绳子从保护器中滑脱,攀登者坠地。
伤情:尾椎压缩型骨折。
原因:1.绳长相对线路偏短;2.保护绳没做末端处理;3.保护者大意,不够专注。
11、蔡陆远,2001.7,北京怀柔人工岩壁先锋攀登,发生冲坠时,安全带腰环脱开。
伤情:庆幸,人没从安全带漏出。
原因:1.器械使用严重错误;2.攀登者攀登前的复查及与保护者的相互检查不认真。
12、桑珠,2001.6,北京怀柔人工岩壁抱石,从5m高处下落至30cm厚的保护垫,脚先着地。
伤情:右脚踝关节严重骨折。
原因:1.该岩壁设计时需用绳保护。若进行抱石,场地偏高;2.保护垫厚度不够;3.下落时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13、顾客,2001.4,北京郊区某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活动,1名女顾客在做下降时失去控制,下面又没专业教练做保护。
伤情: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原因1.参与者在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2.初学者做下降时,没专业教练在下方做拉绳保护。
14、丁祥华,2001.4,河北涞源天然岩壁抱石。在翻越约1m高的屋檐时,因一手点脱落,身体横落于地。
伤情:右侧一根肋骨骨折。
原因:1.对新岩质、新线路认识不足;2.无任何保护措施。
15、魏圣举,2001.1,马来西亚吉隆坡人工岩壁抱石赛中,从5m多高处侧身下落至1m厚的保护垫,臀部先着地,随即头部着地。
伤情:颈部扭伤。
原因:1.作为抱石比赛,场地偏高;2.下落时自我保护意识不够。
16、伍鹏,2000.8,北京白河传统攀登白河老岩场3号裂缝线,5m多处设置第一个保护点,准备在约10m处设第二个保护点时脱落,离地面不到1m时保护绳开始受力,后又重落于地。
伤情:皮肉之苦。
原因:1.酒后攀登;2.夜间攀登;3.首次传统攀登。
17、赵凯,1999.8,美国东部传统攀登一条7个pitch的线路,攀至第6段时发生冲坠,连拔两个保护点,下坠近10m,落于一岩石平台,臂背部着地。
伤情:胸锥第7节压缩性骨折,肌肉、肌腱多处拉伤。
原因:在传统攀登中,对线路的了解、认识不够,对有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
18、聂健,1999.7,北京大学人工岩壁抱石,从3m高处身体旋转下落,左手与脚同时着地,地面无保护垫。
伤情:左手桡骨小头(近肘关节一端)粉碎性骨折。
原因:1.下落姿势不正确;2.地面无保护垫。
19、边志勇,1999.5,河北石家庄天然岩壁顶绳攀登,由于使用的是一款老式的登山安全带,很难用铁锁连接保护绳,当时采用一段主绳连接安全带各受力点,再用8字节打成绳套,铁锁通过此绳套连接保护绳。在攀登过程中,此绳套8字节脱开,人从14m高处坠落于地。
伤情: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第一、二腰椎棘突骨折,右手尺骨和桡骨骨折。
原因:1.选择了不合适的装备;2.采用了安全性不高的解决方案。
20、徐晓明,1999.4,西藏拉萨人工岩壁顶绳攀登,线路高8m,完攀后要求下降,保护者为西藏一名优秀登山队员,但他未用下降器,也没用单环节,而是保护绳直接穿过铁锁,开始下降后,因手无法捏住保护绳,攀登者几乎从8m高处自由落体。
伤情:右脚踝关节严重骨折。
原因:1.使用了非常规的保护方法;2.过分相信合作伙伴。
21、康华,1998.10,北京白河传统攀登一条小裂缝,8m处脱落,发生冲坠,连拔数个保护点,直接坠落,腰部着地。
伤情:胸椎第12关节压缩型骨折。
原因:1.使用没有认证的保护绳;2.使用不合格的自制岩锥;3.使用没有标识的单个铁锁直接连接岩锥与保护绳。
22、王滨,1997.7,北京龙门涧在一高80m的悬崖做下降,中间需要过一个绳节。过了绳节后下坠了2m,由于使用的下降器是8字环,手没能很好的控制住下降绳,以过快的速度下降。
伤情:手部烧伤。
原因:1.过节技术不合理;2.选择使用了不合适的装备,长距离的下降应使用STOP。
23、赵星,1995,湖北中国地大顶绳攀登时,保护绳断裂,从7m高处坠落于地。
伤情:心理惊吓。
原因:1.使用了已经过期的装备;2.攀登前未对装备进行检查。
24、丁祥华,1993,湖北中国地大人工岩壁抱石,从5m高处有意识下跳,右脚落在两保护垫之间的缝隙。
伤情:右脚后跟轻微骨裂。
原因:保护垫硬度偏小,并没做一体化处理。
25、贾文1991北京怀柔在人工岩壁设置上方保护站,当他认为已完成操作后,告诉下面的保护者要求下降,刚开始下降,整个保护站脱落,以坐姿坠落约12m至鹅卵石地面。
伤情:腰椎轻微骨折。
原因:保护站使用了2个固定点,其中1个固定点断裂,另1个固定点绳套使用不正确,致使整个保护站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