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在路上—广州-拉萨自驾行[组图](三)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第6天

2005年10月27日:芒康—八宿,晴-雪-晴,369公里。

今天是入藏的第二天,也是在入藏后直到拉萨之前,行走路程最长,经历的景色、路况、海拔落差和气候变化也最丰富多彩的一天。

早起出城,路边加油站的值班人竟然还在玻璃透亮的小房子里睡着懒觉没起床,按了一轮喇叭,那戴眼镜讲四川话的中年男子才披了大衣起来给我加油。只有90号的汽油,那男子说到林芝前都只有90号油,人家“陆地巡洋舰”也加这个。那男人颇热情地说:你这越野车,晚上8点前就可以到八宿了。我心想,你哪知道我一路不停地停下来拍照,每天拍满两张卡300多张照片,得花多少时间啊。心里就盘算着,今天就按原来设想的跑到邦达住下得了。没想到,后来还真是连夜赶到了八宿,而且时间也不过晚上8点多。

出芒康后在三岔路口往拉萨方向,由此开始就结束了滇藏公路而进入有名的川藏南线了。出城后有一段不长的柏油路,在过一个转弯的坡道时,我刚爬上小山头,突然眼前一片金光,什么都看不见了,一脚将车刹住,才明白原来正前方是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定定神,拉下遮阳板,换了墨镜,这才继续前行。

到4300海拔的拉乌山口时已经是沙石路了,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雪山。路边缓坡地带的林中尚有积雪,小的水塘都冰冻着。过山口后,有大片已收割的青稞地,其后路过一个村庄。此时远处有群起的雪峰,被朝阳点亮,在村庄后面层峦叠嶂的尽头,高耸突兀,直插蓝天,晨光静静地落在山褶里,光影效果极好。另一山头上的一处村庄,则笼罩在一层晨雾之中,还有袅袅炊烟。那份静美,让人屏住呼吸。我只算半个摄影爱好者,这时才算理解了那些发烧友们何以喜欢早出晚痴迷地去归捕捉光影。

在村庄的一个下坡拐弯并且溪河漫过路面的地方,遭遇了当天的第一支军车队,约有四五十辆车。因路面狭窄,只好停在路边等候十来分钟,让所有车辆通过完毕。车辆通过的时候,卷起滚滚黄尘。不久,又遇到第二支军车队,车辆不少于30辆队。

一直是弯多路窄的下坡路,来到一个峡谷,再次看到了昨日暂别的澜沧江。桥头有兵站,看了牌子后知道此地名叫竹卡,对岸有一些像是度假村模样的卡通式的小洋房。记得看过一篇贴子,说是在过芒康后有一个叫如美的小镇可住宿。后来查明,如美和竹卡就是这同一个地方。昨天要不是路上电瓶故障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也许我也会赶到竹卡这里住下。

过桥时,看到江面极窄,谷底两边岩石矗立。过桥后即开始沿峡谷翻山而上,公路一直是在山岩上修筑,一侧就是万丈深渊,地形十分险恶,这是进入滇藏川藏路之后,第一次开始感到路险,行车十分小心翼翼,行车速度也比平时慢了不少。此段路面不宽,弯道较多,拐过山坳离开澜沧江后,在一处大拐弯套着若干小拐弯的狭窄上坡路上,遭遇第三支军车队。这一次的车队更长,可能有上百辆军车,等他们过完也等了更长的时间。再继续沿连续之字形的路一直翻上山口,到了临近山顶处时,发现全是森林,很奇怪这一带山下谷底全是岩石寸草不生,山上却都林深叶茂。

从竹卡桥一路盘旋上来,垂直升幅超过2000米。险峻的盘山路与山谷下奔腾的澜沧江宛若两条晶莹的丝带,在山谷沟壑间蜿蜒。过了3908海拔的觉巴山口后,对面雪峰再现。此时遭遇了第四支军车队。我一度不耐烦靠边等侯车队过完才走,试探着继续往前,因我是靠山一侧,比较有安全感,但结果在一处弯道,我早鸣了喇叭的,一冒头却还是把一辆迎面而来的军车吓了下急刹,军车刹得太快,死了火,驾车的小兵哥脸涨得通红,好象挨了边上的教官骂,弄了半天才重新发动汽车。经此一险,我决定不再鲁莽,乖乖等军车过完了,才继续前行。

此后是一长段下坡路,路窄弯多坡急,而且可能是下过雨或雪的缘故,路面泥泞湿滑,让人有些心惊,生怕刹车皮过热,挂了2档缓缓而行。后来总结,我觉得此段路,是除通麦天险外,整条川藏线上最危险的一段。

终于下到山底,喘过一口气。听到谷底一条河流水声潺潺,一开始在想是不是怒江,后来看到河那么小,水如此清,断定不是。沿着小河而上,河边是黄色的树林、红色的灌木,一些小景煞是漂亮。

前行一阵后,看到河谷前方的路上有身着红衫的骑车者,自行车两侧挂着很多包,驶近一看,竟然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老外,立刻心生佩服,行注目礼。想着出行前,有朋友对我一个人驾车前往西藏表示担忧,甚至百般劝挠,觉得十分可笑。一边超越了骑车人,一边就想出了回来后被大伙认为是名言的一句话:“人家踩着单车都去了,开车去西藏算个鸟。”

此后公路沿着小河越行越高,直至没了林木,只有一些草甸和小灌木,途中还经过一座孤零零的荣许兵站。按理是要开始翻越地图上所示的所谓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5008米的东达山了,没想到上山的路相对较直而且坡度非常缓。只是两旁的山上积雪越来越多,出现一些挂冰和小冰湖,仪表显示车外温度已经是零下、海拔则越来越高开始接近5000米刻度。

开始飘雪,临近山口路段有几百米的路面积了冰雪,路旁有“小心暗冰”的提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冰雪路面上驾车,也是出行以来首次挂了四驱,但此时路面及两边都十分平缓,感觉十分放心。到达山口后,看到显示牌及经幡,在冰雪路面上把车停了下来,拍了一轮照片。

川藏线海拔最高的东达山口,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平缓地过来了,而且没有丝毫气喘的感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此后几天经过的一些海拔很高的著名山口,大致都是如此,青藏线上赫赫有名的5230米的唐古拉山口,更是平缓得让人觉得过去很多人大惊小怪地大书特书是何等的好笑。看来,海拔高完全不能代表山口的险要。相反,很多不知名的山,反而十分险陡,落石、塌方和泥石流也颇令人生怕。

不过当时我在想的,却是那两个还在山脚下的骑车的老外。这么慢长的一段上山路,飘着雪,海拔又这么高,他们今天是肯定过不了山口的,会在哪儿住下呢?兵站吗?那儿应该不会接待老外吧。难道搭帐篷宿营?这天气!想想不可思议。

过了山口,山的另一面竟然是一片晴空。下山的路依然平缓。刚才上山是溯一条小河而上,现在下山则是顺另一条小河而下,这些小河显然是冰雪融化而形成。一滴滴的水珠,聚成一条小小的溪流,弯弯曲曲流淌而下,又一路有新的溪流加盟,不断壮大,最后形成江河,奔腾万里直入大海。所有发源于高原的河流,皆如是。

临近左贡前约十多公里,开始柏油路面。看到一个蓝底白字的牌坊,上书:“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读罢让人忍俊不已。

在这段路上,我意外地遭遇进藏以后的第一次“拦路抢劫”。当时,七八个小孩站在路边向我的车行礼,一时兴起,将车停了下来,想将车上带着的一些圆珠笔送给他们一人一支。没想到车一停下,麻烦大了,这群小孩冲将过来,车窗还没完全摇下,黑乎乎的小手就都张牙舞瓜全伸了车窗来,抢着要东西。一大把笔送出去了,还不满足,一个个手都抓着车门死死的不肯松手,叫着嚷着还要,甚至堵住路不让我开车走。好不容易才强行开车离开,还真害怕死死拉住我车门企图跟着车走的小孩出事。

下午两点到了左贡,县城就一条主街,出乎意料的房屋漂亮整洁,远非芒康能比。记起曾路过一牌匾,注明此地是由中国一汽援助。这几年造车的赚了不少钱,做点善事是应该的。

在一间川菜馆吃了饭后,离开左贡,沿着一条宽畅的河流而行,两车道柏油路面平直畅顺。阳光照耀在河面上,清澈的河水闪闪发光。那河水诱惑着我停下车来,下到河边,捧一掬捂到脸上,腻腻的脸顿时清爽不已。

离城约十公里,远远又见到一骑车者迎面而来,看车两旁挂着许多包,心想可能又是一单车进藏的“猛驴”。缓缓停下车来,果然就是。而这次是个脸晒得象非洲人一般黑的中国人,年龄看上去不到30岁。我停下来,他也停了下来,互相问好后,他问我这里离左贡还有多远,我说不远可能就10来公里,但左贡再往的东达山,你今天肯定是翻不过去了,只能在左贡住下。我又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北京人。问他出来多久了,说是一年半,吓我一跳。再细问,原来是从新疆那么绕过来的,我的妈!

当时犹豫了一下,后来十分后悔,没有举起相机为这位勇敢的北京人来张照片。我当时甚至应该下车,给他一个钦佩的拥抱!

做记者这些年,也接触过一些打着各种旗号或徒步或踩单车走遍全国的人物,总的感觉是有些人是想以此出名,有些人则有着歇斯底里的疯狂。这一类人,我在钦佩其勇敢之余,却是有些鄙视的。后来在行走的路上,又遇到过另一类人,他们就只是热爱行走,热爱旅行,没有功利的目的,精神也很正常。他们在行走中得到满足,无论快乐还是忧伤,都沉醉其中。这样的人,我却是发自内心地景仰。其实人活一世,为什么就要按着别人的价值观生存,为什么就不能抛开一切,去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前方开始迷蒙,路过一个叫田妥的小镇后,天色昏暗,不久开始下雪,并且越下越大。

依然是漂亮的双车道柏油路,依然傍着那条美丽的河流。大雪纷飞,很快将四野染成白色,道路上虽然没什么积雪,但变得相当湿滑。路旁有成群的牛羊在风雪中行进,还有包着红头巾身穿黑色藏袍的卓玛,冒着风雪在追赶。在旅行者的眼中,这些都是绝美的风景,但对于其中卓玛们来说,这样的艰辛只是为了生存。

迎着雪雾,下午5时驶进了据说有座机场的邦达。大地和房屋已被染成一片雪纯白。在入镇的路口,看到了兵站,大门紧闭,然后就是岔路口的几幢房子,机场却没看到。没想到邦达竟然这么小,并且似乎没有什么象样的住宿之地。

看天色还早,打算继续前行。进入滇西北之后,由于时差的关系,晚上要七点半左右才天黑,我不想这么早就停下来。路牌显示,一边去昌都,一边去拉萨。我往拉萨方向走,来到一块牌坊前,上书:“八宿县公安局提醒:您将翻越怒江山急湾区域,请注意行车安全!”著名的怒江九十九道拐,应该就在前方。

此时雪仍未停,我面临了此行的第二次选择:走还是不走?

停了车下来走动走动,并点上一支烟。满地都是雪,鞋踩在雪地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看到一辆此行一直和我前后而行的“香格里拉—拉萨”的大巴在路口也停下了。于是我作出决定:大巴走我也走,大巴不走我也不走。

大巴前行,我立即跟上。

一段缓缓的上山路,两边雪都不浅,何以路中间却不粘雪?正想着这路面一定是使用了有科技含量的材料,才有此化雪的特殊功能,不料接近山口时,发现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因为路面也开始大量积雪,有些被辗压后还结成了冰。和前面经过的东达山不同,这个名叫业拉山的山口海拔虽然只有4618米,但过山口时弯多坡大,一边是悬崖,而且离开山口往下一段没有防护栏,冰雪路面给人的心理威胁极大,使得我出行上路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心里发毛。大巴停下来给轮胎加铁链条,而我没有带这玩意,只能挂上四驱二档,打醒精神,跟在一辆不知有没有挂铁链条的卡车后面小心毅毅向前,它慢,我更慢,提醒自己匀速,走中间,尽量不踩刹车。当时的时速,我想不超过10公里。

胆颤心惊地驶过了业拉山口,路面变成了沙石路,且冰雪仍厚。开始下坡,在一处弯道,前方左侧空的,下面就是深谷,感觉自己速度快了,禁不住踩了下刹车,我靠,竟然刹不住,轮胎吱吱打滑,心里紧张得要命,立即变成L档,以更慢的速度向前。走完约一公里长的冰雪路面后,大喘了一口气。而此时,迎面又有两老外正骑着单车,喘着粗气向上要过山口,心里面那种崇敬啊!跟第一个老外Hello、Hello地打招呼,他明显没有力气理睬我,只是微微点下了头。

可以俯瞰到盘旋而下的怒江九十九拐了。那十分壮观的盘山公路,果然如先前看过的照片一样,看上去十分险恶。世人称之为“世界公路的奇迹”,真是毫不为过。在下山的过程中,感觉沙石路面挺宽,会车没一点问题,尤其凡到一百八十度的拐弯处,路就加得更宽,且拐弯的路面总是外高里低,而不是拍下照片看上去的里高外低,只需要挂着二档尽量少刹车避免轮胎过热,行车可毫不担心。不过,那些大货车可就不这么简单了,司机们得走上一段,就下来给轮胎浇水降温。下山途中,见到至少有三四处地方,有藏民拉了水管,在路边候着,等着为卡车提供有偿服务。

九十九拐比预想的要漫长,走完在上面就看到的诸多拐弯,来到山中间的同尼村,村边有不少白杨树,村外山坡上竟有绿油油的梯田,在苍凉的群山中显得格外突出,村子的房屋依山而建,多用石头垒砌而成。再往下走,就是嘎玛村,村子不小,从半山蜿蜒而下,树木掩映的房子非常别致,不少屋子前面,都有成片的菜地,地里长着绿油油的蔬菜,一排排一片片树木黄的绿的颜色非常鲜艳。这些村庄在背后雪峰的衬托下,如世外桃源一般,恬静地呆在这荒峦的山谷中。

公路继续不停地向下拐,且更加弯急路陡。拐啊拐啊,从6点在4618米海拔的业拉山顶上来,一直拐进2700米海拔的怒江谷底,垂直下降又近2000米。看到谷底奔腾的江水时,耗时足足1小时还多。

头顶的天还有些明亮,但高山档住了光线,深深的峡谷里很暗,天提早黑了。如果不是有条公路,如果不是驾着辆车,而让我独自一人呆在这黑暗的深谷之中,我想我会感觉到恐惧。

在贴近江面的公路右岸而行,沙石搓板路面较颠簸,但还算宽阔。这时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赶路,乃至于在夜间过怒江峡谷,而不得欣赏其壮美,这算是此行我认为的第一个大遗憾。

晚上7点40分左右,摸黑来到怒江大桥。此处悬崖峭壁下江面骤然缩窄,即使天黑了仍然能感觉到怒江江水的奔腾咆哮,不长的桥梁连接了两岸。之前看过一些贴子,知道这桥是川藏线上唯一一座有军人把守的大桥,并不许停车和拍照。似乎还听过介绍,但不能确信是不是就是在这里,当年一支修路的连队,全连士兵全部牺牲了,桥通车当天,连长从桥上跳了下去……

四野漆黑,透过车灯,看到桥这头有一幢平房,桥头有一持枪站岗的士兵向我挥手,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是要我停下,也挥了下手就直接开车过桥。

桥很短,桥那头连着一个也很短的隧道。我刚出隧道,又一持枪士兵挥手示意我停下。我停下后向他问好,却听他问道:“你是第一次经过这里吗?”我说是的。那年轻士兵不咸不淡地说道:“请你配合一下,按我们的规定,将车退回去,不要开大灯,不要鸣喇叭,以每小时5公里以下的速度重新过桥。”我当时突然想到,似乎在一段文字中读到过这样的规矩,好象是为纪念当年的筑路英烈而定的,只是不能确定就是在怒江大桥这个地方。我立即向士兵表示愿意配合,但当我打算掉车回来时,士兵又提醒我不能掉转车头,只能原地倒车,而且一定要关灯。

于是,我在漆黑的夜晚,关着灯,将车缓缓倒了回去,到了另一边桥头时,先向那边站岗的士兵表示了歉意,这才再次过桥。桥连着洞,无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刚才走过的直觉缓缓而行,我想我肯定比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还要慢,不仅是因为看不清路的原因,更主要是怀着对当年筑路英烈的崇敬,并为自己先前的鲁莽深感内疚。

回来后在网上查阅了有关怒江大桥的资料,找到一篇《解放军报》的文章(见前页),记者讲述了连长的故事,但结尾所说要“长声鸣笛”,则完全说反了。军报的同行不知是采访不深入呢,还是信手胡写!

且说当晚出了洞口,开了灯,再度向站岗的士兵表示歉意,才继续前行。过桥后之后一段很长的路还是沿着怒江走,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波涛汹涌的深谷,在夜间也能感受到地形的险峻。路面几乎就是在江岸垂直的峭壁上炸开一个∠型的通道建成的,车顶上就是悬着的岩石,足以想见当年修路之危险和艰辛。众多年轻生命的付出,奉献的是一条路面竟然相当宽阔的崖上道路。

怀着对筑路英烈的崇敬,盘旋而上离开了怒江峡谷,上山后变成了柏油路面,一路飞奔。其间下来小解,抬头望见满天繁星。

看见前面有灯光,以为到八宿县城了。到了近处,感觉不象县城的样,零星的灯火只是几家藏房的照明灯。凭借车灯照射,仔细看标识牌,上面写着“瓦达”,原来只是一个村庄。由于天黑,路况不熟,加上疲劳,开始减缓车速。又走了约莫20公里,于晚上八点过到达灯光昏暗的八宿。也不能确信是否已进到县城里面,看到路边一写着“迎宾大酒店”字样的灯箱,就拐进院子里去。一打听,这是县委党校的招待所,还有房间,餐厅也还有饭吃,决定住下。

招待所是一排平房,房间却都带有卫生间,不带空调的房间100元一间,带空调的要多加20元,感觉天气并不很冷,选择了前者。服务员声称由于八宿白天一直全城停水,锅炉没法烧,所以晚上没有热水洗澡。这是连续第二天洗不了澡,而自来水冰凉得让人发颤。

院子里,已经停了另外三辆越野车,除一辆挂川A牌的帕杰罗外,另外两辆是藏牌的丰田。第二天早上和那川A牌的司机聊了一下,是从拉萨出来的,话不投机,从言谈上感觉,那人是个职业司机,而非自驾车旅行者。

出芒康后即翻越较平缓的拉乌山口.

下拉乌山到竹卡前,经过的一村庄,时间是早晨,光影效果极好。

依然是在前面那个村庄附近

澜沧江峡谷中的竹卡镇,也有人把这称为如美镇

过竹卡后,翻越觉巴山时的公路,仔细看看,路上的那支军车队很长啊!

翻越觉巴山,此段路地形比较险恶,弯多坡陡。

在翻越东达山前的山谷中遇到的两位骑车进藏的老外,前方那个是男的,后面这个是女的。

通过东达山口,此山口海拔5008米,是川藏线要经过的两座超过5000米的山口中之一。

下东达山的路

出左贡不远的路边小景

快到帮达前,下起了很大的雪,但路面还没积雪

过业拉山山口时遇冰雪路面,心里有些发毛

又是两个老外,他们刚爬了怒江九十九拐上到业拉山口

著名的怒江九十九拐,拐下去得一个多小时,图中所见仅是上面一部分。

拐来拐去,见到怒江时天已经黑喽。仍可见怒江峡谷中的搓版路面状况,经过怒江不得窥其景色,是此行最大遗憾之一。我觉得自驾行滇川藏,不应该赶黑路,危险是其次,主要是会借过好风景。

第7天

2005年10月28日:八宿———波密,晴,行车237公里

早上起来,穿过县城唯一的街道,才得以看到八宿真面目,又是一座不起眼、脏兮兮的小城。

已经出到城外了,发现没有加油站,只好倒回头,到昨晚进城的路口找油站加油,边上有一露天的洗车档,顺便把车洗了。一老一少两位卓玛,用加洗衣粉的水帮我洗车,因为水太冷,还要往桶里掺开水。我觉得那年轻卓玛长得非常漂亮,身材也挺好,并且蛮有气质,就是衣服不干净。后来在拉萨看到的不少卓玛姑娘,也都是蛮有味道的,只是确实有一些脏。

又上路了,今天要到达据说是川藏线上风光最美的波密。离开虎跳峡以来,持续三天连续不断的美景冲击,已经让我感觉有些消化不良,出现了审美疲劳。拍片之余,又始终在精力集中地开着车,更让我无法去想任何事情,忘掉了所有回去后还得面对事情,感觉自己已经被美景包裹和融合。一个人独处在室内,会产生孤独,但一个人独处在风景之中,则只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今天的景色,又会有多美呢?这两天的经历,使我相信,它一定比我想象的更美!

出八宿后,依然是漂亮的柏油路,依然是伴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在两列大山中间的平缓河谷地带行走。河谷里阳光明媚,两旁的山峰上白雪皑皑,下面有村庄,公路上不时见到羊群。通过平坦的海拔4450米的安久拉山口时,又看到了经幡,看到一个一半水面被冰冻了的不小的湖泊。经过山口的一段路,相当平直,而正前方是一列雪峰,驾车高速向前时,有一种行走在通往天堂之路的美妙感觉。真的,那时我有一种幻觉:前方通住天堂。

开始下山后,四周的雪峰积雪更多,也更加洁白。然后驶进了一条小峡谷,这段路明显是经常有碎石掉下,路上方的一段金属防护网上,就兜着几块掉下来的石头。再往前一段更加弯曲狭窄,有水泥的顶罩护住路面,以防落石。记得半年前,在从瑞士阿尔卑斯山下意大利米兰时,就曾见过这样的防护路面。

飞快穿过峡谷,拐过一道弯后,前方豁然开朗,雪山湖泊呈现眼前。马上意识到,已经来到著名的然乌湖了,这地方被称为是“西藏的瑞士”。瑞士我也算是去过两天的,那个美丽的国度湖光山色,确是人间天堂,但若论自然景观的神奇、原始与旖旎,却远不及我今日眼中所见。

在一岔道口,迎面竖着一个“美丽的察隅欢迎您”的牌坊,边上停着一辆越野警车,我停车询问路边的警察,去玩然乌湖怎么走,那人热情地指了指左行的小路,说进去就是,又指了指继续往前的大路,说这边也是的。见我犹豫,他指着小路说,先进这边看吧。于是拐进左边的土路,看见路口“绿色通道然乌———察隅”的牌子。这土路很窄,路面较差,也就容一辆车通过,如迎面来车,会比较麻烦。

沿湖前行几公里,路过一村庄,再翻过一山坳后,我将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坡上。下得车来,凝视前方,屏住呼吸,目瞪口呆。

雪山,森林,湖泊,蓝天,白云,阳光,这一切,构成了神奇,空灵,妩媚,清纯,富有生气,色彩斑斓,大气磅礴的梦幻世界。天啦,简直太美了!

这景色是那样的神闲气定,似乎亘古以来就已经如此,时间仿佛停止了。周围没有人,空气中没有一丝杂质和噪音,觉得自己的呼吸声都可以听见。我不能不屏住呼吸,生怕骚扰了这一片宁静。其时,已经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我的感受,望着眼前美景,傻傻的发了好一阵呆。

后来发现,跟在我后面那队载着一众老外的丰田车队,并没有拐进这条路来,而是直接沿大路继续往前了。回来后询问过上月租车从这条线进藏的一位朋友,她也说当时没有拐进察隅方向。那些营业性的司机,真是要命,也使得我认定,实在万不得已,是绝不要租车走滇川藏的。看过不少搭车或租车的网友发的贴子,里面都有不少夜间过某段路的说法,更加让我觉得难受。夜间行车,危险是次要的,错过美景却是最要不得的。我以为从离开中甸之后直到拉萨,整条线全是风景,且丰富多彩而绝不雷同,绝对不可错过任何一段。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然乌湖里面消磨了一个多小时,拐回大路上后,前方就是小小的然乌镇。在路边一家餐馆吃饭,老板仍然是四川人。老板的女儿或是媳妇,背着一婴儿在门口洗碗。我心想,四川人真是厉害,整条川藏线,都成了他们的领地。后来发现,岂只是川藏线,青藏线出来直到兰州,沿途也全是四川人的天下。

下午两点出然乌镇后,公路一直沿着狭长形的然乌湖的另一面前行,依然美景不断。后来我发现,平坦的柏油路面,一个小时竟然才走了七八公里,原因是频繁地停车拍照。经常是前方有美景,回头往来路一看,又是别样风光。不断提醒自己,按这样每小时不到十公里的速度,天黑也到不了波密,不能太耽误时间啊。不时念叨着这段就拍最后一次了,但当美景再度出现时,又对自己说:这怎么能不拍呢?绝对不能不拍啊!一路拍,一路忍不住骂娘,他妈的怎么能这么美呢。

就这样时停时走,享受着美景大餐,驶入沙石路面,进到一条色彩艳丽的峡谷。

雪后的阳光把谷底那条碧蓝的河流照得熠熠发光。雪山之水融化,穿行在密林之中,柔情欢快犹如妖娆的少女,她的名字叫做帕隆藏布。

阳光映照着山谷里五彩的树木,光影在恣意地变幻。明黄的树林或在山坡上成片连绵相接,或在岩石上一簇相拥聚集,或于河岸边一株俏然矗立;而红色是专属于矮小的灌木丛的,那是火一般的红,只有这高原的阳光才能将它如此点燃。

阳光更打在峡谷上方的雪峰上。行进之中,忽然瞥见左方远处一座雪白的山峰,直插苍穹,那样的耀眼夺目,那样的英俊威严,散发着一股震人心魄的力量。他的名字叫做南迦巴瓦,中国最美丽的山峰!

在藏浯中,南迦巴瓦据说有两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也能揣摩出他的刚烈。有关资料表明,南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在依然持续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是一个强烈上升的中心,其上升速率和幅度为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所不及。的确,当我第一眼看到南迦巴瓦的时候,仿佛也能感受到它那雪白的尖锋,正如利剑一般剌向蓝天。

峡谷中面向南峰的山坳上,有白色的经幡在彩林间飘动飞扬。按当地民间说法,南峰顶上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有着无比的敬畏。对于这类宗教的东西,我是向来浑沌不明,也从来不去理会的,但却有一个朴素的想法:神山之所以被当成神山,圣湖之所以被视为圣湖,必因其美丽、圣洁,才能让人滋生崇敬之心而去顶礼膜拜。

这一路而来,雪岭神山看过不少,但唯有南迦巴瓦,才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在我一眼瞥见并且惊呆了一分钟之后,感觉自己在精神上已经向它跪下。一个以为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地方,能把自己打动的俗人,面对着如斯的自然造化,已经顿生臣服之心。

就是在这样的震憾与臣服之中,我进入了波密。

其间路过河谷中一个叫栗美的村子,我觉得这也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美丽的村庄。继续在河谷中贴近江面而行。驶上柏油路面不久,来到一个小镇松宗乡。远远望去,山洼里雾气腾腾。驶近之后,发现纷飞的雪花,混杂着雨丝,在灿烂的阳光中欢快地跳舞,一圈巨大的彩虹在山谷中呈现。而松多巴热神山和念波茶热神山俨然一对夫妻,相拥着耸立在金黄色的森林之上。

临近波密县城的一段路,如梦似幻一般让人迷醉。四周雪峰林立,并且看上去都非常俊美。但最美的却不是雪山,而是道路,两边的树林覆盖到路上方,色彩斑斓,目不暇接,好像是在通往童话故事的绿野仙境里穿行。

经过下午的5个小时才行进不过百来公里,傍晚时分进入波密,一个四周都是雪峰的美丽小城。

波密算是川藏线上最现代化最漂亮的县城,街上很热闹,餐馆众多,竟然还看到一家装修得非常靓丽的酒吧。入住的众兴宾馆,房间设施至少可达三星标准,24小时热水供应。登记时前台年轻漂亮的四川姑娘坚持每间房要160元,我一边嫌贵,一边称赞她皮肤好白,问她有啥保养秘诀。姑娘说波密海拔不高,气候也好,所以人不会晒黑,而她来这里工作已经两年了。我操着明显不地道的四川话和她砍了半天,才肯降20元优惠给我,并说刚才入往的那群丰田车队的老外,都是收的160。我说他们有的是钱啊,应该收他们200,而且要美金!

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卫生间洗澡。在芒康或八宿那样的穷乡僻壤,或者后来在藏北安多那样的荒蛮之地,没有热水洗澡是情有可愿的,甚至我觉得,与那粗野的环境相适应,弄得太干净也不见得十分必要。然而在波密,伴着这样一条清流潺潺的帕隆藏布,不能沐浴简直就是一桩罪过。何况,置身于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你又怎么能容忍自己一身污秽?

净身之后,还得去填饱自己的臭皮囊。在“小妈饭店”吃饭时,不算漂亮但依然白净的四川老板娘告诉指着窗外告诉我,抬眼可见的那些雪峰,并不是这个季节才有雪的,而是一年四季都白雪皑皑。由滇藏、川藏这一路而来,以及后来从青藏出去,我所交谈过的所有川菜馆的老板,几乎都会说:“如果不是为了多赚点钱,谁会愿意到这鬼地方来生活”。唯有“小妈饭店”这位热情而精明的少妇,分明对她栖身的这座小城,怀着一股发自内心的热爱。

波密,川藏线上的人间天堂。雪山,森林,河谷,还有白白净净的姑娘……

过安久拉山口时,感觉前方的路通往天堂。

快到然乌前小峡谷中的防落石路段

由这块牌下拐进察隅方向,看到的然乌湖更加大气壮丽

在察隅方向看到的然乌湖美景

国道往波密方向看到的然乌湖美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