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中国西北角 首次单车横穿罗布泊科考行动启程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1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路线图全图

罗布泊雅丹

10月15日上午8时,“重走中国西北角 单车横穿罗布泊科考行动”正式从兰州启程,科考队成员由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和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研究员等4人组成。

据了解,这是我国罗布泊科考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单车横穿科考行动,预计历时15天左右,行程超过5000公里,计划实现7项科考目标:1、成功实现单车自东向西横穿罗布泊无人区,然后从罗布泊南缘进入米兰古城,再穿越阿尔金山、柴达木盆地,返回兰州;2、进行标志性地物的地理定位,绘制罗布泊地物坐标图;3、进行生态考察和环境评估;4、进行各种雅丹地貌的考察、采样和研究;5、寻找到彭加木失踪和余纯顺遇难地点,对前辈进行祭奠;6、进行沙漠、戈壁的动植物考察;7、进行人文、历史遗迹考察。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曾经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1964年断水,1972年完全干涸。神奇也神秘的是,在退缩过程中,罗布泊逐渐形成了耳轮(湖水退缩蒸发痕迹)、耳孔(深入湖中的半岛)、耳垂(喀拉和顺湖三角洲),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非常类似人类耳朵的奇特外观,因而被称为神秘的“地球之耳”。据悉,“地球之耳”地区是此次科考的重点区域。

罗布泊是干旱区环境演变的缩影,自19世纪以来吸引了无数探险家、科学家前来考察,著名科学家刘东生院士更是将罗布泊称为“第四纪地质学实验室”,可见其学术意义之大。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1980年在罗布泊地区考察钾盐和重水资源时不幸失踪,探险家余纯顺1996年徒步穿越罗布泊时也不幸遇难,又让罗布泊这个死亡之海倍加神秘和恐怖。

赵亚辉和董治宝表示:虽然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他们有信心成功完成此次科考行动。

据悉,此次“重走中国西北角单车横穿罗布泊科考行动”是人民日报“重走中国西北角”大型采访行动的一部分。自今年6月21日起,赵亚辉自四川内江出发,单车实施“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行动,至今已完成第一阶段在川西北和甘南的采访,已走过约30个县(区),发表120多篇图文报道。截至目前,人民网重走中国西北角专题网站和新浪网博客网站总访问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横穿路线计划:

兰州――敦煌――汉长城――玉门关――三垅沙雅丹地貌――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库都克(彭加木失踪地)――阿奇克谷地楼兰丝路古道――罗布泊镇――白龙堆雅丹――罗布泊湖心――余纯顺遇难地――楼兰古城――土垠――龙城雅丹――小河遗址(待定)――园宝庄――古墓沟――原子弹试爆基地――老开屏――孔雀河――营盘遗址――胡杨沟――35团场――阿尔干――若羌――米兰古城――阿尔金山――花土沟――柴达木盆地――西宁――兰州

科考队成员介绍:

赵亚辉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者、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副秘书长

董治宝著名沙漠研究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

胡国球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钱广强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